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一塊月餅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餅——延續半個多世紀的「老底子」味道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又快到中秋節,

一到中秋自然少不了月餅這道美味,

要說哪裡的月餅最紅,

在臨平一帶自然是亭趾月餅了。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亭趾月餅至今仍保持著手工製作,

原料新鮮,不添加防腐劑,

香脆的酥皮包裹著火腿、芝麻.......

一口下去,

香酥滿溢在嘴裡。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從小作坊到食品廠

小小月餅成為歷史見證者

解放前在亭趾有一家售賣傳統糕點的私人小作坊,小小的店鋪前頭擺起兜售的糕點,後頭鋪開架勢配置餡料,烤制各類糕點,是典型的“前店後廠”經營模式。雲片糕、麻酥糖、步步糕、月餅......那時候的小作坊就已經有了許多招牌產品,“亭趾月餅”也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點心之一。

經過上世紀50年代的“公私合營”浪潮,到了1985年,隨著財務獨立核算的推行,亭趾供銷食品廠成立,亭趾月餅的製作也不再是幾個人守著爐灶小打小鬧,而成了保留傳統制作手法基礎上的規模化生產。俞秋洪和鄧祖如就是當時供銷食品廠的員工,俞秋洪是財務,鄧祖如則是爐工。

隨著改革開放腳步的不斷邁進,供銷社開始逐步將旗下的店鋪逐一外包,俞秋洪和鄧祖如瞅準機會,在1993年順勢承包下一處供銷社下屬的店面,自己做起了糕點生意,2007年,位於亭趾小學旁的“亭趾食品廠”正式宣告成立。“

我們原來的廠區面積才500多平米,哪怕擺滿製作糕點的設備也來不及生產,買的人實在太多了。”俞秋洪說,面對長期供不應求的“幸福煩惱”,他決定著手尋找新廠址。

2017年亭趾食品廠順利搬入了位於五杭萬豐西路的新廠房。這處一共有3層樓,總面積有近1800平米,二樓、三樓均設置了生產區域,這裡還配套了全新的生產設備與車間,工作環境與衛生狀況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設備更新了,產區的空間也變大了,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俞秋洪說。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運河“老字號”展現獨特變化

入駐新廠區、改換新名號,但怎樣才能在這些變化當中展現辨識度,保留亭趾月餅的傳統風貌呢?俞秋洪最先想到的就是商標。這個商標由“亭趾”兩個大字和底部一排拼音字母組成,設計的風格非常簡潔,整個標誌當中沒有添加任何多餘的設計和元素。“商標之所以設計地這麼簡單,其實就是想表明我們的產品是傳承最傳統、最經典制作手法和口味的正宗亭趾糕點。”俞秋洪說,目前,所有從食品廠外銷、供貨或是零售的糕點包裝、禮盒包裝上都已經印上了這個“亭趾”商標。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傳統的工藝和製作方法一直不會變,這是我們的根,但現在我們也應該追求一些創新元素。”為此,俞秋洪嘗試推出了數款全新的月餅。豆沙、紅豆、蛋黃、松子......更多傳統亭趾月餅中沒有用過的食材被搬上生產線,通過調味組合,各種口味別具一格的月餅新鮮出爐。

“在構思新產品的過程中,我們主要考慮到年輕人喜愛的口味,所以調配了許多新的餡料,月餅裡油、鹽、糖的比例也降低了不少。”俞秋洪介紹說,傳統的火腿、百果、椒鹽“老三樣”不容易被年輕人接受,而新的餡料在味道上有了顛覆性的改變,可以說是牢牢抓住了年輕人們的胃。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除了口味不斷革新,亭趾月餅還迎來了自己的“新衣裳”。白底紅字,薄薄的油漬,紙包外一圈圈的油印,這些都是常客們對亭趾月餅紙包裝的最深刻印象。而如今,俞秋洪嘗試將少部分月餅的包裝換成了更方便拿取的塑料包裝,包裝上的花紋也變得更加清晰,唯有正中心大大的“亭趾月餅”四個字一直不變。“我們希望藉助口感、包裝等方面的革新,讓更多人可以逐漸接受這種傳統糕點。”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亭趾月餅“忠實粉”

我們吃的不是月餅是情懷

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月餅品種越來越多,冰皮月餅、水果月餅等特色品種憑藉新穎的外形和獨特味道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而亭趾月餅面對“新生力量”的挑戰卻依然保持著極高的銷量。亭趾湖潭路亭趾小學旁的舊廠區,每天來這裡購買月餅的人們依然絡繹不絕。一位來購買的顧客說,“我們吃這裡的月餅和糕點已經好多個年頭了,到現在還是習慣來這裡買。”

亭趾村謝大伯

亭趾村村民謝大伯今年已經63歲了,對他而言,亭趾月餅已不僅僅是一種節慶食品,而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八幾年年輕那時候就知道這裡是供銷社的廠,不僅做月餅而且還做其他的糕點,每年接近中秋的時候總要來買幾筒月餅回家,而且老底子附近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的月餅是又實惠又好吃。”謝大伯說,“現在過中秋的氛圍越來越淡,但是這個月餅的味道我還是忘不掉,每逢過節還是要來買上幾筒。”

杭州市民萬阿姨

除了本地瞭解亭趾月餅歷史的老主顧以外,還有不少通過朋友介紹、網絡信息等各種渠道“聞香而來”的顧客。杭州市民萬阿姨和她的三五好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從市區特意趕到亭趾買上幾筒亭趾月餅帶回家。

“主要還是喜歡這個味道,市區裡也有不少地方可以買到各種月餅,但是廣式月餅基本都比較甜膩,其他蘇式月餅的口感也一般,所以還是喜歡這裡的亭趾月餅。”萬阿姨在2014年左右從家住臨平的同學處知道了亭趾月餅,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來購買,卻沒想到一下就愛上了這個味道。“我嘗得好,所以也推薦給身邊的小姐妹們,現在我們基本上都是一起來買的。”

中秋節,

帶上亭趾月餅,

一家人其樂融融,

是最開心不過的事啦!

查看往期改革·家

☆一張壓箱底的全家福,總能引出萬千思緒…你家也一定有!

☆餘杭這個家庭,祖孫三代,5人教師……

內容支持/運河街道

記者/陳書恆

改革·家|一块月饼的“前世今生”,亭趾月饼——延续半个多世纪的“老底子”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