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从亩产300斤到700斤

从个人一亩半分地的口粮

到集体3000亩产业化种植

年纯收入1500万元

从年人均收入600元到7500元

这个数字的变迁经历了15年

这里面有专家的潜心研究

有政府部门的支持引导

更有一个人

15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天高云淡的秋日里,一穗穗饱满的谷穗迎风荡漾,站在地头,邑城镇白府村的朱海军知道,这又是一个丰收年。

2004年,朱海军与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牵手,从此他一心扑在家乡的土地上,研究琢磨谷子种植技术,促进谷子增产增效,转眼已经15个年头。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15年来,白府小米逐渐在武安及周边县市区打出名气,乃至家喻户晓,在不断的科学试种改进中,谷子种植年节本增效200万元,谷子年纯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通过谷子种植、加工,该村人均收入达到7500元。

为乡亲增收找出路,他引来了省谷子专家

邑城镇白府村有人口2500口,耕地6000多亩,人均耕地2亩多,是我市人均耕地较多的村之一。然而白府村属“地无三丈平、灌溉全靠天”的丘陵地带,土壤土质一般,干旱少雨,粮食作物产量不高。村民们因为耕地多陷入两难境地:要是顾着种田,就耽误外出打工赚钱;要是忙着外出打工,又照顾不了农田。

“必须在农业上做做文章,既要农民靠农田增收,还要科学种田,减少人力物力,把村民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寻求更多的增收途径。”1994年,回乡担任村主任的朱海军暗下决心。

几年里,他带领村民试种过各种经济作物,试来试去,还是种植粮食作物最可靠,一方面便于大面积推广,一方面有基础,而谷子在干旱条件下,产量比玉米等作物要高。但当时百姓种谷子主要供给自家生活,从没想过要把它推向市场,且当时我市谷子生产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品种杂乱,品质优劣不齐,单产150公斤/亩左右,种植效益低,又耗时耗力,从耕到收,大部分靠人和牲畜来完成。要将谷子种植发展成富民产业,谈何容易?

朱海军却不甘放弃,他成为了市农牧局的常客。2004年,就在朱海军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的一天,他在农牧局里碰到了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以下简称河北谷子所)的专家,他们正打算在武安开辟谷子种植试验区,朱海军一听,这是个机会,立马上前与谷子研究所的专家搭上了话,热情地邀请专家们到白府村来看看。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我们需要成方连片的农田,最少也要500亩。你们符合要求吗?”“我们白府村有耕地6000多亩,虽然都是旱地,但成方连片没问题!”就这样,他和省农科院专家达成在白府村设立谷子新品种新项目示范区意向,而经过实地测量,白府村土质含有“麦饭石”矿物质,种出的谷子更好吃,且土质中等,进行谷子推广试验很具代表性。

2004年,高中学历的朱海军充当起了一线技术人员,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承接了省谷子所最新研发成果在丘陵山区进行试验种植任务,开启了谷子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研究。

