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我曾經見過棒棒,在菜園壩火車站門口和朝天門批發市場附近。肩上扛著一根磨得很光滑的棒棒,棒棒兩頭掛著體積龐大的貨物或行李,身體有節奏的搖晃,步伐穩健……

重慶一度多達數十萬棒棒從業者,每條需要爬坡上坎的街道上,客運站旁都有他們的身影。而目前重慶還在從業的棒棒人數也許已經不到一千人。你完全不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慢慢變少的。

如果一個行業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消失了,那就說明這個社會不需要這個行業了。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高高的朝天門,掛著棒棒的夢哦,長長的十八梯,留下棒棒的歌。爬坡上坎腳下的路,一根棒棒求生活……”這首《山城棒棒軍》主題歌曾唱遍了重慶的大街小巷,這個電視劇經久不衰讓人回味。

“梅老坎”、“毛子”、“巴倒燙”等形象深入人心,純正的方言,戲劇性的衝突,演繹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每一位棒棒和許多與棒棒相關的人物不只是名字,而是一個時代和一座城市恆久的記憶。

小時候看這部電視劇,看到的是歡樂,長大以後看到的是生活的艱難困苦和山城的煙火味道。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早十幾年,重慶棒棒隨處可見,人數眾多,年齡從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不等。在朝天門,幾乎每個公交車站臺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棒棒。每當一輛公交車到站,他們的眼裡就放出光亮,倘若有人拖著大件行李下來,更是一擁而上,希望走下來的人能喊一聲,“棒棒!”

棒棒的業務範圍主要是貨主的大件商品如傢俱家電,或是做生意的進貨大包,價錢也是隨口喊,幾塊到十幾塊不等,三言兩句便將價錢敲定。

貨主在前面打甩手,棒棒扛起貨物緊緊跟隨在後,重慶人從不怕東西被棒棒拐走。棒棒都是靠流汗掙錢,靠誠實勞動為生。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那些僱請棒棒的往往都是小門店,在批發了貨回來,或去送貨的最後一程步行,就需要喊個棒棒幫忙扛東西。隨著時代的發展,小門店也越來越少,有些轉型去了大商場,有了自己的售後團隊。需要棒棒的情況越來越少,因此棒棒這個群體也越來越少,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隨著物流和網絡的發展,大家不用出門就能購物,在家裡就能發貨和收貨。在重慶曾經隨處可見的棒棒軍少了很多,一些稍年輕的棒棒學會使用智能手機後轉行去送快遞和外賣了。

現在重慶街頭,能看見棒棒靠在牆邊睡覺,還有許多棒棒坐在地上玩牌。棒棒的“生意”少了,他們的生活並不好過。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對於棒棒來說,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兩三百塊。而生意最差的時候,許多棒棒一天只有兩三單活甚至沒有,路邊待一天卻只能勉強掙個飯錢。

他們經常穿的是迷彩服,便宜又經髒耐磨。某檔綜藝節目裡,嘉賓來體驗一日棒棒生活,棒棒師父就告訴他把上衣脫了,免得把衣服磨壞。扛了一個人大小的包,也才掙了五塊錢,讓人感嘆棒棒不易。

三十多年來,有人唾罵他們衣衫不整影響城市品味,也有人感慨是幾十萬棒棒用肩膀挑出了一個新重慶。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14年,李克強總理到渝考察,在萬州港碼頭偶遇了一群棒棒,並主動與他們握手攀談。如今,那位棒棒也相中了一套房子,準備再幹幾年就“像城裡人一樣安享晚年”。

而另一位重慶棒棒軍父親,肩上扛著兩百多斤的貨物,一隻手抓住貨物,一隻手牽著自己的兒子。這張拍攝於2010年的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在去年的時候,這位棒棒父親也買了新房,安家落戶。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從《山城棒棒軍》到《最後的棒棒》,那些逐漸消失的棒棒呢?

2016年的時候,轉業軍人何苦拍了一部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他還自掏腰包為棒棒們舉辦了一場年會,一共有361名棒棒前來赴約,退休棒棒、女棒棒、夫妻棒棒……這部紀錄片將於下個月17號全國公映,有興趣的可以去影院捧個場。

搬家公司,專業物流,快遞行業無一不是在擠壓棒棒的生存空間。在路邊攬活的棒棒越來越少,一些棒棒學會了用智能手機接單,還有一些也是批發市場的固定棒棒。

在重慶,稍微年輕點的棒棒,都選擇了轉行。還在繼續從事棒棒的,幾乎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這些棒棒也將逐漸“告老還鄉”。

逐漸消失的棒棒軍,數十年後,除了在影視劇裡面,我們還能在街頭巷尾見到他們的身影嗎?

文|燈 芯

圖|源網絡

或許你已融入重慶,或許你曾在重慶短暫停留,或許你已經在來重慶的路上,或許你是身處異鄉的重慶人,關注重慶圈子,瞭解更多的重慶

這裡有關於重慶的一切。在哪吃,在哪玩,還有沉澱的城市歷史故事。想要3分鐘讀懂這個城市,就來加入重慶圈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