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踐行“一優兩高”戰略 奮力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實踐和典範,是綠色中國走向世界的“形象大使”。青海省立足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探索改革路徑,奮力推進“一優兩高”戰略和國家公園省建設,推進生態保護制度創新,理順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的關係,改變“九龍治水”局面,解決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為我國國家公園建設積累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和模式。

第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原則,構建大部門管理體制,優化重組各類保護地。組建省、州、縣、鄉、村五級綜合管理實體,實現生態全要素保護和一體化管理。對3個園區所涉4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精簡縣政府組成部門,形成了園區管委會與縣政府合理分工、有序合作的良好格局,從根本上解決政出多門、職能交叉、職責分割的管理體制弊端。按照山水林草湖一體化管理保護的原則,對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溼地、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自然遺產地等各類保護地進行功能重組、優化組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增強園區各功能分區之間的整體性、聯通性、協調性。開展三江源自然資源和野生動物資源本底調查,建立三江源資源本底數據平臺,發佈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資源本底白皮書。可可西里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二,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加強制度和法治建設,推動形成國家公園建設長效機制。編制發佈了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編制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管理、社區發展與基礎設施等五個專項規劃。依程序頒佈施行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印發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科研科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等12個管理辦法。依據現有相關國家標準、行業和地方標準,編制發佈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規範和技術標準指南》,明確了當前國家公園建設管理工作執行標準和參照標準。

第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建立牧民參與共建機制,夯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群眾基礎。準確把握牧民群眾脫貧致富與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關係,創新建立並實施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機制,全面實現了園區“一戶一崗”,三年來共投入資金4.34億元,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併為其統籌購買了意外傷害保險,對牧民脫貧解困、鞏固減貧成果發揮了保底作用。推進山水林草湖組織化管護、網格化巡查,組建了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和管護小分隊,構建遠距離“點成線、網成面”的管護體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生態管護者,促進人的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第四,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原則,樹立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全面推動綠色發展。重點實施了基礎設施建設和三江源二期工程、溼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項目。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大膽嘗試將草場承包經營逐步轉向特許經營。鼓勵引導並扶持牧民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服務等工作,使他們在參與生態保護、公園管理中獲得穩定長效收益,促進增收致富。選擇園區4個村和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發展體制機制示範村建設試點工作。

第五,堅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原則,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與青海省人民檢察院、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建立了生態保護司法合作機制,成立了玉樹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態法庭,組建成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法治研究會,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先後開展了代號為“碧水”等專項行動和常規巡護執法行動,增強了依法管園和建園的水平。紮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核查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地人類活動遺蹟,維護三江源區域生態安全。

第六,堅實全社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統籌各類資源優勢,夯實國家公園省建設基礎。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科學院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充分應用最新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全域生態監測。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組建了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強化三江源國家公園科研和技術水平。對省州縣鄉幹部、生態管護員、技術等人員組織開展了全員培訓,在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開設國家公園方向相關課程。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巧女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和企業開展戰略合作。組織召開青藏新自然保護區第六屆聯席工作會議,與新疆、西藏、甘肅、雲南等省區建立了生態系統保護區間合作機制。正在協調建立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省份協同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機制。

第七,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原則,面向世界開放建園,強化國際合作交流和宣傳推介。與美國黃石、加拿大班芙、厄瓜多爾、智利國家公園正式簽署了合作交流協議。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文化交流部、省外事辦公室簽署《三方合作框架備忘錄》,共同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國際合作。受邀參加由德國萊法州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總局舉辦的文化交流系列活動,赴埃及參加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會議,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計劃”國家委員會。組織中央主流媒體推出系列報道2000多篇,與全國54家媒體聯合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全國媒體行”大型採訪活動。徵集確定併發布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形象標誌和識別系統。完成了《中華水塔》《綠色江源》兩部紀錄片以及19部國家公園廣告片的拍攝、製作和播出,特別是《中華水塔》兼獲全國十佳紀錄片獎和最佳攝影獎。

第八,堅持綠色發展原則,踐行“三個最大”,開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青海省共同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完善政策支持,在全省範圍內建立起管理科學、佈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完整性保護,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彰顯“國家公園省、大美青海情”的無限魅力,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青海經驗、做出青海貢獻。(作者為青海省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