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白城模式」 全面釋放試點效應

本報記者 劉宏偉 楊夢晗 通訊員 李全 高博

海綿城市建設國家戰略的健康可持續推進,正在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助推作用。首批由中央財政支持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從2015年4月公佈至今,歷經3年多的實踐探索,“海綿效應”正在不斷顯現。其中,“海綿+”尤其是“海綿+老城(老舊小區)改造”在改善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方面的實效,日益凸顯。全國首批由中央財政支持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的白城市,在日前召開的2018海綿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上,便因其豐碩的建設成果和紮實的建設成效展示,受到了中外專家及參會者的一致好評,會場展臺一度引發參會人員圍觀。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加快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作,9月13日,吉林全省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暨海綿城市建設現場會又在白城市召開,吉林省副省長侯淅珉出席會議並講話。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孫眾志在會上解讀了《吉林省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實施方案》。與會人員參觀了市民廣場、白鶴2小區、陽光A小區、鶴鳴湖、縱十三路、海明路商業步行街等“海綿+老舊小區改造”樣板項目。

白城市系中國建設報社政策研究中心提供全方位智庫支持的首批全國試點之一,作為我國北方寒冷缺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也是東北地區惟一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其示範效應正在得到全面體現和發揮。截至目前,白城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已成功打造三個“全國第一”:在全國首批由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海綿城市試點中,第一個試點區域建設全面完工的城市;全國第一個從海綿城市建設全生命週期視角完成完整經驗模式總結的試點城市;全國第一個由國家級出版社以本版書方式出版教材級城市案例且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試點城市。

“白城模式”的重要價值之一,是因地制宜創新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海綿+老城(老舊小區)改造”經驗做法。而老舊小區改造,是事關民生幸福的大事。“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明確要求。要實現這一發展理念,就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因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可能把“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落到實處。這也是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強調“加強排澇管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建設”、“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的關鍵所在。為此,2017年12月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廈門召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座談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重要指示,部署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工作。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會上表示,老舊小區改造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舉措。

為全面貫徹落實上述指示精神,白城市抓住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機,合力攻堅、探索創新,圍繞建設現代化宜居生態城市,市區聯動、全民參與,使得“海綿+老城(老舊小區)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截至目前,累計拆違18萬平方米;投資68億元,實施16類469項工程,改造主要街路48條,建設地下管廊28公里,全市172個老舊小區全部改造完工,新建、改造公園、廣場6個,如期實現了“三年工程、兩年完成”、“老城變新城、小區變花園”目標;在全國探索出“海綿城市+老城(老舊小區)改造”的“白城模式”,成功打造了北方寒冷缺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典範,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同,乃至成為全省城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暨海綿城市建設現場會召開城市。

侯淅珉充分肯定了白城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的巨大成績。要求與會人員觀摩學習推廣白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和老城改造相結合的經驗做法。以海綿城市建設為工作總抓手,作為投資項目的一個平臺,以老城改造特別是老舊小區的綜合整治為落地重點,全面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重點抓六大環節:一是理念引領。海綿城市建設強調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是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城市規劃建設全工程的一個重要的理念,各地要把海綿城市理念全面融入到新建城市和老城改造建設的全領域、全過程、全方位。二是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地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和控制指標,合理確定實施策略,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規劃文本的強制內容,科學編制並嚴格審核項目規劃,完善技術標準規範,全面體現自然生態功能,切實提高城市的排水防澇、防洪和防災能力。三是設計把關。高度重視海綿城市的設計工作,在建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城市廣場、水系相關工程,都應按照相關技術規範標準,認真落實,審查機構要對工程設計文件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進行嚴格審查。四是技術提升。鼓勵設計單位開展海綿城市專題研究,特別是對北方寒冷地區的業務技術攻關,認真落實吉林省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抓好標準的基本培訓,提高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水平。五是加強研發創新。鼓勵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產品的研發創新,尤其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淨化、滲透、調蓄設施等先進技術領域,引導企業開發創新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產品,加強成果運用,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六是注重統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各地應重點盯住老城區改造,全面融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抓住老舊小區改造機遇,把各項要求落到實處,確保目標的如期實現。

眾所周知,“海綿+老城(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建設難,後期運維更難。為此,白城從成為海綿城市建設國家試點之初,就始終遵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注重“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美麗中國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必須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全民自覺行動。”誠如白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李德明所講:“無論是海綿城市建設,還是老城、老舊小區改造,必須堅持‘久久為功’、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是長期有效地全面改善城市宜居性,因為‘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而白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吳茂強則認為,作為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和方式,又事關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民生工程,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如何更好地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黨強調指出的“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僅要用具體的建設成效迎接三部門的考核驗收,更要用既有“面子”、更有“裡子”的建設項目,讓當地老百姓體會到實實在在的“美好”、“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