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直接将蒜薹倒在马路上,也不进城卖掉,为什么会这样?

近年来农作物滞销的矛盾一直在加剧,一方面是农民辛苦半年的努力,一方面是价格低廉的收购价,似乎农民一直都是备受伤害的人群。现在的粮食价格低,一亩地能赚上500元就知足了,但这笔钱还不够在白领们一天的工资。

农民直接将蒜薹倒在马路上,也不进城卖掉,为什么会这样?

前些年农民也开始走上蔬菜的种植之路,在过去的多年里,农民确实赚上了一笔大钱,但随着种植的面积不断增加,供需失衡让农产品的价格开始降低。农民最怕的就是丰收年,这样的话蔬菜的收购价只能在几毛钱一斤。

就拿今年的蒜薹来说,虽然是丰收了,但农民却喊着不如不种,还有一些农民直接将蒜薹倒在马路上,也不进城卖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农民直接将蒜薹倒在马路上,也不进城卖掉,为什么会这样?

一、采收是细功夫

虽然现在的农业种植已经开始机械化的运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解放劳动力。

蒜薹的采收过程中十分的繁琐,往往一天才能采收一小块地,如果种植10亩大蒜,那农民可就需要忙活10多天,有这个时间,农民打零工也赚上1000多元了。何必在这了浪费时间,又不赚钱。

农民直接将蒜薹倒在马路上,也不进城卖掉,为什么会这样?

二、人工成本太高

如果想要让蒜薹更早的上市,卖给紧俏的价格,那就需要请人工帮忙。

但实际上请人工的成本达到了5毛钱一斤,但农民卖才不过3-4毛线一斤,这样一来反而还亏本。且人工还需要买水、管饭,这些都让成本增加,农民索性不采收了。

三、油费都不够

蒜薹的价格并不是很高,如果是大量上市的话,就算是市场价也只是在0.8-1元左右。

一天可以采收100斤,来到城里能赚上100元,但中间要花费掉过路费、油费、摊位占用费、午饭钱等,这样一算下来,农民只能保住成本,还要折腾一天,如果卖不掉那可就白忙活一天了。

农民直接将蒜薹倒在马路上,也不进城卖掉,为什么会这样?

四、销售难

很多农民在采收蒜薹之后,因为卖了几天也没有卖掉,只能无奈的将大蒜丢到水沟里。毕竟蒜薹放到冷库里保存并不现实。

每次蒜薹刚上市的时候,产区都会面临着供大于求的状态,就算是价格降低也很少有商贩过来回收。如果农民自己拉到城里卖,并不知道哪里可以合法贩卖,毕竟随意摆地摊是要被处罚的。

农民直接将蒜薹倒在马路上,也不进城卖掉,为什么会这样?

菜农卖不掉,城里人嫌太贵,目前的蔬菜市场似乎一直都有这样的困扰。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引导,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市场关系,让菜农有收益、城里人吃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