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9月10日12點45分左右,福州江濱西大道繽紛園門前,一輛白色比亞迪(BYD)電動汽車沿江濱西大道往金山大橋方向行駛,行駛到省廣電路段時,忽然衝向中間護欄,撞破護欄後,衝到對向,一直衝到了對向車道馬路牙子上,在對向車道起火,停在路邊,佔用了尤溪洲大橋西引橋的上橋處位置。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現場濃煙滾滾,不時傳來爆燃聲,大火從車頭位置迅速蔓延至整輛車身。有目擊者稱,可能是底盤刮到了護欄底座,導致起火。”

13點左右,消防及時到場處置,卻發現遇到了滅火的新難題。滅火過程中多次出現復燃,當時,消防官兵用滅火器不斷對車子尾部噴射。“汽車尾部的蓄電池不斷復燃冒起白煙,起火點不好找,我們對尾部車門進行了破拆。”但是破拆之後發現電池板是完全密閉的,水也澆不進去,所以不斷復燃,消防官兵只好一邊降溫,一邊等電池停止運作,截止到下午2點半左右,大火才終於被完全撲滅,車子被燒成了骨架。整個車輛已經燒成空殼,焦黑一片。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截至下午4點,消防官兵仍在現場對車輛進行最後的收尾檢查。“我們噴了20多噸的水,才把電池的溫度降下來。”消防官兵表示,相對於同類型的燃油汽車起火,此次滅火用水量多了不少,“一般情況下,燃油小車起火,用水量只要10噸左右。”

事故具體原因,有關部門還在調查中。但對於起火原因,有專業人士稱,電動汽車的鋰電池安裝在車底部,與地面距離很近。出事故時,底盤和護欄發生刮擦,產生大量熱量,被電池包吸收,導致起火。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而事發後,該車司機離開了現場,直到一個小時過後,他才終於現身,向交警出示了證件,但對於事故原因他只簡單說,“就是衝破了護欄,而後起火。當時車上只有我一個人,都嚇死了,還好人沒事。”據瞭解,司機是一名4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他從一家叫做“福州迪滴新能源”的公司租用了這輛比亞迪電動汽車。該公司的工作人員隨後也到場瞭解情況,但不願對此事進行表態。

比亞迪電動汽車事故回顧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也曾發生多起起火事件。2012年5月26日凌晨,深圳一輛比亞迪E6電動出租車在正常行駛中,被後方速度不低於180Km/h的豪華跑車從左後部劇烈撞擊,導致車輛失控,從第二車道加速旋轉漂移至第五車道後,躍上綠化帶,尾部甩動劇烈撞擊到大樹上,車尾撞成巨大的樹形凹坑,經過多次碰撞並旋轉,車體嚴重變形,後起火,導致車上三人當場死亡。

事故導致其股價大跌。E6作為比亞迪推出的首款純電動汽車,於2010年5月開始在深圳市作為出租車示範運營。在526交通事故中,這種極端的撞擊情況下,經過多次碰撞、旋轉,車內乘客和司機的生命必會受到極大的威脅,即使燃油車也可能會發生起火燃燒。

2016年4月9日晚上,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匯福家園平安里小區發生一起慘烈的汽車自燃事件,一輛比亞迪唐新能源SUV發生自燃,同時殃及旁邊的兩輛汽車,三輛車都被燒燬,其中兩輛燒成了空殼。這起車禍中車主險些喪命,因為起火迅速,火勢兇猛。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2016年6月14日,上海浦東外環線路段有一輛插電混動SUV比亞迪唐起火燃燒,火勢兇猛。這次事故中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也沒有造成第三方損害。從現在獲得的照片和視頻來看,燃燒的比亞迪唐並沒有剎車痕跡,車輛周圍非常乾淨,也沒有碰撞後產生的碎片,車禍現場顯示這是一起單車事故,很可能是由於車輛本身的原因而導致起火自燃。後確認是車主自行改裝了燈帶,並且加裝了大功率的車載冰箱等,認定此次唐自燃私自改裝無疑是事故的最大誘因。

比亞迪電動汽車起火,現場燒成空殼!


電動汽車自燃分析

“電動車和燃油車相比差別主要在電機和電池,但電機不大可能出問題,電池才是關注的焦點。事實上,燃燒事故一旦曝光,對電池企業的傷害更大,整個事故的起因最終都會歸結到電池。”一位電池專家表示,燃油車也有燃燒概率,但是電動車起火引起的關注更高,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成為焦點。

過於追求能量密度,在補貼新政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開始追求高續航里程,這就要求不斷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目前在新能源車型中,三元鋰電池逐漸代替了磷酸鐵鋰電池成為主流,三元材料中鎳鈷錳的組合,也由曾經的333,逐步邁向了532、622、811。一個公認的事實是,電池材料的能量密度越高,安全風險也就越高。“市場導向決定了電池生產企業用什麼樣的材料,對比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兩種類型,前者的安全風險還是低一些。” 上述電池專家提道。

充電樁等因素不可控,除材料之外、電動汽車起火也有充電樁的問題,目前國內充電樁製造水平不高,和電池系統的通訊存在問題,經常出現過充問題,導致電池熱失控。從充電原理上看,電動汽車在充電過程中,電芯、BMS(電池管理系統)、傳感器,三個環節配合不好,自燃就有可能發生。具體來看,充電時充電樁會和電動汽車的BMS(電池管理系統)通訊連接,但電芯永遠不可能完全一致,都有不同的特性,考慮到成本等因素,目前大多數車企尚無法做到為電池單獨開發管理策略,一旦BMS發生故障,很有可能引起起火。

近來頻繁發生的自燃事故再次給新能源汽車企業敲響了警鐘:安全性是汽車產品的底線和前提。把安全放在首位、高度重視產品和產業安全,加快標準制修訂、貫徹落實好相關標準。杜絕把電動汽車看成簡單的組裝,三電不是簡單的拼湊,整車廠和零部件企業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才能讓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發展。

歡迎大家在下面評論區發表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啟迪或者幫助,希望關注一下,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分享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