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神经内科医学大咖李小刚教授到我院讲学

9月20日上午,在神经内科示教室由包正军副院长主持了由北京大学李小刚教授主讲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基石-静脉溶栓》专题讲座。

北京大学神经内科医学大咖李小刚教授到我院讲学

北京大学神经内科医学大咖李小刚教授到我院讲学

李教授详细解析了我国脑梗死静脉溶栓最新指南的更新点,通过临床试验分析如何筛选合适的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最后还讲述了2018年欧洲卒中指南的更新亮点!

北京大学神经内科医学大咖李小刚教授到我院讲学

课后专家现场解疑答难,神经内科多位医师向李教授积极提问,学习气氛浓烈,学术交流直至中午12:30才结束!包正军副院长最后做了会议总结,也祝愿我们中心医院卒中中心越办越好,为株洲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北京大学神经内科医学大咖李小刚教授到我院讲学

脑梗死静脉溶栓知识

北京大学神经内科医学大咖李小刚教授到我院讲学

脑卒中一旦发病,具有急、危、重的特点,治疗是否及时、得当,直接影响预后。在我院神经内科、急诊长期活跃着一批比患者家属还要“急性子”的人群即“卒中中心”团队。他们24小时待命、时刻为患者提供快捷、高效“一站式”全程陪护,拥有做检查、拍CT等的优先特权。

时间就是大脑

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大幅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但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患者发病后必须尽快通过急诊溶栓绿色通道,短时间内迅速溶解动脉血管内的新鲜血栓而使血管再通,部分或完全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最大程度的减少脑细胞的死亡,达到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具体讲,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一般不超过4.5小时,并且越早溶栓效果越好,因此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必须争分夺秒。

患者可能会被推荐的溶栓分类?

北京大学神经内科医学大咖李小刚教授到我院讲学

治疗有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两种方法。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之内、无溶栓禁忌症的患者;而动脉溶栓治疗则是用介入手段将药物直接释放到闭塞血管的血栓部位,或采用机械方法取出血栓或碎栓,主要针对不适合静脉溶栓、发病时间超过4.5小时的严重卒中患者,其中动脉机械再通手术的时间前循环不能超过8小时,后循环不能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进行动静脉联合溶栓。

总之言而,脑梗死的整个诊疗过程必须争分夺秒,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患者就很难通过溶栓进行治疗。对于中风患者而言,早几小时就诊及时溶栓,病人很可能会重新站起来、重返社会,但如果晚几小时就诊就失去溶栓机会,也可能会造成终身瘫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与时间赛跑”成为医者与患者的共识。

通讯员:神经内科 唐兰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