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图层

通过将对象指定到图层来组织图形。

当图形看起来很复杂时,可以隐藏当前不需要看到的对象。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在下面的图形中,已通过关闭其图层来暂时隐藏门和电线。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您可以通过在与特定功能或用途关联的图层上组织图形中的对象,来获得该控制级别。将图层看作是透明的塑料纸可能会有所帮助: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使用图层,您可以:

  • 关联对象(按其功能或位置)
  • 使用单个操作显示或隐藏所有相关对象
  • 针对每个图层执行线型、颜色和其他特性标准

重要: 抵制在一个图层上创建所有对象的诱惑。图层是在 AutoCAD 图形中可用的最重要的组织部件。

图层控件

要查看图形的组织方式,请使用 LAYER 命令来打开图层特性管理器。您可以在命令窗口中输入 LAYER 或 LA,也可以单击功能区中的“图层特性”工具。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下面是在此图形中显示的图层特性管理器。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如图所示,图层 10 WALLS 是当前图层。所有新对象都将自动放置在该图层上。在图层列表中,图层 10 WALLS 旁边的绿色勾选标记确认它是当前图层。

在标签为“打开”的列中,请注意,两个图层的灯泡图标都是暗的。已关闭这些图层以隐藏楼层平面中的门和电线。

请注意,每个图层名都以两位数的数字开始。此惯例使用户可以轻松控制图层的顺序,因为它们不依照字母排序。

提示: 对于复杂图形,可能要考虑更复杂的图层命名标准。例如,图层名可以以 3 位数开始,后跟命名代码,该代码包含建筑中的多个楼层、项目编号、测量设置和特性数据等。

实用建议

  • 图层 0(零)是在所有图形中存在并具有某些深奥特性的默认图层。最好创建自己的具有有意义名称的图层,而不使用此图层。
  • 任何包含至少一个标注对象的图形将自动包括保留图层(称为 Defpoints)。
  • 为后台构造几何图形、参考几何图形和通常不需要查看或打印的注释创建图层。
  • 创建布局视口的图层。“布局”主题中介绍有关布局视口的信息。
  • 创建所有图案填充和填充的图层。它可使您在一个操作中将它们全部打开或关闭。

图层设置

以下是图层特性管理器中最常用的图层设置。单击图标以启用和禁用设置。

  • 关闭图层。在您工作时,请关闭图层以降低图形的视觉复杂程度。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 冻结图层。您可以冻结暂时不需要访问的图层。冻结图层类似于将其关闭,但会在特大图形中提高性能。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 锁定图层。若要防止意外更改这些图层上的对象,请锁定图层。另外,锁定图层上的对象显示为淡入,这有助于降低图形的视觉复杂程度,但仍可以使您模糊地查看对象。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 设置默认特性。您可以设置每个图层的默认特性,包括颜色、线型、线宽和透明度。创建的新对象将使用这些属性,除非您替代它们。稍后将在本主题中阐述替代图层特性。

图层特性管理器中的控件

要创建新图层,请单击显示的按钮并输入新图层的名称。要将其他图层置为当前图层,请单击图层,然后单击指示的按钮。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快速访问图层设置

图层特性管理器占用大量空间,而且您并不总是需要访问所有选项。若要快速访问最常用的图层控件,请使用功能区中的控件。当未选定任何对象时,“常用”选项卡上的“图层”面板将显示当前图层的名称,如此处所示。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请不时地进行检查,以确保您创建的对象在正确的图层上。虽然容易忘记执行此操作,但它也易于设置。单击下拉箭头以显示图层列表,然后单击列表中的图层以使其成为当前图层。您也可以单击列表中的任何图标以更改其设置。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保持您的标准

建立或遵从公司范围内的图层标准至关重要。使用图层标准,图形组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部门间变得更有逻辑、更一致、更兼容以及更易于维护。图层标准对于团队项目非常重要。

