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誰之過?

現在多數高校都實行聘期制,一個聘期的時間為四年;每個聘期都規定了相應的任務,並且每一年也規定了相應的任務。正所謂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所考核的內容主要由科研、教學以及服務三大塊。很多高校只考核科研與教學兩大內容,很不幸的是,我所在的單位不僅要考核科研、教學,而且還要考核服務。


高校教師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誰之過?


科研考核的內容都有定量的規定,內容大致為項目到款多少錢,項目的級別,發表的論文的檔次,授權發明專利的數量,以及所獲得的獎項等。教學考核的主要內容大致為每年必須給本科生上多少學時的課程,指導多少個畢設,以及四年必須完成的教學工作量等。而服務考核說好聽點就是服務社會、服務學生以及服務學校,說難聽就是義務勞動。服務考核意味著你每年必須幹一些除了教學與科研之外的事情,比如兼職秘書、班主任、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監考、參加學校的活動等等。

高校教師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誰之過?


正是因為有服務考核,學院設定了各種兼職秘書,比如各專業學位點秘書、科研秘書、排課秘書、教學評估秘書、研究生秘書、畢設秘書、教學實踐秘書、實驗室管理秘書以及班主任等。特別需要提醒的,在我這裡班主任可是得幹活的,而不是僅僅掛個名,學生有事都是找班主任,而不是去找輔導員。這些兼職秘書都是由專任教師兼任。可能你很好奇,找一兩個全職人員負責就全面可以解決問題,為什麼還要這麼多專任教師擔任各種各樣的兼職秘書?其實,我也很納悶,但仔細想想,這有什麼奇怪的呢?因為教師得為學校、社會以及學生服務,做各種兼職秘書,掙點服務分,才能體現教師高善的情操。

高校教師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誰之過?


這一背景下,教師被行政化越來越嚴重。那麼什麼是教師被行政化呢?通俗的講就是將本由行政人員做的事,轉移到教師身上;而教師被迫去承擔這些不屬於自己的任務。據我觀察,教師被行政化現象愈演愈烈。例如:以前畢業論文的歸檔由學生將材料整理好,交由全職教務員完成簽字驗收;而現如今卻將這一工作轉嫁到教師身上,由指導教師簽字驗收,然後交給教務員。又如:以前的教學材料,由教師整理好交由教務員簽字驗收歸檔;而現如今卻改為由任課教師另找其他教師簽字,然後將交由教務員歸檔。以上僅僅只是教學方面的工作轉嫁,其他方面的也有不少事例,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高校教師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誰之過?


那麼教師被行政化有什麼危害呢?

第一,加重教師的工作量,使其本來就少得可憐的時間變得更少。

第二,更加不重視教學。因為教學工作繁重,而且非常容易出事故,比如不小心漏報成績,誤報成績,歸檔材料缺漏,上課遲到等等,而這些都是嚴重教學事故,一旦被定性為嚴重教學事故,評職稱沒有希望,且聘期考核不合格,還得降級。那如何避免這些事故呢?除了自己小心,嚴格按照各種規章制度,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源頭上杜絕,也就是少上課或者不上課,只要完成考核的最低教學工作量就行。

第三,造成教師與行政人員的矛盾。將行政人員的工作轉移到教師身上,教師心理肯定不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矛盾。

第四,造成不公平。行政人員將工作轉移給教師,他們還是拿同樣的工資,而工作量卻減少了,而教師呢?工作量增加了,收入卻沒有增加。這樣在一定程度就造成不公平。

高校教師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到底是誰之過?


總之,教師被行政化愈演愈烈,受傷的不僅是教師群體,而且學生群裡也必受其害。大家覺得到底是誰之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