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观音和石弥勒同聚绍兴

在浙江绍兴市在柯桥镇柯岩村(直落港)西北1公里柯山南麓柯岩风景区内有一个石佛景区,此景区内有一巨型孤岩,巨石内一部分被镂空,雕刻成弥勒石佛形像。石弥勒佛高11.3米,螺发肉髻,宽颐广额,披褒衣博带式袈裟,袒胸束腰,左手按膝,右手作说法手印,跏趺坐式,坐平座上。此地本为古代遗弃的采石场所,被湮没数百年,一九九五年夏开掘水池,使这一独特石宕景观重现于世。

石观音和石弥勒同聚绍兴

石佛弥勒

《柯山小志》卷上载:“石佛高五丈六尺,相传隋开皇间有石工发愿为此,未成而逝,以禅之子,子复禅孙,三世讫功。”

作为石佛载体的这方巨石仍与整座山体相连,只比周围的山体高出数丈罢了。石者谐音为十,十即是神,石佛象征盘古神化为佛出世,柯者为斧柄,弥勒佛就是手持斧柄的盘古神,这个秘密要等弥勒佛出世就会真相大白于天下,所以弥勒石佛坐落在柯山。弥勒佛出世会天地大变样,即乾坤再造,即盘古神再一次持斧出世。

此石佛被称为“天工大佛”象征佛不是人造的,而是天老爷即神下凡为人,觉悟后就被人民称为佛,佛从人从弗,弗者非也,佛即是非人之意,所以佛并非人所成。天工大佛即是非人手造的石佛,就是基督之意。

《但以理书》2 : 34 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

石观音和石弥勒同聚绍兴

天工大佛

石佛相隔不远处,即著名的“一柱烛天”——“云骨”,被称为天下第一石。此奇石,高30余米,底围4米,上大下小。远远望去,像一炷烟霭,袅袅升腾。此景被称为"炉柱睛烟",所以此奇石就是香炉石。在岩顶有一棵小古柏。据说其寿命已逾千年。

石观音和石弥勒同聚绍兴

云骨

云者兑卦也,兑为泽,泽化为雨水落下来,骨属于水,为坎卦,夏娃是用亚当的肋骨做的,夏娃即女娲,女娲即滴水观音,所以云骨就是云里面的骨头。兑卦之灵化为伏羲(弥勒菩萨),伏羲女娲合一就是佛的形像,云骨和石佛本为同一块石头,因为采石的缘故才有所分开,但是这两块石头的底部还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还是同一块石头,象征弥勒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一体不分的,观世音菩萨就是弥勒菩萨的妻子。

石观音和石弥勒同聚绍兴

弥勒石佛和云骨

《创世纪》

2:22/23/24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那人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南宋时期,在绍兴绍兴市区东南4公里的会稽山香炉峰上建有天柱山寺(时名天柱精舍),高僧慧静栖于天柱山寺,著述弘法。宋代称南天竺,与城中蕺山北天竺相呼应,供奉玉雕观音像,当时香火非常旺盛。明、清间为比丘尼修持之所,称螺庵。咸丰间(1851年—1861年),在北坡建四面观音殿。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峰顶殿宇,复称南天竺。在此期间,山脊摩崖上相继题刻“云门”、“海上飞来”等。

香炉峰跟香炉石对应,云门跟云骨相对应,海上飞来跟南海观音对应,螺庵跟螺王弥勒菩萨对应,弥勒之妻就是田螺姑娘白水素女,发属于水,所以螺庵也与弥勒佛之螺发相对应。

石观音和石弥勒同聚绍兴

香炉峰海上飞来石

东晋东晋永和十年(354),高僧支遁在柯岩石佛西南约6公里的柯山峰顶(如今称宝林山)创建弥勒庵,这就是如今会稽山龙华寺的雏形。如今的龙华寺中轴线自北向南依次建龙华阁(内建藏经楼及法堂),供龙华树(桂花树)下弥勒成佛像及龙华三会场景露天雕像,左右建药师殿及弥陀殿,形成新的横三世佛殿;卧佛殿(内供汉白玉雕卧佛及十六住世大阿罗汉像);大雄宝殿(内供释迦佛及十大弟子及海岛观音群雕,东西配殿供四大菩萨及祖师伽蓝像);天王殿(内供接引布袋和尚像及韦陀坐姿像和四大天王像。这里用桂花树代替龙华树,象征弥勒菩萨要在桂花树下成道。

2015年12月26日,历时八年投资十五亿元的绍兴会稽山大香林弥勒兜率天宫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石观音和石弥勒同聚绍兴

绍兴兜率天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