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医生CEO马丁:让新医疗变得人人可及

[ 亿欧导读 ] 2018年8月23日,在亿欧公司主办的“医健新势力”GIIS 2018第三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现场,杏仁医生CEO马丁发表了《让新医疗变得人人可及》的主题演讲。


杏仁医生CEO马丁:让新医疗变得人人可及

2

图片来自“亿欧网” [保存到相册]

2018年8月23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医健新势力”GIIS 2018第三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峰会分为上下场,就民营医院、诊所、消费医疗、互联网医院、医生集团、健康管理等议题,携行业人士一同探讨新机遇下大健康行业的发展走向。

出席本次峰会的嘉宾包括银川市卫计委主任马晓飞、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天亿集团联席总裁王琳、星创视界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智民、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妙健康CEO孔飞、杏仁医生CEO马丁、拜博口腔CEO朱正宏、美维口腔创始合伙人兼CEO朱丽雅、名医主刀创始人兼CEO苏舒、唯医总裁郝婧、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泰康在线健康险事业部副总经理龚巧、中电健康基金合伙人王晓岑、厚新健投管理合伙人汤珣、道彤投资合伙人黄宁、重山资本创始合伙人孙超、亿欧公司副总裁高昂、亿欧公司副总裁兼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等。

会上,杏仁医生CEO马丁发表了《让新医疗变得人人可及》的主题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企鹅杏仁的使命,简单地说,就是希望通过高科技,让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做到人人可及。

2、如果我们希望服务好病人,我们的理念是先服务好医生。

3、未来中国的医生职业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留在体制内,第二个是多点执业,第三个是自由执业。

以下是演讲全文(有所删减):

各位下午好,我是马丁医生,是杏仁医生的创始人及CEO,从8月8号开始也是企鹅杏仁创始人及总裁。今天很多来宾都想听一下,8月8号我们企业到底下一步会怎么做。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地公布企鹅杏仁的大logo,杏仁医生一直面对的是B端医生,希望能够帮助医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而企鹅杏仁能针对C端提供好的服务平台。下面我给各位分享一下我们新公司目前的布局。

这个新公司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三个核心的点:高科技、高品质服务、人人可及。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希望通过高科技,让供高品质医疗服务做到人人可及。

医疗行业归根结底,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人。而从企鹅医生的角度来看,人也是重要的角色,一个是患者,第二个是医生。如果我们看整个行业里面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政府、医院、管理者还有医生,其实真正提供服务给病人是哪一个?就是医生。我在很多会议经常会说,医改最根本的问题也是医生,如果不解决医生的问题,很有可能没法解决患者的问题。

如果我们希望服务好病人,我们的理念是先服务好医生,这怎么理解?我相信,没有医生18岁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自己三十年之后还在医院里面工作,每天值班,工作七天,也只有这么一点的收入。所以,每一个医生本来的梦想是说自己可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的路径,可以有更好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2014年是成立杏仁医生的平台,开始突出医生的工作事业。

那个时候我们推出我们线上的APP,就给医生提供一个SaaS平台,帮每一个医生建立他的平台,运营他自己。而在2016年,我们也是第一家开始建立线下的医生平台,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闭环。对医生来说,这个职业平台他可以“拎包入住”,所以在2016年开始我们建设了综合门诊部。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没有招聘专职的医生,所有的医生来自于我们的平台,而且都是通过多点执业到我们这边开始执业的。

2017年大家关注到杏仁医生,我们落地了第一家门店之后,有六千多个医生都给我们反馈,问能不能到他们的城市开这样一个平台。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在2017年做了一个合伙人招募活动,在4个城市也开了见面会,线上30天内就募集到了1596万元,来自257位医生。

业内很多人说我们关系跟医生好,但是这个关系基于什么?很少会听到医生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交给平台,而杏仁医生在2017年也证明了我们对医生是有落地价值的,这个模式是得到医生认可的。

我们为什么在做这个事情?今天的会议更多是谈未来新的政策会带来哪些新的机会,我想我可能会多谈一下这块。在咱们行业里面要回到最根本的驱动就是医改,很多人会谈分级诊疗、基本药品目录、家庭医生,什么意思呢?每一个人经常会谈到一个小螺丝,而很少会有人谈到医改的大方向到底是什么,今天我很乐意分享给各位我的看法。

公立医疗会重新定位为全民医疗,这是什么概念?政府在2008年医改就已经决定了,把整个的中国公立体系改造成为一个全民医疗的体系,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类似香港的医院管理局等等。

第一,2008年发改委第一个项目是什么?是一个硬件的项目,落地了两千多个县城医院,在每个农村放了一个卫生服务站。第二步国家做了什么?是把付费上的机制落地了,那个时候新农合还没有开始推,2008年落地了,后来覆盖了8亿的人口。现在我们国家是有三个医保体系,而三个医保体系要合并到一个医保,这个叫什么?单一个付费方,现在有硬件、有付费方的机制,下一步是什么?改造体系和看病的流程,所以我们开始看到全国现在的医生、医联体、分级诊疗的体系。

大家可以看到,在天津孕妇不能直接去医院看病,必须先去卫生服务中心才能去医院,西安也是这样。这个是公立体系的改变,所以未来如果你希望国家来买单或者医保来买单的话,那你必须听医保,他会告诉你要怎么去看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门诊现在是关掉了。未来你必须先请你的家庭医生,通过他前期的评估会一步一步往上,看到你的专家。

另外医疗的大布局是市场化医疗,这也是为什么政府一直在鼓励市场在医生、医院、保险的产业链这块做一些投入。就是说咱们医疗的整个市场会有多元化的样子,这也是为什么多点执业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的原因。

多点执业的政策,从最早2005年到最近的变化是非常大。现在已经有19个省市的医生不需要医院的书面同意都能出来多点执业,为什么政府一直在鼓励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就希望医生留在公立体系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在体制之内没办法拿到自己需要的薪酬,而多点执业是为了补充这块。

所以,未来中国的医生职业有三个选择:第一个是留在体制内,第二个是多点执业,第三个是自由执业。自由执业是全部在外面工作,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们没有一个很成熟的付费体系,商业保险还没有完全覆盖。所以其实自由执业不是很好的事情。

那么多点执业呢?我留在体制内三天,然后我在我自己的工作室工作一天半,而在这一天半我赚的钱是我在体制三天的三四倍。我说这个案例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他是澳大利亚的一名外科。他在体制内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做科研、带学生,国家也给他一天半两天的时间去自己发展自己的业务,这是个互补的体系。所以有很多国家是这样的,中国也是大力推这样的模式。

我们在2016年落地的平台最核心的点是什么?是要共享空间,是一个低成本、个性化的平台。怎么理解?我先说我不做的事情,其实我不做口腔,口腔科比较专业了。但是另一方面,一个口腔科医生自己开诊所成本没那么高,更不用说外科医生。第二,一定要考虑低成本。

在线下要真正落地不能刷单。现在我们已经签约了全国最领先的一些集团,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我经常也说医药行业三个角色,分别是政府、医生和医院。在体制内,这三个叫做一体化的角色,但是它们现在做的事情,你可以理解这三个事情是分开的,政府是个主导者,医院是个平台,有良好合作的平台。

谢谢各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