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券商界奥斯卡”,看各路分析师如何各显神通

昨天金融圈的热议事件又为以下这句话添加了新的故事:

这是一个名利场,你愿意吗?

竞选“券商界奥斯卡”,看各路分析师如何各显神通


当事人已经出来澄清,视频拍摄的只是一个朋友间的私人饭局,与新财富拉票无关。只是不走运正值新财富评选阶段,被多方造谣误传。

而“实名造谣、匿名互黑”可能也是新财富评选阶段恶性竞争的其中一种玩法。在相关事件的微博和微信文章下,指责视频拍摄者“不厚道”、“有心机”的人也不少。

竞选“券商界奥斯卡”,看各路分析师如何各显神通


八卦到此,就是“新财富”的评选风波。

1


号称“券商界奥斯卡”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每年都引得业内分析师纷纷参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始于2003年,由《新财富》杂志每年进行评选。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评选每年举行一次,大致的时间线是:7-8月参评候选人、投票人征集;8-9月资格审核和审计;9-10月投票期;11月底举行颁奖典礼。

今年,根据《新财富》官网数据,有来自43家券商研究机构的1500余位分析师、销售服务经理报名。手握投票权的基金经理,拿到候选名单时,可能能对得上脸的名字也就十来个。

对于熟悉的名字,投的是业绩和服务;对于不熟悉的,可能就是看下属研究员的推荐,或者跟票其他基金经理。

于是,跟客户重复强调自己的业绩、在不相熟的买方面前刷存在感,成了研究团队每年8、9月份的重点工作。

为了拿到这个奖,分析师不得不放下研究不管,提前奔走“刷脸”。每年这个时候,在京沪上航线的飞机上,要抓下来几十个券商分析师,不是难事。

行业有一句话叫“成名要趁早,拜票也得尽早”,为了保证10月份拉票得利,各大券商研究所的拜票行程越来越早,先要混个脸熟,再拉近关系,10月的拉票才不会来得太尴尬。

有券商TMT行业的研究员透露过他所在团队的拜票强度:

有人说研究员是个脑力活,我们这段时间干的却是体力活,短短两个月,要四处拜访机构,要见的机构不下百家,跑遍券商的资管部、自营部以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险资等。


一般早上和下午各安排两家机构路演,中午和晚上则是机构的午餐会和晚餐会,一天最多见五六家机构,每天起早贪黑,累得不行。


入选新财富的研究员会成为机构的王牌,大牌券商每年不惜花大钱拉票造势。路演拜访算是比较老实的拉票方式,写诗、让美女分析师站在显眼位置一起拍团队照刷群、拍视频等花样百出,前两年甚至还有券商举办了邮轮派对、安排模特走秀讨好持票买方。

几年前,兴业证券的科技行业研究团队就拍了一个名叫《我的霸道女神》的虚构故事视频,在网上获得了4.8万次的观看量。


竞选“券商界奥斯卡”,看各路分析师如何各显神通



不过另一边,每天一波接一波地接待研究团队,8、9月份对于买方来说并不是狂欢季。每场路演大概30分钟,内容多是千篇一律的业绩展示、股票推荐等等。有私募高管跟记者吐槽过:

有些人根本不认识,有些人水平大家心知肚明,之前也没给我推荐过什么好股票,现在却让我给他投票,凭什么?纯粹是临时抱佛脚。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忙着接待各个券商的研究员,有时都不胜其烦。


2


业内流传着一个段子:

在A股,分析师只有三种:新财富冠军分析师、新财富上榜分析师,和新财富未上榜分析师。


虽然评选机制和拜票风气备受诟病,但看看今年43家机构、1500余人次的报名参评量,就知道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在业内还是很有分量。

金融领域的评选不少,在国内,影响力最大、投票人数最多、最受本土券商认可的还是新财富评选。

每年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堪称投研届的奥斯卡竞逐,有人说,不想上新财富的分析师,不是好分析师。

