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遼寧艦會拆掉12具重型反艦飛彈發射器?

大國武器大觀


遼寧艦前身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製造的1143.5重型海上作戰平臺項目,與西方的航空母艦不一樣,原蘇聯海軍的航母事實上是重型載艦巡洋艦,可脫離護航艦艇掩護,獨立遂行海上各種作戰任務。

艦上除了配備垂直起降的雅克141艦載戰鬥機、反潛直升機、搜索警戒直升機以外,還有大量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魚雷、反潛火箭、大口艦艦炮、小口徑近防炮等各類武器裝備,具備強大的防空制海反潛以及對陸上目標攻擊的能力。

國內引進尚未完工的瓦良格號,純碎是為了改造成航空母艦,因為國內無法研製和獲得垂直起降的艦載戰鬥機,蒸汽彈射包括電磁彈射技術又未曾掌握,所以只能將此艦改造成滑躍起飛的航母。

瓦良格號在艦艏的飛行甲板下方裝有1座12單元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內置12枚最大射程可達550公里專門用來反航母的花崗岩反艦導彈。

儘管花崗岩反艦導彈威力巨大,僅需一發就能使航母失去戰鬥力,但此彈位於艦載機起飛的跑道線上,發射反艦導彈時,艦載機起飛作業必須臨時中斷。


但國內在改造時,卻拆掉了威力巨大的花剛巖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原因其實很簡單,國內海軍不似前蘇聯海軍將航母當作重型載機巡洋艦來使用,強調單艦的反艦防空反潛作戰能力,而是與西方海軍一樣,非常重視航母艦載機的戰鬥力,至於反艦防空反潛,那是護航艦艇和艦載機的作戰任務,而不是航母的使命。

畢竟12單元的花剛巖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佔據了巨大的飛行甲板,戰時不利艦載戰鬥機的起降作業,甚至貽誤戰機,對強調艦載機攻擊能力的當下,發射反艦導彈時,必須停止艦載機的作業,是無法令國內海軍接受的。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參與討論。



國平軍史


這還真不是我們拆的,只不過是封閉了而已。

遼寧號的圖片太多了吧,W君這邊就不放了,放點原汁原味的。

要說真心話,W君其實還很喜歡庫茲涅佐夫元帥級的設計的。

畢竟,這12具反艦導彈的發射裝置在航母上並不佔太大地方。


中國當年實際上也向了發出邀約希望購買P-700反艦導彈,但是這筆買賣最終沒有談成。所以遼寧艦上的那12個導彈發射井是空的,而且也沒有希望繼續裝彈就給封閉了。


那麼我們回頭看看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上的發射井吧——眼饞一下。

這是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的平兩視圖,在滑躍甲板中段,我們能看到一堆黑色的小方塊,這個位置就是導彈發射井了。本身並沒有佔航母太大的空間。

在庫茲涅佐夫元帥級別之前的蘇聯航母叫基輔級,採用直通甲板設計,現在通常的滑躍甲板位置就是巡洋艦的配置,裝有8個導彈發射器和艦炮防空導彈等一系列的巡洋艦武器。所以基輔級航母的最恰當的稱呼叫做載機巡洋艦。 但其載機雅克38由於需要垂直起降因此腿短的可憐,基本上沒有什麼戰鬥力。於是在庫茲涅佐夫元帥級上就改用了傾斜甲板佈局和滑躍式起飛的方式。


但毛子總是有火力缺乏恐懼症的。於是就將水平安放的導彈發射器改成了垂直髮射了,將發射井放在了滑躍甲板中段。

發射井打開就是上圖的樣子。唯一的不足(而且就是這麼一點點不足)就是發射導彈期間會影響飛機起飛。


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發射P700導彈的樣子。這12枚導彈一般的情況下是需要齊射的,會形成一個導彈群向敵方的航母戰鬥群飛去。在集群控制下分別攻擊航母和其周圍遊弋的其他大型軍艦。每枚導彈攜帶750公斤重的戰鬥部,基本上對航母就是一發重傷。更何況是12枚齊射呢。


6.8噸一枚的P-700,多帥啊!


最新的消息是俄羅斯起初要對自己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號進行改進,也計劃封閉垂直導彈發射井,但後來思來想去的,直接給發射井進行了升級,使之可以發射更先進的紅石和俱樂部兩種反艦導彈。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連導彈一起買來,所以只好封閉了。一聲“可惜”難解眼饞之情。


軍武數據庫


首先明確一下,“遼寧艦”做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次級艦,在性能配置上兩者基本一至,根據公開資料,“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資料更豐富,我們進行對比分析。

上世紀60年代冷戰時期,蘇聯赫魯曉夫時代所提倡的“導彈萬能論”,主要基於導彈的高效費比,難於攔截、威力大、相較於飛機既經濟又划算。同期,蘇聯大力發展潛艇,以不對稱方式對陣美國(古巴危機時一敗塗地),而航母只是做為潛艇的掩護力量存在。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蘇聯早期各型航母名稱都冠以“載機巡洋艦”,艦體佈局雜亂,大量裝備反艦、防空武器,只能起降垂直短距飛機。

“新羅西斯克”號載機巡洋艦。

“巴庫”號載機巡洋艦。

“基輔”級重型載機巡洋艦。

這是小編在天津“基輔”航母上拍的,甲板上載機確實太少,艦頭部分如上圖所示,都是武器裝備,佔用大量空間。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是蘇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第三代),設計艦載機為4-50架,裝備12枚反艦導彈,由早期的“玄武岩”改為“花岡巖”。相對於西方航母來說,裝備大量反艦、防空系統,自身防禦火力極強,但是擠佔了大量艦體空間,在強調體系對抗時代,整體性能反而下降。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發射P700反艦導彈,這麼大動靜,一時半會很難再起飛戰機。

導彈發射瞬間

這是小編在天津“基輔”級航母拍的“玄武岩反艦導彈”(SS-N-12),看個頭就知道會佔用大量空間。

花崗岩反艦導彈P700

做為引進的同級“遼寧艦”,中國軍工人員在吸收各國航母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改裝,艦體更為整潔,艦內空間更大,可以增大載機容量,並且提高載機起降效率。


河東三叔


當然是因為沒用啦!原本的12具反艦導彈發射器並不是我們國家加裝的,而是涅瓦設計局在原本設計的時候給安上去的!而之所以安裝反艦導彈,那是因為俄羅斯對於航母這種兵器,在理念上與世界各國有所不同。

庫茲涅佐夫型航母之所以加裝垂髮裝置主要還是因為蘇聯的戰略需求問題。當時蘇聯最擔心的就是美國的核彈,它的海軍並不像美國那樣以攻擊為主,防範美國的核攻擊才是其主要職業。所以蘇聯對於庫茲涅佐夫型航母的定義其實並非航母這種純攻擊性武器,而是載機巡洋艦。也就是說艦載機並非是這艘戰艦的主要武裝力量,艦體本身的火力才是這款戰艦的優先考慮,所以才會有了在航母上加裝反艦導彈這種奇葩設定。


而對於我國來說,蘇聯時期的這個理念就有些錯位,建設藍水海軍是我們幾代人
的夢想,走向遠洋才是未來航母發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需要的則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再加上未來我國航母編隊有055這種艦隊防空主力做屏障,航母本身也並不需要太大的火力去個敵軍戰艦死磕,拆掉那些反艦導彈也就理所當然了。
當然了,我國的航母上也不是一枚導彈都沒有,些許對空攔截導彈還是安裝了的,這個不止我們,老美的船上也有。作為航母最有力的防護手段,攔截導彈才是一艘航母真正需要的導彈類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