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作为机油性能的关键,基础油通常分为两大类: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具体下来就是下表:

现在业界流行的做法是,I类和II类主要用于市面上的矿物型机油,III类与III+类主要用于市面上的半合成与入门级全合成机油,IV类与V类主要用于高档全合成机油(在文章的最后会分析市面上常见标号的机油是用什么基础油构成的)。

区别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一.XH VI为代表的III+类到底是怎么回事?

目前关于基础油争议最大的莫过于III+类到底是不是合成基础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以美孚、壳牌、嘉实多为主的知名品牌都选择了III+类作为其全合成机油的基础油,很多其忠实粉丝就将III+类划入了合成基础油的范畴——这跟以前后宫母凭子贵是一样的道理,本来是个侧妃,因为生了个皇帝,侧妃最后熬成了皇太后。

那么,III+类到底是怎么提炼的?就拿壳牌的XHVI作为例子(其他的也大同小异)。XHVI(eXtra High Viscosity Index),中文翻译过来就叫“超高粘度指数”。其原料是GTL工艺生产的软蜡,通过加氢裂化-加氢蜡异构-加氢精制工艺产出的基础油,整体性能接近合成基础油(就粘度指数而言已经超过了部分合成基础油),相对于传统的三类基础油,其具有高的黏度指数,挥发性小等特点。

区别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虽然说III+类很多理化指标都接近甚至部分超越了合成基础油,但是相比合成油(这里就拿PAO来说)有几个缺陷:

1.倾点远逊于PAO。现在是个机油都说自己的倾点零下30℃以下,这个对我们有什么用呢?嘉实多磁护有一句广告词可能大家都记得“汽车发动机绝大部分磨损都发生在启动的时候........(省略无数字)...........未启动,先保护”。更低的倾点可以给机油带来更好的低温流动性,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远不如PAO。

2.高温氧化稳定性远逊于PAO。这个指标跟换油里程直接相关。按照最严格的标准,当机油被氧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换油了(小伙伴们平时常说的发动机声音变大或者机油变黑就要换油是很不科学的)。也就是说,III+类容易氧化,耐用性比PAO差,换油里程会远远短于PAO。

这两个指标对普通的车主来说是很关键的,倾点关系到低温性能,高温氧化稳定性则关系到钱包——假如以同样的价格购买PAO和III+类机油,那么PAO类机油的使用寿命更长,综合算来,其每公里换油价会低于III+类机油。

区别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但是为啥,这些国际大品牌都用III+类来代替传统的PAO等合成基础油呢,答案只有一个:

III+类基础油的成本比PAO等合成基础油的成本最少低20%。

PAO与酯类

酯类分为酯类、双酯类和多元醇酯(聚酯)类。从性能上来讲,多元醇酯(聚酯)>双酯>酯类>PAO>III+类。

区别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机油性能的关键:矿物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

由于PAO很难溶解添加剂,而酯类既可以溶于PAO又可以溶于添加剂,因此在全世界的顶级机油基础油调配中,都主要是以PAO和酯类混合来实现。所以市面上没有100%的PAO机油,也没有100%的酯类机油。最近很火的加美机油就是PAO(聚a-烯烃)+少许酯类(多元醇酯)的基础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