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內涵及世界意義

張小平: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內涵及世界意義

文化發展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所謂戰略,是基於歷史發展規律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洞察判斷,以及基於洞察判斷對未來發展的長遠謀劃。文化發展戰略是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引領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理念和價值導向。新時代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具有三方面的核心內涵:一是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導地位;二是堅決維護國家在文化領域獨立自主的文化主權;三是確保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傳承五千年中華文明,並在新時代發揚光大。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目標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國際文化關係中的新秩序,反對文化霸權,維護中國的文化安全。

  •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內涵

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一元主導與文化多樣化發展之間的關係。一元主導與多樣化和諧發展,既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指導,又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多姿多彩的文化繁榮局面。文化多樣化,是堅持先進文化一元主導原則下的多樣化,是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觀引導前提下的多樣化。在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建設上的指導地位,鞏固全國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礎。如果動搖了這些根本,就會導致思想混亂和社會動盪,也就談不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文化的一元主導與多樣化發展相統一,是符合文化發展自身規律的。

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傳承與發展的關係。現代化不等於西方化,我們必須不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是西方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中國之所以能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就是因為能夠正確處理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從思想觀念、傳統美德、精神血脈三個層面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立起堅固根基。

近現代以來,在處理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問題上,存在兩種極端文化傾向,一是文化民族主義者手持傳統文化旗幟,強調文化的民族特殊性,只認西方物質文明,不認西方精神文明。這種體用二元的思維模式,引發了對傳統文化無限崇拜和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是“中體西用”論在作怪。二是文化自由主義者堅持體用一元,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不能分開,強調文化的現實作用性,認為傳統文化就是封建的、糟粕的文化,必然要在現代化過程中予以拋棄,這也就是著名的“全盤西化”論。這兩種傾向性認識在本質上都割裂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在這兩種極端意見中,傳統文化不但沒有成為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反而成為國家現代化的絆腳石。為此,應對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在辨析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發展出與現代文明相契合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正確處理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間衝突與融合的關係。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世界文化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多樣化景觀。如何正確對待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我們的態度是:一要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二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三要正確進行文明的互學互鑑,四要科學對待文化傳統。珍惜和維護本民族文化才能確立文化自信,學習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才能與時俱進。不同文明之間應該互學互鑑、平等交流,要避免文明衝突,要進行不同文化的對話。不同民族文化,都有其各自價值,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比如,中華文化“以和為貴”的傳統價值思想,對構建國際和平發展環境具有永恆價值。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對待歷史文化的“揚棄”觀,吸收融會古今中外的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反對美國的文化霸權,為構建國際文化新秩序貢獻中國智慧。

  • 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的世界意義

維護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都奉行文化保護主義,將維護本國和本民族文化提高到維護國家主權的高度。許多發展中國家反對西方文化霸權和文化殖民,把對本民族、本國的文化認同作為自己民族的武器,對民族文化大力保護,視民族文化為自己生存的象徵。我們一貫主張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為民族文化形成的巨大凝聚力和認同感,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基礎屏障。任何民族都是憑藉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凝聚力自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世界文化多樣性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各民族的文化都應該獲得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權利。堅持民族文化的主體地位,維護民族文化自身的獨特性,保障國家文化主權的完整性和自主性,是每一個民族的權利。當今時代,反對和抵制西方文化霸權,保護和發展民族文化,已成為各國人民越來越強烈的呼聲,保持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成為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新趨勢。

捍衛國家的文化主權、反對西方的文化霸權。作為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關係中出現的新概念,文化主權是發展中國家針對西方的文化侵略和文化霸權而提出來的。發展中國家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西方國家經濟上和科技上的優勢所帶來的文化觀念的衝擊,西方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把經濟全球化異化成了一場霸權色彩濃厚的文化擴張運動。面對西方文化擴張戰略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加快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也注意到因文化交融規模空前而產生的文化主權問題。文化主權整合了社會制度、價值取向、文化觀念等社會深層次問題,對國家的影響愈來愈複雜而又深遠,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維護國家文化主權上。因此,制定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保護文化市場、文化資源的安全,保護民族文化特殊性的傳承,均是維護民族國家文化主權的需要。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堅決維護國家在文化領域獨立自主的文化主權,具有世界意義。

構建國際文化新秩序。當今國際文化的重大轉折是,國際間的軍事與經濟技術競爭正越來越多地表現為文化競爭,或者說那種可見的國家“硬實力”競爭已逐漸被更隱蔽的文化“軟實力”競爭所遮蔽。

國際文化應該是包容眾多特殊性、具有豐富多樣性、允許多元發展的文化生態平衡模式。但是,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霸權威脅和破壞著國際文化的生態平衡,世界文化以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擠壓和吞噬為特徵,這是一種不合理的國際文化秩序。構建國際文化新秩序,改變以冷戰為主題而形成的國際文化秩序,在新的國際文化關係格局的巨大變動中實現重建,才能確保各民族國家的文化安全。中國文化發展戰略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合作共贏”的理念指導下,在國際社會上承擔起構建國際文化新秩序的新責任。

中國正行進在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上,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借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發展問題,核心是如何讓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好地實現發展。在如何實現發展這個根本問題上,中國文化發展戰略所體現的內涵具有世界意義。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