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一生演出的京劇、崑曲達數百出之多,而他的最後一部力作乃是京劇《穆桂英掛帥》。

京劇《穆桂英掛帥》的由來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就一直想搞一個新戲。1950年秋天,他在天津演出時,曾託阿英幫助物色題材,阿英當時推薦了唐人小說中的《柳毅傳》,梅蘭芳也挺喜歡。可是那些年由於忙於赴各地巡迴演出,加上眾多的社會活動和出訪任務,梅蘭芳實在抽不出時間編排新戲,所以這事也就擱置了下來。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 梅蘭芳(1894—1961)

1953年,梅蘭芳在上海第一次看到河南省洛陽市豫劇團馬金鳳演出的豫劇《穆桂英掛帥》,便十分感興趣。因為早在四十年前,他就演過有關穆桂英青年時代戀愛故事的戲——《穆柯寨》《槍挑穆天王》等,所以對穆桂英這個角色是深有感情的。於是他立即請馬金鳳到思南路的梅宅作客,並與她親切交談,交流各自的體會。他說:“我看了不少戲,但老穆桂英這個人物,還是第一次在豫劇中發現。”穆桂英老當益壯的精神令梅蘭芳深深感動。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 梅蘭芳《穆桂英掛帥》演出照

1955年4月,文化部在北京舉行“梅蘭芳周信芳舞臺生活五十年”紀念活動。期間,梅蘭芳在邀請周信芳到他家吃飯時又談道:“我想搞點新戲。我老了,扮上戲已經不漂亮,唱賣份的戲不合適了。要是再唱《天女散花》,恐怕臉上擦的粉會自動掉下來,我可要成為‘老仙女’了,所以,我想搞些類似《穆桂英掛帥》那樣描寫古代中年婦女的新戲。”

1959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十個年頭。這年的年初,梅蘭芳考慮排演一個新戲向國慶十週年獻禮,當時有兩個劇目可供選擇。一個是原來考慮過的《柳毅傳書》,另一個就是《穆桂英掛帥》,並已由陸靜巖、袁韻宜兩位女編劇改寫成京劇本《穆桂英掛帥》。這兩個劇本同時放到了梅蘭芳的書桌上,他一一細讀,並反覆推敲,終於選定了後者。

《穆桂英掛帥》的改編

梅蘭芳改編、排演《穆桂英掛帥》,並非簡單地把豫劇移植和搬演過來,而是一次新的創作。梅蘭芳後來在《我怎樣排演》及其他文章中都曾談到過這次改編、排演的艱苦創作歷程。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 梅蘭芳《穆桂英掛帥》演出照

首先是劇本的文學創作。豫劇的劇本原來只有五場戲,分別是《鄉居》《進京》《比武》《接印》和《發兵》。京劇本雖然內容與豫劇本基本相同,但有所豐富,加了三場戲。為了適合梅蘭芳的聲腔特點,京劇本里的唱詞多采用“人辰”的撤口,所以除了保留豫劇本中“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這兩句點題性的唱詞之外,其他所有唱詞均重新編寫。因此,京劇本的改編,完全是一次重新創作。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 梅蘭芳《穆桂英掛帥》演出照

其次,《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解放後成功推出的第一部新作,也是最後一部新戲,更是梅派劇目又一個巔峰之作,他對此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創造性勞動。在這個戲中,梅蘭芳的表演借鑑、吸收了京劇傳統劇目及其他劇種、其他藝術的手法和營養,看似信手拈來,但一經化用和改造,並與新的劇情、人物相結合,既顯得了無痕跡,又得到出神入化的效果,表明梅蘭芳的表演藝術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穆桂英掛帥》的成功演出

1959年5月25日,《穆桂英掛帥》在北京人民劇場首演,同年10月初又作為國慶10週年的獻禮劇目在京公演。這個戲以其激勵人心的思想內容和近乎完美的藝術表現,贏得了專家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社會各界的反響強烈。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 梅蘭芳《穆桂英掛帥》演出照

周恩來總理看了戲後對梅蘭芳說:“這個戲很好,看得出是你舞臺生活40年的集中表演,也是你老年的代表作。在表演上,我沒有意見,不過我聽見臺詞裡敵人是‘安王’,是否可改為‘西夏王’。”著名京劇作家景孤血也在《一個人演滿臺——寫在觀摩梅蘭芳的後》一文中稱梅蘭芳“一個人演滿臺”,就是說,梅蘭芳以其颯颯泱泱的演技,使整個舞臺的每一個角落都籠罩在他的表演氣氛之下。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 周恩來與梅蘭芳親切交談

1960年梅先生開始覺得身體不適,覺得胸間隱隱作痛,但照樣辛勤地工作。直到1961年5月,梅蘭芳還在登臺演出:5月5日,在北京人民劇場演出《穆桂英掛帥》;5月31日,他應邀率領梅劇團到北京西郊中關村為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演出了《穆桂英掛帥》。

(選自《上海戲劇》2010年第12期,原文題目為,本文略作刪改。)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連周總理都說好的《穆桂英掛帥》是梅蘭芳的收山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