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下雨的稷山什么样子?难道和其它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吗?

外在肯定是一样的,但就此次稷山之行而言,肯定是有区别的,有心理上的区别,还有感情上的区别。

此次稷山之行是应稷山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张云霞的邀请,说是到稷山吹吹稷山的风,看看稷山的景,没想到还淋了稷山的雨!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从踏进稷山的那一刻起,雨就没停过,淅淅沥沥,雨虽不大,却连绵不绝。

空气越来越冷,咱却只穿了一件短袖。

冷吗?肯定冷!可是在稷山县的四馆一中心所感受到的浓浓暖意驱散了寒意!

先是参观姚奠中艺术馆,不知姚老经过了怎样曲折和磨炼,让他不但可以成为一位国学大师,更是成为了书写出那一个个让所有人梦寐以求方块字的书法大师。抬眼望去,我仿佛看到一位长者立于书案前,瘦削的身影正在挥毫泼墨!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稷山县宣传部贺副部长的欢迎词很温暖。前来的有运城市网络安全与信息协会自媒体及网站的会员们,还有几家其它网站的人员。

用网络语言,讲稷山故事。是稷山的希望,也是与会者要做的事情。

先来个故事吧!

后稷小时候的名字叫弃,意思是刚生下来时,被他母亲丢弃过三次,可这娃命大,不但活过来了,而且还活得挺好,身体倍棒,吃饭倍香!

那时的弃走在村子里,人们对他指指点点:这不是那姜嫄的儿子吗?

谁说不是呢!听说姜嫄踩了一个男人的脚印就怀孕了。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你信吗?

不信能咋?反正这娃可日能哩,一般人没他日能。

因不知道他爸是谁,生下后被扔到地里头了......

弃听见了装没听见。“哎,这村里的人呀,就是爱说闲话!”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那是一个春天,太阳热呼呼地,弃看到东家正在地里种麦子。这时,他想起来了,西家种麦子是在去年夏季,南家是在去年秋季,北家是在去年冬季。我靠,这想啥时种就啥时种,那么谁家能丰收呢?

于是弃很认真地进行了回忆和总结,结果他发现,秋季种的麦子到来年夏季再收,麦子质量最好,而且还丰收,其它时间种的都收获不了。

看来麦子不能乱种!

于是,他告诉村里的乡亲们:我说亲,亲亲们,咱们以后统一在秋季种麦子好不好?其它时间种了白种!你看南家种的麦子,颗粒饱满,麦香浓郁!

是哦!弃这娃说的有道理!那么,西瓜什么时候种?白菜什么时候种?玉米什么时候种?......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哎,哎,哎,你们不要着急,等我一项一项给咱研究。于是,弃看星星、观月亮、数农时、算节气......

弃告诉人们: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麦子是高山种白露,平川种秋分;枣发芽,种棉花;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嘿,你别说,弃总结的很到位,村里人完全按照他意思去种庄稼,结果家家丰收,人人不饿肚子。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慢慢的,弃的名气越来越大,别的村子里吃不饱饭,可弃村子里的人一个个都吃得白白胖胖,嘴上每天都像抹了油一样。

于是别的村的村长都知道了,纷纷跑过来找弃说,你也教教我们村的人如何种庄稼,让我们村的人都吃饱饭吧!

弃说好的,于是许多村子里的人都能吃饱饭了。

尧后来知道了,感觉弃这后生有真本事,就召见他说:“你不要光让你们村的人吃饱饭,让大家伙都有饭吃才行。”

“可我说了他们也不一定听啊?”

“我封你为农师,就是专门教大家稼穑的官!”

“稼穑?”

“稼,是播种的意思,穑是收获的意思。你只要教会大家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这就是个官名!”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有个官职,弃说话管用了,有权威了,在他的教化下,天下万民开始科学种田,农耕文明时代的一次革命开始了,于是,稷山及河东大地到处是庄稼,处处见牛羊!

农耕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们后来称弃为后稷,稷是江山社稷的稷!

贺部长、张主任,用这样的网络语言讲故事行不行?

