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直接將蒜薹倒在馬路上,也不進城賣掉,爲什麼會這樣?

近年來農作物滯銷的矛盾一直在加劇,一方面是農民辛苦半年的努力,一方面是價格低廉的收購價,似乎農民一直都是備受傷害的人群。現在的糧食價格低,一畝地能賺上500元就知足了,但這筆錢還不夠在白領們一天的工資。

農民直接將蒜薹倒在馬路上,也不進城賣掉,為什麼會這樣?

前些年農民也開始走上蔬菜的種植之路,在過去的多年裡,農民確實賺上了一筆大錢,但隨著種植的面積不斷增加,供需失衡讓農產品的價格開始降低。農民最怕的就是豐收年,這樣的話蔬菜的收購價只能在幾毛錢一斤。

就拿今年的蒜薹來說,雖然是豐收了,但農民卻喊著不如不種,還有一些農民直接將蒜薹倒在馬路上,也不進城賣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農民直接將蒜薹倒在馬路上,也不進城賣掉,為什麼會這樣?

一、採收是細功夫

雖然現在的農業種植已經開始機械化的運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可以解放勞動力。

蒜薹的採收過程中十分的繁瑣,往往一天才能採收一小塊地,如果種植10畝大蒜,那農民可就需要忙活10多天,有這個時間,農民打零工也賺上1000多元了。何必在這了浪費時間,又不賺錢。

農民直接將蒜薹倒在馬路上,也不進城賣掉,為什麼會這樣?

二、人工成本太高

如果想要讓蒜薹更早的上市,賣給緊俏的價格,那就需要請人工幫忙。

但實際上請人工的成本達到了5毛錢一斤,但農民賣才不過3-4毛線一斤,這樣一來反而還虧本。且人工還需要買水、管飯,這些都讓成本增加,農民索性不採收了。

三、油費都不夠

蒜薹的價格並不是很高,如果是大量上市的話,就算是市場價也只是在0.8-1元左右。

一天可以採收100斤,來到城裡能賺上100元,但中間要花費掉過路費、油費、攤位佔用費、午飯錢等,這樣一算下來,農民只能保住成本,還要折騰一天,如果賣不掉那可就白忙活一天了。

農民直接將蒜薹倒在馬路上,也不進城賣掉,為什麼會這樣?

四、銷售難

很多農民在採收蒜薹之後,因為賣了幾天也沒有賣掉,只能無奈的將大蒜丟到水溝裡。畢竟蒜薹放到冷庫裡保存並不現實。

每次蒜薹剛上市的時候,產區都會面臨著供大於求的狀態,就算是價格降低也很少有商販過來回收。如果農民自己拉到城裡賣,並不知道哪裡可以合法販賣,畢竟隨意擺地攤是要被處罰的。

農民直接將蒜薹倒在馬路上,也不進城賣掉,為什麼會這樣?

菜農賣不掉,城裡人嫌太貴,目前的蔬菜市場似乎一直都有這樣的困擾。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產品市場的引導,建立一個和諧穩定的市場關係,讓菜農有收益、城裡人吃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