如果创建图层的标准集并将其保存在图形样板文件中,则在启动新图形时可使用这些图层,从而使您可以立即开始工作。在“基础知识”主题中将显示有关图形样板文件的其他信息。

概要

图层可组织您的图形,使您可以暂时隐藏不需要的图形数据。您还可以将默认特性(如颜色和线型)指定给每个图层。

注: 一些有经验的 AutoCAD 用户仅结合图层设置特性,而其他用户则独立于图层或结合图层设置特性。在“特性”主题中介绍如何将特性指定给对象。

特性

您可以为单个对象指定特性(例如颜色和线型),或者将其作为指定给图层的默认特性。

在下面的图形中,在创建墙、外部石面、门、装置、细木家具、HVAC、电气和文字时,使用了不同颜色以帮助区分它们。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特性”选项板

“特性”选项板是基本工具。您可以使用 PROPERTIES 命令(在命令窗口中输入 PR)、可以按 CTRL+1,或者可以单击“常用”选项卡的“特性”面板中的小箭头 - 无论您喜欢哪种方法都可以打开它。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特性”选项板显示所有重要特性设置的列表。可以单击任何可用字段来更改当前设置。在下面的示例中,如果未选择任何对象,则当前颜色将从 ByLayer 更改为红色,并且将禁用 UCS 图标。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验证和更改对象特性

可以使用“特性”选项板来验证并更改选定对象的特性设置。如果单击图形中的对象来选择它,您可能会在“特性”选项板中看到以下内容。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请注意,将在选项板中显示选定对象的当前特性。可以通过单击并更改设置来更改任意特性。

设置为“ByLayer”的特性将从图层继承其设置。在上一个示例中,在 20 ELECTRICAL 图层上创建的对象为紫色,因为这是该图层上对象的默认颜色。

如果选择多个对象,则只在“特性”选项板中列出其常用特性。如果更改其中一个特性,将通过单个操作更改所有选定对象。在“修改”主题中介绍了关于选择对象的更多详细信息。

注: 若要清除当前选择,请按 Esc 键。

快速访问特性设置

“特性”选项板占用大量空间。若要快速访问最常用的特性,请使用“特性”面板。如您所见,在此示例中,列出的特性全部由当前图层决定。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特性”面板与“特性”选项板的工作方式一样。在选择对象时,当前特性设置将替换为指定给选定对象的特性,并且可以使用此面板轻松更改一个或多个选定对象的特性。

匹配对象特性

若要将选定对象的特性快速复制到其他对象,请使用“匹配特性”工具,或在命令窗口中输入 MATCHPROP 或 MA。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选择源对象,然后选择要修改的所有对象。

线型

从“特性”面板指定虚线和其他不连续的线型。必须先加载线型,然后才可以指定它。

在“线型”下拉列表中,单击“其他”。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此操作将显示“线型管理器”对话框。

按顺序执行以下步骤:

  1. 单击“加载”。选择要使用的一个或多个线型。请注意,虚线(不连续)线型具有多个预设大小。
  2. 单击“显示/隐藏详细信息”以显示其他设置。
  3. 为所有线型指定不同的“全局比例因子”- 值越大,划线和空格越长。单击“确定”。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加载了您计划使用的线型后,您可以选择任何对象,并从“特性”面板或“特性”选项板指定线型。另外,可以在图层特性管理器中为任何图层指定默认线型。

线宽

“线宽”特性提供显示选定对象的不同厚度的方式。不管视图的比例如何,这些直线的厚度都保持不变。在布局中,将始终显示线宽并以实际单位打印。

也可以从“特性”面板指定线宽。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可以保留设置为 ByLayer 的线宽,也可以指定替代图层的线宽的值。在某些情况下,线宽预览看起来相同,因为它们以近似的像素宽度显示在监视器上。但是,它们将以正确的厚度进行打印。

提示: 通常,在您工作时,最好关闭线宽。粗线宽可能会在您使用对象捕捉时,遮挡附近的对象。您可能希望在打印前打开它们,以便进行检查。

要控制线宽的显示,请单击线宽列表底部的“线宽设置”按钮。在“线宽设置”对话框中,可以选择要显示还是隐藏线宽。

AutoCAD高版本图文教程:AutoCAD2018基础知识手册(三)

无论显示设置如何,线宽将始终以正确的比例打印。

今天,分享到这。喜欢记得关注+转发~

每天更新CAD系统图文教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