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佈信息:2017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6本,人均每天讀書20.38分鐘。(摘自:新華網)

爸媽們很苦惱: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我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煩惱,那可能需要警惕下面這幾個親子閱讀的誤區了~

誤區一:要孩子讀書的人卻不讀書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我們給孩子買了一摞書,然後自己在看電視,卻對孩子說:“快進房間讀書。”

我們帶著孩子去圖書館“泡館”,期待孩子能擁抱書籍的世界,自己卻坐在一旁刷著微博、抖音。

我們自己在焦慮支配下,獲取碎片化的信息,卻要求孩子深度閱讀,精讀完一本書後還讓他寫讀後感。

在親子閱讀中,當我們對孩子和自己實行雙標準時,已經將“教”與“育”隔離。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語文特級教師 李鎮西:

有一句話講得很好,說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之一,是教書人不讀書,要孩子讀書的人也不讀書,這是現實。

我一直覺得,如果家長想要孩子讀書,首先得自己把書本捧起來。

很多家長總是不自覺地把教育孤立起來,比如要求孩子好好讀書做作業,他自己卻在一邊打麻將,而不會想到要給孩子做個好示範。

小貼士:

1.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手捧書香,方能清風徐來。

2.幼兒階段,家長可以讀書給孩子聽,用耳朵傾聽美妙的故事,給予孩子最暢快的閱讀享受。

3.小學低段,可以採取親子共讀一本書的閱讀方式,幫助孩子掃除閱讀中的障礙,讓孩子的閱讀體驗更美妙。

4.小學高段,注重給孩子營造閱讀氛圍,孩子讀書的同時,家長也可以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誤區二:將閱讀當成任務佈置給孩子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制定完備的讀書計劃,擬一個書單,然後告訴孩子你每天要讀多少頁書,每週要讀多少章,每個月要讀多少本。

這樣的行為,看似有規劃、有目標,卻無形中在阻礙孩子親近閱讀。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我們都有這樣一種感受:再美的文章,變成課文後,就被解剖得索然無味。

閱讀也同理,一旦變成強制的任務後,便失去吸引力。

一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在閱讀之初就要孩子拿著一支筆勾勾畫畫,不懂的地方要弄懂才行。讀完一本書後,還必須寫一篇讀後感,才算是讀過了一本書。

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說,這樣只會讓他把閱讀當成任務而非興趣。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 溫儒敏:

我現在提倡小學生、初中生要學會連滾帶爬的讀,不要每一本書都那麼摳。沒有連滾帶爬的讀,肯定培養不了閱讀興趣。

我們想想,小時候我們讀書都是連滾帶爬,老師不怎麼管。

我記得我小學四五年級讀《西遊記》,很多字都不認識的,按照現代的語文教學說,你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我要查字典十次八次就沒有興趣了。

就是要跳過去,要猜讀,跳讀,要瀏覽,當然有一部分要精讀。

我那個時候讀《西遊記》,看到寫風景的不看,看到詩詞的不看,到妖怪的多看兩下,一下子讀完了,就有信心了。後來的小說,三俠武義,七俠武義都看了,也沒有學壞。

我們怎麼找到方法,怎麼激發興趣是最重要的。

(摘自“溫儒敏的博客”)

小貼士:

1.讓孩子自然、隨心地讀書。喜歡的部分可以多讀,不喜歡的部分可以略讀。

2.在孩子接觸書籍之初,不要給孩子規定閱讀目標、制定閱讀任務,不要用各種門檻將孩子擋在閱讀的門外。

3.孩子閱讀完一本書後,可以找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和孩子平等地對話,引導孩子更深度地去讀一本書。

誤區三:課外閱讀會影響學業成績

不少家長說,再美好的計劃,都跨不過上學這道坎。

在孩子上學之前,很多家長都會堅持給孩子讀各種故事,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但是,一進入小學,孩子閱讀的時間被一點點地擠掉了。又要完成家庭作業,又要保證孩子睡眠,閱讀只能被無情地拋棄了。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 朱永新: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歷程中,還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旦他們離開校園就將書永遠地丟棄在一邊,教育一定是失敗的。

相反,一個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普普通通,但是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終身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

(摘自“朱永新的博客”)

小貼士:

1.切忌將學校學習與課外閱讀對立起來,不要因為學業緊張,就反對孩子課外閱讀。

2.在親子共讀中,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度和思維能力,這樣也會無形中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3.鼓勵孩子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學以致用,讓課外閱讀反哺課堂學習。

最後,還想羅嗦幾句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在很多家庭中,親子閱讀都是媽媽在陪孩子讀。其實,爸爸的角色也是至關重要的。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睡前親子閱讀,爸爸陪孩子閱讀比媽媽效果更好。

因為男性有著與女性不同的思維和視角,也會給孩子不一樣的閱讀體驗和引導。

在閱讀的過程中,爸爸更容易引發發散性的思維和更有想象力的討論,因而對孩子特別是女孩的語言發育更有幫助。

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心思,你的孩子依舊不愛讀書?

SO~各位粑粑們,行動起來吧~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