方城县归雁回巢,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返乡,无论是创业还是家门口就业,他们都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方城县归雁回巢,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荒山变金山

家门口创业大有可为

云彩冠是方城县杨集乡西北部的一处荒山,光秃秃的,与它的名字大相径庭。如今,在该乡高庙村张海发十多年的努力下,满目苍翠,山下池塘、采摘园、饲养场、农家乐如雨后春笋。

50多岁的张海发年轻时外出闯荡,从普通职员做到公司高管。2009年,世代生活在云彩冠山脚下的张海发自筹资金98万元,在云彩冠上开始了集水农业探索,开挖梯田,留住雨水。2010年开春,第一批优质薄皮核桃在这里安了家。除核桃之外,张海发还在山脚下种了300多亩优质桃、杏。由于果树的盛果期大多在3—5年,张海发在核桃林间空地上套种裕丹参、油牡丹等,山上又养殖几千只土鸡、雁鹅,核桃在盛果期之前便有了不错的收益。

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周边村民也动了心,纷纷以土地、资金、机械加入到他创建的云山林果核桃专业合作社中来。在他的带动下,合作社已辐射带动1000多农户发展“集水覆草林果药套”的林果种植模式,让周边5000亩的荒山变成了“金山、花果山”。到2014年,收入就已达300多万元。

农民变工人

家门口就业其乐融融

在独树镇张寨村的强盛手套厂,近百位农村妇女在这里就业。“以前的农村妇女都是婚前出去打工,然后回来结婚生孩子,等孩子长大了继续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找个工作,只要肯干,一月挣几千块钱不是问题,庄稼、家庭都能顾。”该手套厂的主管申娟向笔者讲述着农村妇女生活的变化。

申娟以前也是个“打工妹”,1996年她也像大多数农村女孩一样南下打工,在一家手套厂上班,每月几百元收入,后来回来结婚生子,在家带孩子。2011年的时候,村里引进了手套加工厂,正需要大量女工,不甘平庸的申娟再次做起了老本行。由于她熟悉制作流程,手脚麻利又吃苦耐劳,被提拔为主管,现在月薪近5000元,不仅能照顾家庭,收入也不比外面打工差。


方城县归雁回巢,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乡村大变样

生态宜居生活更美好

近年来,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家电下乡补贴的高档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小轿车也逐渐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博望镇东风村青年郑海鸥曾是一名外企翻译,于2014年返乡创业,经营了500多亩黄金梨园。她看准电商销售的广阔市场,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团队,连续3年实现了黄金梨提前预订、网络直销。

“天猫、京东、咱的特产馆,还有邮政的邮乐小店,这些都是咱的合作平台,甚至有微商也加入这个行列。”今年,黄金梨刚刚进入采摘期,郑海鸥的梨园首批380吨销售合同已经签订。

“这几年家里不光互联网的发展快,环境也越来越好。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村里有文化广场,隔三差五还有广场舞比赛和文艺汇演……现在的农村生活真是越来越丰富。”感受乡村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郑海鸥赞不绝口。


方城县归雁回巢,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近年来,我县抢抓一线城市产业调整、人才回流的机遇,积极发挥30多万在外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通过政策支持、典型嘉奖、舆论引导、感情激励等措施,促进人才回归、总部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2013年以来,先后回归硕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人,回归企业(项目)309个,其中亿元以上企业(项目)25个,带动就业2.6万余人,帮扶贫困人口1.4万余人,成为撬动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有力支点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