厚重的稷山挡不住我们轻盈的脚步,我们要穿越千年,寻找属于稷山的故事。

下午去马趵泉村,雨似乎是停了,但细细的总有几丝凉意落在脸上。

一个地方,有山有水就是宝地了,再加上有传说,那便是风水宝地了。稷山的马趵泉村将这几样都占全了。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马趵泉是一眼有着千余年传奇色彩的神泉。相传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兵变,李世民作为先锋在后稷汾水一带与隋军展开一场激战。因遇隋军主力,李世民战败后带兵逃进了晋家峪峪谷中部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时值夏日正午,人困马渴寸步难行,后有追兵逼近前无出路可行,于是李世民对天长叹:“天灭我也!”话音刚落,其座骑白龙驹仰天长嘶数声,然后对着一巨石脚旁猛趵数蹄后,马趵的地方流出了清泉。人马得水急急狂饮而后精神大振。李世民在山崖西侧用刀砍一豁,人马从刀豁轻松逃脱。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隋军追到此地后,一看泉水淙淙早无人影,隋军统帅长呼:天不灭李也。随率军返回。马趵清泉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也是大唐盛世的见证。自唐至今千余年,无论天有多旱,从未断流。其优美的传说和神奇的功效更是使得历代文人骚客咏诗弄墨,留下了灵泉神泉等佳话。

迎着毛毛细雨,我们网络媒体30余人走进了神奇的马趵泉村。千年神泉点缀在村边,村里有两棵古槐,一曰隋槐,一曰唐槐,屹立于村子里,见证了马趵泉村的兴衰和荣辱。

石板路、石头房、古戏台,像散落于吕梁山里的珍珠,野花、野草、野菜,像久违了千年的美食。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绿色、环保、无公害,能用的词都用上了,也无法描述面对马趵泉时的激动。来到这里,像是一场千年修来的缘份,他就这样一直在这里等着你,你来或不来,他都一直在等,你再不来,好意思?

第二天,还是雨。我们要去好几个地方,稷山大佛寺、螺钿漆器、稷王庙、四味坊麻花、稷山万亩枣园。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从走进大佛寺,雨就没停过。大佛寺创建于金皇统二年(1142年),全国独一无二的土雕大佛,依崖而雕,稳坐于大殿正中,似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占据了人们所有的视线,威严的气势扑天盖地而来。他又似乎早就等候在那里,等了你几百年,时间也仿佛在那一瞬间凝止,让你不敢放肆,只得悄悄屏住呼吸,放慢脚步,轻轻站在它脚下,倍感自己渺小,体会到它的伟大,它无处不在的威严,它无所不能的神力。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稷山镶嵌螺钿漆器,为纯手工制作,不仅在工艺上细致复杂,还要经过选型、制胎、设计图案、髹漆、螺钿镶嵌、推光等数十道繁杂工序,而且在用料方面颇为讲究,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天然大漆、螺钿、贵金属和木、纸等为原材料,制作出的产品,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图案清新高雅,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汉族民间传统工艺,突出了中国镶嵌螺钿漆器传统手工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走进稷王庙,想起了那个行走于古代村落里的少年,也想起了他身为农师教化万民时的壮观,没有他,农耕文明将何去何从,不敢想,真的不敢想。心里更多的是对那个少年深深的敬意,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他重重的一笔:农耕始祖,后稷也!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走进稷山四味坊,则似乎一下到了新年里,浓浓的麻花香味,把人一下子带到小时候。记得儿时,快过年的时候,村里家家都会煮麻花。说实话,也就煮麻花这一天能吃饱,过后,所有的麻花会被大人装进一个大箩筐里,吊在房梁上悬在半空,只能闻其香而够不着。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此时此刻,本人想吟诗一首:

小时候,

乡愁是悬在半空的一只大筐,

我在下面,

麻花在上面!

稷山县四味坊麻花,

有历史、有传统、自然发酵、香甜酥脆。

现在呀,

乡愁不再是悬在半空的大箩筐,

而是四味坊各种口味的小麻花!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当行至稷山万亩枣园时,雨依旧未停。好在枣农前几日将绝大部分的枣儿都收进了家里,要不,这绵绵的阴雨,对树上的枣儿来说,将会是致命的打击。路边的枣树上零星挂着几个未摘干净的红枣,此时的它们,红的发紫、发亮,摘一个放在嘴里,甜进了心窝。

经过数年的发展,这上万亩的枣园,是稷山的名片,是稷山的魂,是当地群众心里最美的风景,也是他们新的乡愁!站在枣园里,嚎两嗓子蒲剧,那便是枣儿谣,手机拍两张照片,那便是枣园的风光,来了一群蜜蜂,便有了香甜的枣花蜜......


稷山细雨里,一片茫茫!


此时的枣园,细雨蒙蒙。让我不禁想吟诗一首,于是根据汪国真的《雨西湖》填诗《雨稷山》:

稷山细雨里

一片茫茫

不见了汾河湾湾,大佛悠悠,远山悠悠

这样的稷山,有多少雨滴,就溅起多少幻想

有人笑我,晴也寻常,雨也寻常

如此,枣园水色,不尽枉然

哎!

最好,稷山不是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