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这些老地名,随着发展改造你还知道几个

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造,贵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在历史进程中,许多属于老贵阳的记忆也逐渐消失不见......

比如说历史上的贵阳老城墙已不复存在......

曾经的“九门”如今也只剩下名字,“四阁”也仅遗留下文昌阁......

而在贵阳的历史上,除了九门四阁,还有十四关,以及十八个坡坡.....

“过桥不见桥”、“过庙不见庙”、

“十八个狮子对面笑”

更是衡量老贵阳的标准......

贵阳的老掌故,感受一下老贵阳的魅力......


贵阳的这些老地名,随着发展改造你还知道几个


贵阳九门:

北门:

明代称柔远门,明代称布德门。

在今喷水池,是旧城与新城的分界线,也是连接旧城和新城的通道。1927年周西成主政贵州,修城内马路,城门被拆除,南北遂贯通。1929年毛光翔在此筑台塑周西成铜像一座,俗称“铜像台”,解放后改建为街心花园,如今成为各民族节日的庆典场所。

在修筑外城后,北门已起不到什么作用,逐渐成了集市的场地。

“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对联点出了当时北门的场景。

次南门:

明代称德化门,清代称广济门。城门在今都司路西端,原古城墙上建有回龙寺、关帝庙,解放后寺庙改建,墙长杂草,一片荒凉。因居南偏西,名曰次南。次南门有联:“排闼双峰青对峙,绕城二水翠交流”。

大南门:

南门称为迎恩门,在今新华路上的南明桥头处。

大西门:

明代称圣泉门,清代称振武门。在今交通街与瑞金中路交汇处。旧时门外多为菜地,市西一带只有几户人家,河岸皆为稻田,城门不很热闹,但到市西的桂月寺、华家松山、后期的慈母园等都要由此经过。有门联:“近听河声宜洗马,远窥山意欲搏狮”。

红边门:

从此门出可通洪边十二码头(今开阳),《黔诗纪略》载有一首题为《出洪边门》诗:“重来下马叩荆扉,半亩荒园蝶乱飞。桥北数家留过客,青山如旧主人非。”

老东门:

明代称武胜门,清代称昭文门。在今文昌巷,文昌阁就建在老东门的月城上,尚存一段古城墙,墙高二丈七尺,城门曾被毁,前几年修复。城门有联:“楼伫蟾光先人座,山随龙势远穿城”。大南门:明代称朝京门,清代称迎恩门,这是通往贵州南部惠水、长顺、罗甸等地古驿道必经之地。在今大南门南明桥北转盘处,旧境不见,前几年改建为大南街心花园,塑兰花城雕。(清)王覆升《春日同人集饮文昌阁看桃李》一诗写道:“花气袭衣裙,晴光透林壑。郊原浮青葱,桃李遍城郭。”描绘的就是东门的美好景色。

六广门:

从此门出可通六广(今修文)。“关雄北控三巴远,江险西围六广深。” 这条路是明代通水西的要道。到后来,六广门变为贵阳一个集中卖水场所。城门外原是一大片桑树林,杨森任贵州省主席时,把桑树砍了,建起了体育场,就是现在的六广门体育场。

威清门:

俗称威西门,在今威清路,即黔灵西路上端。因此门可通威清卫(即今之清镇县。清镇系由威清卫、镇西卫各取一字合称得名),有门联:“蜂挺狮形争巽位,岭穿龙脉演乾爻”。

新东门:

在今黔灵东路与余家巷交汇处,因次于城内之东门而得名。城门有联:“谷播元辰农待雨,花探上巳女如云”。写出了城门的田园景色。


贵阳的这些老地名,随着发展改造你还知道几个


贵阳四阁:

文昌阁:

贵阳原有两个文昌阁,一个是原建在城内府桥上的文昌阁,已不存在,早被人们遗忘。另一个就是今天依然存在的建于老东门月城上的文昌阁,该阁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取文昌名,寓文化繁荣人才昌盛之意。阁为三层、三檐、不等边九角攒尖顶木结构阁楼,风格独特,巍巍耸立。立于阁上,可览在半个贵阳城景。文昌阁分为三层,上层祭祀奎星,中层祭祀文昌,下层祭祀武安王(关羽)。

“文昌”原是指天文历法中星官的名称,后衍生为主管功名、禄位的神,在封建社会,成为读书人崇祀的神。清朝康熙八年(1667)、三十一年(1692),雍正年间(1723—1735),乾隆六年(1741),嘉庆四年(1799),道光元年(1821)、二十二年(1842)多次对文昌阁重建维修,以培养文风、鼓励读书人走科举取士之路。

灵官阁:

在普陀路侧建国巷,清代建,祀王善,俗称王灵官。原是二进四院大庵,拆毁时间不详,地基上现建立幢幢大楼。

玉皇阁:

