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家族以溪爲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關注一下,有驚喜!

在浙江從不缺少“小橋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風格的古鎮,這些古鎮大多在鬧市之中或在繁市中心的不遠處。而在遠離喧囂的群山之中有一些古老神秘的村落,保留著真實的歷史與傳統。三門源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古村之一。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三門源村位於龍游與建德交界的梅嶺關下,隸屬於龍游縣石佛鄉。由於想進出村莊,都必須經過左象山右獅山、文昌閣寨門和左青龍右白虎這三道屏障;又有一泓澗流自北向南穿村而過,成為塔石溪的源頭,故稱“三門源”。

三門源的發展歷史可謂悠久,村中居民以葉姓翁姓為主。他們兩家最早並不是這裡土生土長的當地人,翁姓於北宋時期,為避方臘之亂,從壽昌遷入;葉姓則於南宋鹹淳六年從松陽卯山道坪鄉入贅紀氏定居,民國《龍游縣志》卷四《氏族考》有“三門一族,謂出夢得五世孫文彬,於宋鹹淳六年,由松陽卯山道坪鄉遷居三門源之黃裡塢”的記載。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兩家以村中碧溪為界,分居於村子東西兩側。翁姓重農耕,葉姓重商。這迥然不同的理念使得兩家既相互抗衡又相互依賴。在無意的較量中產生了精美的民居建築與龍游的燦爛文明。由於深居山林的原因,這裡的傳統建築都保留完好。不僅古街、古巷、古弄、古亭、古民居、古宗祠等格局依舊,還留存著與日常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和三門源世代相依的

古壩、古堰等水利設施。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芝蘭入座牌匾

村中最龐大精美的建築群就是葉氏建築群,是浙江省晚清時期建築精品的代表,由葉氏前人葉鶴天主持建造。現存“芝蘭入座”“荊花永茂”“環堵生春”三座主體建築。整體風格純樸,氣勢恢宏。屋內設兩重天井,山牆不開窗戶,天井除用作引流排洩雨水外,也起到採光通風的作用,更體現了江南大戶人家“隱藏文化”的建築理念。而建築的木雕更是精美,從簷柱到屋簷下窗臺隔扇,無一不體現出精緻二字。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葉氏建築磚雕

葉氏建築群最不同凡響的是磚雕門樓,被譽為“江南一絕”。不僅開創了戲曲磚雕門樓的先河,也為當地後來的民間戲曲磚雕工藝樹立了典範。門樓全以磚雕砌成,亭臺樓謝、山水花鳥、飛禽走獸精雕細刻,巧奪天工,稱得上是磚雕之最。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翁氏宗祠

宗祠是家族用於聚會和祭祀先祖的地方,也是進行婚嫁喪葬等重要儀式和傳統倫理教育的場所。翁氏宗祠又稱“雨金堂”,是明代早期的三進二開間建築,取材講究,因年代久遠,尚存兩進。迄今保存完好的葉氏宗祠又稱“永思堂”,共三進,系明中期建築。門樓八字形重簷歇山頂,飛簷翹角,雄偉壯觀。

除這些物質文化遺產外,三門源還保留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存: “會隆號”等民間老字號歷史悠久;土製榨油、土製碾米、打鐵、做篾等傳統手工藝作坊,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三門源人成長,映襯著那段久遠的歲月。

如今三門源也在開發旅遊資源,這個古樸的村落敞開大門像世人展示自己的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三門源的百姓已經意識到,這些建築和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要保護起來留給子孫後代。

兩大家族以溪為界各居東西,較量中孕育出燦爛文明——三門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