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崇禎重用楊嗣昌大明的滅亡開始加速

在《明事》中將崇禎任用楊嗣昌看做是極為英明的舉動,的確在崇禎重用楊嗣昌之前明朝的最大問題就是戰略混亂。對待內部叛亂、西南土司、關外後金,明朝可以說是陷入了三線作戰的境地。這樣的局面就是你國力再強早晚也會被拖垮,所以孰輕孰重先誰後誰、怎麼擺脫這種窘境才是崇禎該首先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但是在崇禎重用楊嗣昌之前一直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只是誰鬧得兇就先集中力量對付誰,然後就是哪個問題都沒有解決反而一步步做大。

起先我也有同樣的感觸,為什麼崇禎不早點起用楊嗣昌?可是當我懷著這種想法去仔細瞭解楊嗣昌的時候,慢慢的發現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再細細瞭解後越來越覺得正是崇禎重用楊嗣昌明朝的滅亡才開始加速。

從崇禎重用楊嗣昌大明的滅亡開始加速

楊嗣昌此人字文弱,湖南武陵(今湖南常德)人。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中進士,崇禎重臣兵部右侍郎兼任陝西三邊總督楊鶴之子。因為楊鶴招撫之策失敗被下獄,楊嗣昌三次上書想要代父受過而被崇禎注意到。崇禎四年任山海關兵備道整飭軍務;崇禎五年五月受命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關、永,整飭防務,修築山海關兩側翼城;崇禎七年九月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兼督山西、宣、大,任內六次上書條陳邊事,提出了開礦禁招募礦工瓦解叛軍的舉措,由此崇禎更加認為自己當初沒有看錯人;當年楊嗣昌回家丁父憂;崇禎九年清兵入塞大掠,時任兵部尚書張鳳翼畏罪自殺。崇禎九年十月皇帝下詔奪情起復,令楊嗣昌接任兵部尚書。崇禎十年三月楊嗣昌到京就任,隨即入閣成為十七年中崇禎最為信任的大臣。此時崇禎和楊嗣昌面臨的局面:內部闖王高迎祥擁眾三十萬、闖將有重甲精騎五萬、張獻忠部眾十餘萬,諸部逆軍縱橫晉、陝、豫、川、湖廣等地,官軍皆只敢遠觀而不敢與之交戰;西南方向奢安之亂被平定後,沙普之亂又起,禍亂西南;關外明朝雖然還保有關寧錦一線,但隨著袁崇煥、毛文龍相繼被殺,明朝從天啟時代建立起來的從關寧錦經天津、登萊到皮島的戰略防禦體系土崩瓦解。

此種局面楊嗣昌給崇禎做了個很好的解釋‘內部逆軍是亂在腹心,腹心壞則天下必亡。關外之患痛在肩臂,肩臂有疾可緩可治,若腹心壞透留肩臂又有何用?’這實際上就給崇禎指出了一條明路,先平內亂再御外辱,將帝國從多線作戰的窘境中解脫出來,分清主次,各個擊破。戰歌認為這確實是楊嗣昌值得肯定的一點,這也是當時崇禎唯一的選擇。但接下來楊嗣昌給崇禎出的幾條策略卻無疑於是在已經到了懸崖邊上的崇禎背後又踹了幾腳。

改因糧為均輸

本來崇禎朝為彌補財政不足是採用的盧象升所上的因糧法,到楊嗣昌一來,好因糧恐為奸人所用藉以逃避糧餉,全部都得加徵誰也逃不了。本來他們制定的加徵數量是充分考慮到帝國子民的承受能力,也不是很多。但是他們對於王朝末期的種種積弊卻視而不見,規定的是很少很少,但具體到實行的時候帝國子民所實際負擔往往是他們所規定的百倍甚至千倍。當時不論是盧象升還是孫傳庭都直接上書指出了這些問題,但楊嗣昌根本不聽反而因此心中怨恨伺機報復。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給明朝內部的叛軍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兵員補充,明朝平定內亂就此變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坑盧象升、孫傳庭

