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上海城市攻略|微表情,金融反欺诈利器

在即将开幕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金融”是七大“AI+”主题之一。虽然人工智能跟金融的结合起步对较晚,但是目前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天(14日)的《AI上海城市攻略》,就由本台记者俞承璋带你走入平安金融壹账通“加马人工智能实验室”,来见识一下金融反欺诈的利器——微表情识别。请听报道。

当你说话时,眼角微微下移,嘴角轻轻上翘,细微的表情一闪而过。和你对话的人也许还没有注意到,但是这些却能被金融壹账通的微表情识别系统记录下来,并做出判断,你可能在说谎。在加马实验室,工程师小江把手机连上银行远程审贷系统,向记者演示微表情识别功能。

【然后我们手机端就会进入面核,这个时候双方就已经接通了。】

小江把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做出抬眉、眯眼、抿嘴等各种表情,通过网络传送到远程审贷系统上,电脑界面上微表情的雷达图不断发生变化。记者注意到,雷达图分欢乐、面无表情、惊讶、恐惧、悲伤、厌恶和恼怒七个维度,并根据这七个维度判断小江属于高风险贷款申请人。

【可能刚才我的表情夸张或者是异常,这时候我们的雷达图微表情就会根据我的表情分析,捕捉到我,报出一个高风险。】

其实在雷达图七个维度背后,包含了微表情识别系统的54种微表情,每种微表情又综合了39种面部动作单元,比如皱眉、撇嘴。系统还能根据申请人回答问题的语音,识别他的情绪,辅助反欺诈。金融壹账通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胡林飞说,即使你贷款面审时回答正确,有可能你的表情就会出卖了你。

【我的回答实时抓取到回答是正确的,但是我这个表情是很有风险的,因为就是和正常的客群相比,我的皱眉次数的增加的幅度特别大。】

据统计,线上贷款损失有超过50%源于欺诈,其中身份冒用类欺诈占比最高。比如,有人借用别人的身份证办理贷款,机器可能随机问住址附近有什么知名商店,如果申请人感到心虚,一瞬间的面部表情变化都会被读取。目前微表情欺诈识别准确率超过80%,再配合贷款远程面审系统中精准度高达99.84%的人脸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在金融反欺诈这一个点上的表现已经远超人类。金融壹账通智能金融高级总监郭鹏程预测,未来金融反欺诈有望以人工智能的判断为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会完全取代人。

【我们的从业人员也完全没有必要焦虑,因为与其说是机器取代人类,不如说是对我们人类的要求做了一些升级,更多的时候是我们需要一些复合型的人才,他不仅能够做好我们金融层面的工作,也需要去了解我们的一些技术,把我们的技术用得更好,毕竟技术永远是为人类服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