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就在身边!儿童该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这是卢梭在《爱弥儿》中的箴言,是他对于儿童的美好期望,也是身为大人应该做到的本分。

可让人悲伤的是,整个社会在高速前进,而丑恶的人心却冲破精致的皮囊,变得愈发的恶气熏天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儿童性侵事件。

2018年的春节前夕,我们大概听过一则名为“寻找汤兰兰”的新闻标题,铺天盖地之势吸引着大家的眼球。

那么这个“汤兰兰”到底是谁呢?

恶魔就在身边!儿童该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2008年10月,14岁的汤兰兰向五大连池市龙镇警方写了一封举报信,称自己从6岁开始被父亲、爷爷、叔叔、姑父、老师、村主任、乡邻等十余人强奸、轮奸,时间长达7年。

当月底,仅有60多户人家的大旺村(化名)陆续有16人被抓,最终包括汤兰兰父母在内的11人获刑。

看完这个新闻,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背后冷汗。一个6岁开始就遭受侵害的女孩,本来该是欢乐和笑声的童年,却因为一群禽兽而变得整个世界乌云密布。

更令人震撼的是,因为这个村子教育资源匮乏,村里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文化的熏陶,所以他们用充斥着原始的兽性和最大的恶意去撕裂这个女孩的内心,没人觉得这个女孩受到伤害了,甚至那些同为女性的长者都同样投以她鄙视的目光。

也许是近些年,大家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得以提高,也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受到侵害的案件被陆陆续续的报道出来。

例如:2017年5月,被告人李某到嵩明县嵩阳街道某巷子附近,遇被害人李某甲(五周岁)、李某乙(五周岁)两女童在玩耍,后其将李某甲、李某乙叫至巷子内,对被害人李某甲、李某乙实施猥亵行为。

恶魔就在身边!儿童该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2017年,仅仅半年时间,昆明就报道了8起儿童猥琐和性侵事件。

那么这就是全部了吗?

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经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也就是说,一起性侵儿童的新闻被曝光,背后可能已经发生了7起同样的案件。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盲点,也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许多人遇到儿童性侵案,第一反应是,对方是个极恶的陌生人,很少有人会联想到——熟人作案。

可是很多事实告诉我们,熟人作案机率其实往往更大。

因为伤害孩子的“恶魔”就在我们的身边。

截止2018年初,有调查显示,在中国,有9.5%的女童和8%的男童都曾遭到过不同方式的性侵害,总数高达2500万人。

而且多数都是熟人作案。

别以为你所谓的“熟人”有多善良,也别以为你的教育是“铜墙铁壁”。

我们生活在一个随处都是“隐形恶魔”的世界,我们没办法去使他们变得“善良”,所以我们应该试着,让自己变强。

就像讲述儿童性侵的电影《熔炉》里面所说的。

恶魔就在身边!儿童该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长期以来,很多父母把“性教育”看做一个很难启齿的话题,不好意思也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讲解。但正因为很多父母做得不够好,才会助力罪恶躲在光明的角落里对我们的孩子虎视眈眈。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防范孩子受到性侵呢?

比如:两岁:告诉孩子背心裤衩是隐私部位,不能随便给别人看或触碰;

五六岁: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告诉他们男女有别,洗澡时也让同性家长为他们洗;

九岁:时机合适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

同时,准确告诉孩子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以防孩子真正受到伤害时不能向监护人准确描述。

但这样做似乎又不够全面。

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机构制作的儿童防性侵视频,简单易懂,又实用有效。强烈推荐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并耐心给孩子讲解,让孩子用科学的方法辨别坏人、保护自己。


1、教孩子识别坏人

在教孩子怎么保护自己之前,你先问了一个问题:“怎么辨别坏人呢?”

对于坏人,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他们的认知仅仅只是限定于“坏人有大大的牙齿、血红的眼睛,巨大的手和邪恶的笑容”。

但你需要一个接一个“吹破”孩子们关于坏人的天真想法,并告诉他们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有的人甚至长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蔼,很炫酷,还有各种美味的糖果和精美的礼物。


2、教孩子认识隐私部位,警惕“5个警报”!

直接从外表分辨“披着羊皮的狼”确实挺难,你可以转而教孩子如何识别坏人的“坏行为”。

在此之前,需要先教孩子认识身体,并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并且在平时就需要给他们灌输一些性教育知识。

我们可以非常坦然地告诉孩子: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女孩的乳房,生殖器官和屁股是隐私部位。

这些部位是不可以给外人看或者触碰的。

⑴ 如果有人要看你的隐私部位,或者让你看TA的隐私部位,叫做“视觉警报”。

⑵ 如果有人谈论你的隐私部位,叫做“言语警报”。

⑶ 如果有人触碰你的隐私部位,或者叫你触碰他的隐私部位,叫做“触碰警报”。

⑷ 单独与陌生人在一起,叫做“独处警报”。特别要注意的是,父母不在身边,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糖果。

⑸ 如果有人拥抱、背、亲吻你,叫做“拥抱警报”。

这5个警报都是危险信号,我们要孩子明白,当有人对他做出这5种行为任意之一时,他就可以判定“那个人”是个坏人,要勇敢地对他的行为说“No”!

恶魔就在身边!儿童该如何防止受到侵害?


3、与孩子共建“照顾者”名单和“爱心圈”

那有没有例外呢?当然有!

① 爸爸妈妈可以!

不过,只能在帮孩子洗澡,或者孩子隐私部位受伤的情况下才行。

这种方式可以帮孩子进一步明确身体的界限。明白爸爸妈妈也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

② “照顾者”名单上的可以!

通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也会帮忙照顾孩子,这时候,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张“照顾者”名单,列入名单的人在限定的条件下也是允许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太愿意把某人的名字写上,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找出原因。

③ “爱心圈”名单里的也可以!

除了最亲近的亲人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列一个“爱心圈”名单,这个名单上的人是可以拥抱、亲亲的,是孩子喜爱并信任的人。

列好“爱心圈”后,孩子就可以安全踏实地享受亲人、长辈、朋友的关心和爱了。

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时候不该是为了为了保护他们而“规避”许多东西,比如“性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有权让孩子知道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他们怎么样的无意识行为会招致坏人的注意,并且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并且遇到侵害时,不要害怕,大胆的说出口,不要因为害怕或者他人眼光而有所顾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