毕竟,卖方分析师的薪水由工资、绩效和年终奖组成,最大的“增长点”就是年终奖,而新财富排名能让年终奖翻倍,上榜新财富,年薪百万只是保底。

有金融咨询公司做过调研,包括奖金在内,中国一般的研究分析师年薪相当于7.5万到9万美元;而拥有新财富排名的分析师则会拿到15万到150万美元的年薪。

虽然每年新财富评选花边新闻频出,但拉票竞逐的空间大概只在后面4、5名,能上前三名的分析师,拼的都是实力。排在前面的分析师,不仅能把客户服务好,还能准确预测经济拐点。

最著名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之一任泽平,就先后提出过“新5%比旧8%好”、“5000点不是梦”、 “一线房价翻一倍”、“经济L型”、“新周期”等判断,2015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第一名,2016年、2017年也连续获得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第三名。

2015年经济形势不好,一位知乎网友写了个很形象的段子,告诉大家能准确预测经济走势有多难:

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就是宏观经济分析师。贫僧认为2015年宏观分析师的含金量相当高。能看到5000点的,除了熟悉经济,还要熟悉政治。能看到5000点拐弯的,除了熟悉经济 政治,还要熟悉哲学。能看到5000点下来如此折磨人的,除了熟悉经济 政治 哲学,还要熟悉制度。我见过有人预测得准的。好的宏观经济分析师应该多智而近妖,作用相当于古代的大国师。装逼一点的话,应该在证券公司顶楼造个天文台,便于夜观星相。


不仅分析师个人需要新财富镀金,卖方研究所也需要这三个字加持,买方每年候选名单出来,就开始着手挖人。

有金融人士在雪球上写下他经历的国泰君安新财富评选故事。领导下军令“今年必须新财富上榜”,研究所上下从9月份开始频繁发了十几篇深度报告,提出走势预测、强调团队成绩,再推荐几个短期会大涨的股票,最后获得第五名,“算是能留在国泰君安了”。

研究团队为了不得罪投票的买方,在新财富评选前的关键时期,会避开出具偏空的报告。一些机构重仓的公司即使出现业绩下滑,研究员宁愿找各种理由解释下滑原因,也不会下降投资评级和业绩预测,避免得罪持股机构。

只不过,得奖的分析师留不住。新财富冠军分析师每次跳槽,都会引起媒体关注。

仅就十五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候选名录,就至少有37位新财富候选人是在今年1月1日以后“另寻新枝”。


比如像任泽平,2017年11月刚拿下新财富宏观经济领域最佳分析师第三名,就宣布离开方正证券,不久后就加入恒大集团,年薪1500万。

3


分析师判断形势,挖掘潜力股票,拿着报告服务买方,那么,由买方来评判谁是“最佳分析师”,确实是一个合理的逻辑。新财富每年大选,评的是分析师的“变现能力”,对于获奖分析师而言,这个奖项本身也极具“变现能力”。

只不过,写诗、艺术照、小视频等等让这个评选变得仿佛是要拼人脉、拼颜值、拼才艺。昨天热点刚出,就有人提出,建议评选模式改为数据评价。

竞选“券商界奥斯卡”,看各路分析师如何各显神通


主办方的回应是,今年的评选规则已出,不会改。

奔走在各家买方机构的办公室之间,有分析师抱怨:有这个时间,还不如继续好好写研究报告。

但实情是,这个行业好像更爱纸醉金迷的浮躁。

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曾感叹:花了一个多小时,把周五到现在微信上所有报告统计了一下,发现80%的报告只有200阅读量,甚至不少只有几十阅读量。大家都应该集体思考,卖方的报告与价值,意义何在?


现在,有望竞逐新财富的大机构研究团队频繁出差拜票,直接放弃的小机构团队继续灰头土脸地码报告。

正如一个业内人士所感慨的:

强光之下,背后必有深深的黑暗。

图片/来源网络

Ref: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13/180316434977.shtml

https://finance.qq.com/a/20180919/009642.ht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06759/answer/13328475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53492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