在贵阳城里有两座,一座在现今新华路,另一座在城基巷现城基路小学。城基巷的玉皇阁又名永福观,是在清康熙时候建造的,原来有文昌殿在里面。

皇经阁:

在现在的省府路上,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宣统三年(1911)、民国2年(1913)、民国12年(1923)都对其进行了改造,现在它已成为省府路小学。

贵阳十四关:

新添关:

新添关因其通新添卫(今贵定县)而得名,新添关应该在今油榨街附近,因无足迹可寻,地点待考。

图云关:

原名油柞关、图宁关。位于今油榨街东端森林公园,附近有图云桥,石壁上存留的几帧石刻,使得关口尚存古韵。

鸦关:

俗名小关。原为贵阳通四川的驿道必经之处,旧有拱门一座,其旁有店铺供往来客商食宿,在公路修通前,此处是贵阳北面门户。

凤凰关:

俗称大关。原为贵阳至四川驿道所经之处,后来公路不经过此地,才冷落下来。现为贵阳市乌当区野鸭乡大关村。

蔡家关:

蔡家关今位于贵阳市西面,1958年于此建贵州工学院,现为贵州大学之一学区,贵黄公路由此经过。

打铁关:

打铁关在今花溪区黔陶乡打铁寨,东靠黔陶,西邻青岩,青岩至黔陶的公路由此经过。

白沙关:

白沙关在古代贵阳通往修文的要道上,今属白云区艳山红乡所辖。

百达关:

百达关在今之贵阳西面,其北为阳关农场,南为野鸭塘,属于野鸭乡浑水屯村。

六冲关:

六冲关原名鹿疃关,现在叫鹿冲关,在今茶店北面,属云岩区黔灵乡。因上有童文献修建的天主教小修院,后改精神病院而闻名,其侧为贵州省植物园。

汤粑关:

汤粑关在今贵阳东南面,属南明区云关乡,南接油榨街,东靠冒沙井,为贵阳东出口,贵新公路机场段由此经过,每日车流如潮,甚是热闹。

土地关:

俗名大土地关,即(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中所说的梯岭,旧时为省城贵阳通中曹司的要道,在贵阳东南部,今属南明区后巢乡。

小土地关:

位于土地关南面一里之处,旧时系省城贵阳通中遭遇司的必经之地,今属南明区后巢乡。

北关: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在普定路(即今之云岩区黔灵西路基督教教堂处)设北关,为征收杂税之所。

南关: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在太平路(即今南明区新华路南明医院处)设南关,亦为征收杂税之所。

贵阳18个坡坡:

贵阳的九门四阁就有很多人迷糊了,但如果告诉你贵阳还有很多坡,你会更迷糊......

大营坡、陈家坡、和尚坡、莲花坡、蛮坡、团坡、望城坡、猫猫坡、石板坡、白泥坡、头浪坡、二浪坡、三浪坡、公山坡、金沙坡、马家坡、石洞坡。

目前还在叫名使用的只有10个:

团坡、蛮坡、望城坡、公山坡、石板坡、猫猫坡、莲花坡、和尚坡、陈家坡、大营坡。

马家坡是砍头、枪毙人的地方。

过去贵阳有句诅咒人的话:

你这个上马家坡的!

由于历史因素早已换名,金沙坡也处于消声匿迹状态,少有提及。

石洞坡,是说新添寨往保利春天的那地吗?有点远了。

其余的,更不用说,知名度本来就小,有的,连老贵阳都少有人知。


贵阳的这些老地名,随着发展改造你还知道几个


其他贵阳典故:

“十八个狮子对面笑”:

指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贵阳电影院门口,两边各耸立着九个大狮子相对而笑。

“过庙不见庙”:

指旧式贵阳有个叫孔子庙的地方,但其实并非真正的孔子庙,据传“文革”后该地名就没有再使用。

“过桥不见桥”:

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贵阳小十字一带,沿贵阳电影院往大十字方向20多米处的一条侧巷。

云岩十街:

一品泉(今龙井路)、二浪坡(在今小十字一带)、三道坎(省府北路一带)、四眼井(四川巷)、五显庙、六座碑(民生路一带)、齐(谐音七)家湾(今延安东路一带)、八角岩(六广门一带)、九华宫(在东门外莲花坡一带)、大十字(今中华中路)。

南明十街:

余家坝(贵阳方言将“余”读成“一”,在今箭道街一带)、二戈寨、三板桥、四方河、五里关(今五里冲一带)、六洞桥(今博爱路一带)、七里冲(与五里关对街相邻)、八里屯(今云关乡一带)、九架炉(今二医旁一条小巷)、石(谐音十)岭街。

内容转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