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河南走出来的高铁院士王梦恕先生于9月20日下午去世

据北京时间报记者报道,9月20日下午,我国著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因主持和参与了中国高铁的研发建设工作而被誉为“高铁院士”。曾发誓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改变落后的隧道施工方法。去年9月,王梦恕曾经因脑出血住院治疗。

最新消息:河南走出来的高铁院士王梦恕先生于9月20日下午去世

王梦恕生于1938年12月24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出生,196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唐山铁道学院)。历任铁道部隧道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研所结构室主任、科技开发处总工,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并兼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大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

王梦恕院士从事铁路工程科技工作40余年。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科学试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指导设计、施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铁道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二等奖5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等。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多种荣誉称号。1999年获“第四届詹天佑大奖”和国家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功。

王梦恕院士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主要贡献有:

1.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室内及现场试验,摸清了结构受力特点和机理,确定了施工要点及工艺,大大提高了地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并首次在大瑶山隧道应用成功,该项研究获1987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已在全国长大铁路、公路隧道、地下铁道、地下停车场全面推广应用。

2.为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修建采用新原理、新方法、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做了大量科学技术攻关研究。在新奥法标准作业工艺、深孔光面爆破、喷锚支护隧道围岩变位监控量测方面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为大瑶山隧道修建提供了技术数据和施工模式。实现了大断面、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彻底改变了我国多年的传统施工方法。提前两年半建成大瑶山隧道,被视为我国铁路隧道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

3.主持黄土浅埋地层大跨度新奥法设计、施工试验工程。成果已在全国地下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

4.主持创造了浅埋暗挖法施工配套技术。该方法经济效益显著,为城市地铁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首次应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5.主持完成了应用浅埋暗挖法在北京进行的三拱两柱大跨度车站试验段工程。

6.主持了隧道爆破动、静态应力场叠加作用的现场试验,结论已被推广应用。

7.完善了浅埋暗挖法综合配套技术,并推广到各个领域。

8主持完成了单线铁路隧道机械化快速施工配套技术的研究门架式液压台车研制和洞内干式除尘器的研制项目,分别被铁道部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单线铁路隧道配套快速施工技术又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