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80年代的势头是下海经商,

90年代的势头是炒股,

2000-2010年的势头是房地产和互联网,

2010年以后的势头是移动互联网......

基本上,每个阶段性的历史进程前后差不多10年时间。放到今天来讲,移动互联网的势头基本快要进入尾声,如果想借着这个概念去创业,白手起家已经非常困难,你面对的竞争在不断升级。互联网行业也很有意思,喜新厌旧,你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转瞬落寞。

行业先驱与先烈的角色不停的转变着,并不妨碍它引来无数好斗者,能被时代记住的却是少数。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陈一舟,是多年前第一波在网络热潮中失手于ChinaRen的“老海龟”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陈一舟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第一次创业:ChinaRen

网站的名字叫做“ChinaRen”,网站定位在18到24岁的在校大学生,理由也很简单,一方面这是当时网络用户最集中的群体,另一方面,虽然这一群体暂时还缺乏消费能力,但是今后却会成为消费的主力。

这一时期恰逢互联网泡沫时期,ChinaRen也做足了“烧钱”的功课,1999年11月包装轮回乐队,12月举办“高校旋风行动”,2000年1月赞助“东京攻略”上海首映式以标志进入上海市场,3月开始赞助中国大学生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到3月28日的时候注册用户突破了100万。通过高校行系列宣传,ChinaRen校友录人气迅速拉升,几乎成为中国学生必上的网站。

好景不长,网络股泡沫很快破灭了。好在那时候的ChinaRen已经有了一定市场规模,搜狐正式宣布收购ChinaRen,陈一舟任SOHU副总裁。杨宁后来感叹:我觉得有的时候市场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就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样,不是一两个公司或一两个人能左右的,像上次印尼发生大海啸,市场的力量就像大自然的力量一样,太可怕了。

随公司进入搜狐之后,陈一舟虽然是副总裁,但2001年3月他就选择离开了。事后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又不是大股东,又做不了主,一天到晚在那里守着,没什么意思。”

从创业到被收购,陈一舟前后花了不到一年半时间。

他们三个创始人在创业江湖上,也被喊出“斯坦福三剑客”的外号。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第二次创业:千橡互动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2002年,陈一舟以SP业务为基础创办了千橡互动。那个时候的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加快速度,怎么缩短和先驱者的距离。

终于,重出江湖的陈一舟找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创业路径——血腥扩张、疯狂融资。

之后的陈一舟就像一头饥渴的猛兽,发现猎物,就一口吞下,甚至都不用咀嚼。2004年开始的两年时间里,猫扑、魔兽世界中国网、校内网、uume、Donews等等一批社区都被陈一舟纳入囊中。

如此一来,千橡互动的总体规模和营收急剧扩大。以至于有媒体评论说:“此时的千橡成了一个疯狂扩张的机器”

对此,陈一舟也有他自己的想法:“互联网上第二拨创业者肯定比第一拨更难成功,上一拨创业时,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但现在,已经有几个大城市了,我们只能做游击队,一边找几片相对肥沃的草地,逐渐变成小村庄,再变成城市。一边寻找其他草地。”

不过这一寻找的过程,看来颇多坎坷。然而, 2006年国家对SP业务开始整顿,周鸿祎还发起了反流氓软件的江湖混战,种种事态,让猫扑网上市的梦想胎死腹中。2006年9月27日千橡突然宣布裁员150人,同时裁减掉视频等部门,随后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陈一舟解释说:播放微视频需要巨大的带宽投入,可竞争对手却已经上百家,千橡不愿再押宝于此。

“我会用10个人撑三年。”

2007年4月,在ChinaVenture创业投资年会上,陈一舟回顾那一时期:“我在美国已经穷到不能再穷了。我和一个天使投资人,吃麦当劳吃了8次,他吃的麦当劳吃的3块钱标准的麦当劳,我是吃的5块钱的,我融了8万元。”

在经历了2005年和2006年的辉煌之后,千橡的光彩就这样黯淡了下去,屡次慷慨陈词要上市的陈一舟没了声音,而曾经立于潮头的千橡在整个2007年更是几乎没有新闻可言。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第三次创业:人人网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那个时代,校内网,占座网、5Q校园网都是“中国Facebook”的效仿者。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最终校内网站上了风口,成为最大的中文社交网站,与Facebook对标。

但是好景不长,创始人王兴败倒在了现实面前。2006年10月,王兴融资失败,以仅仅200万美元的价格,将校内网卖给了陈一舟。

出手后的校内网可以说能让王兴咬碎牙,在SNS领域,陈一舟可以说是独霸一方。2008年,人人网就获得了软银4.3亿美元的融资,并更名为“人人网”,至此校园网将不再局限校园内用户。

2011年5月4日,人人网头顶“中国的Facebook”的光环风光上市,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社交网站,募集资金高达7.43亿美元。登陆纽交所的第一天,人人市值一度接近80亿美元,在国内所有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市值排名第四。

与王兴不同的是,陈一舟摸清了人人网的定位——Facebook+Groupon+Zynga+LinkedIn,从中找到了变现的方法,也正是因为这心急的变现手段,让人人网慢慢走下坡路。

“广告成灾”是用户抱怨的开始。

虽说广告是陈一舟为人人网找到的一重要变现途径,但遍地都是广告,这个吃相也难免会让众人看不下去。本应作为官方通知账号的人人小秘书,也成了广告的集中营,进一步加深了用户的反感,甚至有了“人人小秘书是压死人人网的最后一根稻草”之说。

用户活跃度降低以后,人人网也开始转换内容,但人人网只是增加了内容的数量却没有把控内容的质量。满屏的低质量内容+泛滥成灾的广告,使得用户流失变得更加严重,人人网也日渐成为一副空壳。

充满外患的人人网,内忧也波涛汹涌。

2014年6月,人人公司的副总裁杜悦在发给董事长陈一舟的邮件中指责其做人"非常负面",还抄送了所有高管、董事、投资圈知名人士以及合作伙伴,随后杜悦离职。而当月,人人就将有4位高管离职。

陈一舟用人不当,不信任老员工,大力招聘外来高管,从侧面挑起了内斗。结果公司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一波比一波差。

陈一舟众叛亲离,而人人公司也在内斗中,错失发展机遇。

当年炙手可热的第一股,如今是不足3美元的股票地板价,人人网成了投资人不爱的垃圾股。反观其一度对标的Facebook,2015年时日活就已经突破了10亿大关,人人网巨轮慢慢下沉。

“人总是经过这种可笑荒唐的事情,才会改变。”陈一舟说。

“创业只能埋头苦干,而且还必须做正确的事,如果方向不对,那就啥都没有。”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陈一舟:我不是失败的创业者 创业需要埋头苦干

敢不敢关注了我们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