他醉心谷子种植15年,白府谷子实现机械化高效生产

“从耕地播种到间苗等田间管理再到秋收,如果单靠人力的话,每一项都很繁重,要想把谷子种植发展成产业,必须解决耗时耗力的问题,必须统一品种,探索推广丘陵地区机械化种植方式,达到高产高效,百姓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省谷子所专家的话,说到了朱海军的心坎上。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在省谷子所专家的指导下,15年来,朱海军带领村上的朱长聚等能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总结15年的生产种植,朱海军说他们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2004到2006年,他们主要侧重于新品种的筛选试验。按照省谷子所专家要求和市农牧局的政策指导,采取村民耕地由村集体托管的方式,划定了新品种筛选试验田、新品种示范田、良种繁育田,形成了试验—示范—良种繁育的新型示范基地生产模式,先后引进示范种植了冀谷19、冀谷20、冀谷39、冀谷40、冀谷42等20余个谷子新品种,通过产量、抗性、品质等多性状的对比筛选,最终选定了优质高产品种冀谷19、优质简化栽培品种冀谷31,谷子产量由2004年之前的亩产150公斤提高到了2006年的250公斤,小米品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2007年到2011年,他们与省谷子所专家一起总结出一套绿色谷子生产管理技术。针对传统谷子种植依赖人工间苗、人工除草以及缺乏配套农机等问题,他们先后成功试验了化学间苗、化学除草、精量播种等技术方法;通过对土壤类型、前茬、肥料、病虫害防治以及播期、收获期等进行研究,成功研究出了适当增加密度、适当推迟播期、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管理措施;根据山区气候和病虫害发生特点,成功研究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者合并喷施法进行化学除草,实现一喷多防、预防病虫害的效果;通过引进先进地区现代化农业机械并加以改进,他们研究改进出了自走式打药机、小型收割机等现代化机械……谷子亩产达到了270公斤左右,且在除草、间苗等方面亩均节省人工4至6个。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2012年至今,他们开始在谷子集雨高效生产方面下功夫。针对我市丘陵地区干旱少雨的情况,他们从甘肃引进了蓄力牵引膜侧沟播机加以改进,经过不断的试验,将蓄力牵引改为手扶拖拉机牵引,增加微垄起土设施,为了更适宜山区丘陵地带小面积种植,他们将其改造成手扶式小型膜侧沟播机;引进甘肃定西三牛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膜覆土穴播机,并提出了增加鸭嘴长度、改进覆土设施等改进意见。膜侧沟播、全膜穴播两种方式能够达到微积流、保墒、增温作用,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生产效率提高了8至10倍。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在机械的应用中,朱海军和朱长聚等土专家们不断摸索更适合生产需要的机械,他们创新研发改造了多功能膜侧播种机并配套小四轮拖拉机播种,实现覆膜播种施肥一体化,省时省力省工。为了方便回收残膜,成功研究改进出耙式残膜回收机,膜侧播种机、新型膜侧播种机和简易地膜回收机三项获得了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筛选出优质品种,管理轻简化,种植保水保墒……朱海军在专家的引导下,种田越来越科学化。如今,谷子亩产已经提高到350-400公斤,与2004年之前相比翻了一番;亩节本增效500元以上,合计年节本增效200万元。

白府谷子种植迈向产业化,白府小米成为市场的宠儿

朱海军种的谷子产量越来越高,种植越来越科学,百姓种植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跟着朱海军种谷子的越来越多。在市农牧局的帮助下,2009年,朱海军牵头成立了武安市绿禾谷物专业合作社,并与洺河源土特产有限公司合作,使白府小米真正走上了市场。由于品质优、口感好,白府小米一经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有不少人慕名到白府实地选购小米。朱海军也成为了名人,多次被《人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科技报》报道。2015年,朱海军顺应市场需求,成立了科源种植公司,推广绿色谷子标准种化技术和杂粮机械化种植,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科学种田、增收致富。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目前,白府村年种植谷子3000余亩,年纯收入达到1500多万元,通过谷子种植、加工,该村人均收入达到7500元。村上有500余人专门从事谷子种植、加工,辐射带动周边5000余人从事谷子种植、加工、销售工作。朱海军的科源种植有限公司还和农牧局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和邑城镇成人学校合作开展培训,每年培训农户1000人次以上。白府村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谷子种植专业村,示范基地获得有机、绿色基地认证,生产的优质小米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识产品认证。近三年,以该村示范基地为核心区,先后举办全省范围大规模观摩会5次。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15年耕耘不辍,朱海军的梦想得以实现,白府小米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名片,不少人都慕名来村上买谷子买小米。朱海军说,这一切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市农牧局等部门的政策引导及邑城镇政府的积极帮助,归结起来可以用“四对接”和“六统一”来总结。“四对接”即对接科研单位、对接政府部门、对接龙头企业、对接农户,“六统一”即实施统一培训标准、统一供应优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通过“四对接”“六统一”管理模式,有效连接了农户、合作社和公司、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确保技术措施到位、产业组织有效,提高了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速度,提升了农户谷子种植效益,促进了谷子产业提档升级。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当前,正是收获的季节。看着一串串成熟的谷穗压弯了秸秆,朱海军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站在地头,朱海军告诉记者:“按照现在谷子每斤2.2元的行情,每亩地收入不低于1500元,我们目前谷子种植面积3000亩,除去各种管理费用,大几十万都能到百姓腰包。要是搁15年前,想都不敢想。农田就是个大宝库,里边乐趣多着呢!今年我们在省谷子所专家的引导下试种了黍子和观赏性谷物,我们还打算在播种机上安装上电子显示屏。这样一来,你播多少谷种心里都有数喽!”

如今,朱海军已经卸任村党支部书记。他说,他要专心研究种田,农田就是他的根。他还要跟着谷子研究所的专家继续探索研发和创新旱作谷物的“种、管、收”和“产、供、销”的新模式,为提升农民科技素养、服务农业科技发展作贡献。

因为一个人,这个村叫响一个产业,富了两千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