因為害怕盧象升成功抵禦清兵,毀了自己的議和大計。在楊嗣昌的背後安排下,盧象升這個總督天下勤王之師的統帥,最後只能以五千斷糧多日的疲弱之卒成全自己的忠義。

孫傳庭到任不及兩月便全殲闖王高迎祥,而後獻俘京師。聞報崇禎高興的趕緊去祭奠太廟,覺得終於看到了中興的曙光。隨後又整頓軍屯,大力發展水利、墾荒等需要大量人力的工程,同時招引商旅解決災荒問題。一時孫傳庭治下的陝西從逆軍的樂園變成了逆軍的禁地。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明朝內部叛軍問題的方法。可就因為指出了楊嗣昌策略的問題所在,而被楊嗣昌誣陷下獄。使得明朝精兵強將雲集松錦之時,明朝內部只剩下個左良玉孤掌難鳴導致逆軍重新做大。假如松錦大戰之時,崇禎手中洪承疇、孫傳庭和盧象升都在的情況下,即使松錦戰敗,崇禎也能穩住內部形勢。

從崇禎重用楊嗣昌大明的滅亡開始加速

增兵加餉

為了配合自己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戰略的實施,楊嗣昌向崇禎提出應該增兵。孫傳庭指出,要想有精兵配合戰略只需要各地督撫、各鎮總兵在原有基礎上抽練精兵即可,不用再重新招募。楊嗣昌還是不聽,非要增兵加餉。這多出來的餉銀還得靠均輸去解決,這就再一次給逆軍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駕馭失策,既傷了左良玉又寒了賀人龍的心

在楊嗣昌受命督師圍剿叛軍時,起先他認為左良玉勢大是朝廷的依仗,對待左良玉兵敗失印。楊嗣昌不僅沒有責罰,反而在出師前給左良玉討了平賊將軍的封號,以示籠絡,希望左良玉能知恩圖報報效朝廷。但是瑪瑙山一戰的勝利讓左良玉看透了這位督師的虛實,從此對於楊嗣昌的命令就只服從自己認為是對的。對此楊嗣昌極為生氣,就想著用陝西的賀人龍取代左良玉掛平賊將軍印,他也提前把這個消息透露給了賀人龍。賀人龍一聽相當高興,就積極作戰希望能儘早得到這個封號。並且楊嗣昌也上書給崇禎,崇禎也批准了他的想法。但楊嗣昌轉念一想,左良玉部勢大,如果處置不當激起兵變,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在崇禎批准後,他又趕緊上書想要維持原狀。這樣就同時得罪了左良玉和賀人龍這兩個實力派,此後這兩人就基本上不再聽從楊嗣昌的命令。少了這些真正懂行的人的支持,楊嗣昌圍剿張獻忠的戰鬥攻守易勢,不斷被張獻忠牽著鼻子到處跑,最終陷藩身死。之前被左良玉、賀人龍、猛如虎等屢屢擊敗,馬上又要接受招撫的張獻忠、羅汝才及革左五營就此發展壯大,難以抑制。

平心而論,相較於其它尸位素餐之人楊嗣昌的眼光和能力都還可以。他的措施也確實為後來明朝的松錦大戰積累了足夠的力量。但是有沒有他提出的四正六隅,洪承疇、孫傳庭和盧象升也能將逆軍平定,可他的所作所為卻著實是傷了崇禎的根基。

從崇禎重用楊嗣昌大明的滅亡開始加速

​為什麼要說楊嗣昌受重用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原因也就在於此。你想先解決內部,可是你的策略那一條不是先本著壯大逆軍去的。不解決根本,只靠軍力強壓,其結果只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戰略是對的,但是如此行事,試問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內亂?找對了病症但卻用錯了藥,只能是錯上加錯、亂上加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