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熟悉香港电影的朋友,肯定或多或少都听过什么是“香港电影新浪潮”。“香港电影新浪潮”是个很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一批正值壮年,其中大部分有过在美国或英国求学经历的香港导演,用一部部概念先锋,拍摄手法超前的电影改变了香港电影的格局,也为日后港片的多元化奠定了重要的根基。像新浪潮时期的重要干将徐克和许鞍华,至今仍活跃在幕后台前,除了他(她)们之外,还有九位导演也对“新浪潮”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的个人风格相当突出,编导能力其实并不亚于上述两人,但因种种原因,名气要稍逊一些,那如今的他们又身在何方呢?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1.恐怖片导演里的翘楚:余允抗

余允抗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修读电影,接受的完全是西方电影教育,是新浪潮导演中最早开办电影公司的,曾和导演于仁泰合组“影力”电影公司,并凭借《师爸》一片崭露头角,后来凭借《山狗》奠定了其“新浪潮干将导演”的地位,影片借鉴了西方惊悚片的拍摄手法,以乡村青年施暴的纪录新闻作为灵感,通过一个受害者父亲以暴易暴的复仇举动,表达了人性凶残的主题。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后来他进入刘镇伟的世纪电影公司,在借鉴了《天魔》和《冷血惊魂》的基础上,拍出了两部港产恐怖经典《凶榜》和《凶猫》,尤其前者还被誉为三十年以来香港最吓人恐怖片,可见他对观众心底深层的恐惧了如指掌。后来因对投资行业产生了巨大兴趣,80年代末,在影坛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他选择毅然离开,如今已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旗下业务包括能源投资和股票买卖等等。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2.电影语言探索者:谭家明

连王家卫和知名编剧杜致朗要称其一声老师的谭家明,编导能力是在电视台时期训练出来的,他做过场务,后一步步升任为外景编导,任职导演后,他努力探索电影语言的种种可能性,求新求变,第一部电影《名剑》的场面调度已经惊为天人,而《爱杀》更是用大胆的色彩展示征服了无数观众,随后的《烈火青春》、《最后胜利》和《杀手蝴蝶梦》让他跻身“新浪潮名人堂”,另外谭家明也以擅长拍女性见称,《雪儿》、《雪在烧》体现了她对女性角色内心深度的洞察入微。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谭是全能型电影人,不仅能导擅编,剪接技术和美术指导功底也堪称一流,杜琪峰的《黑社会》和林超贤的《魔警》就是谭家明做的剪接。2006年他的《父子》拿下了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奖项,证明姜还是老的辣。他的最新一部作品是《侠盗》,预计2020年公映。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3.昔日的香港警匪片第一导:章国明

章国明算是自学成才的导演,也是“新浪潮”时期警匪片领域顶梁柱级别的人物。早在丽的时期,他的《CID》系列剧已经相当成功,他在离开电视台后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点指兵兵》,以儿童游戏为切入点探讨了警察和匪徒身份的宿命,结果大放异彩,紧接其后的《边缘人》拍出了卧底的悲惨命运,成为后来很多同类电影的启蒙。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他在影坛的优异表现成功引起了邵氏的注意,将他签下拍了《星际钝胎》和《皇家大贼》,不知道是不是与邵氏八字不合,章国明在邵氏片场总是状况频出,不是资金不到位,就是拍摄时诡异受伤,最后两部影片都是在不如愿的情况下拼拼凑凑完成,惨淡的票房致使他在影坛已难有作为。虽然后来转投廉政公署就职,但章国明始终难以割舍影视,2014年他还和林超贤,邱礼涛合导了《廉政行动》,去年的《救僵清道夫》也请来了章国明做执行导演。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4.新浪潮导演里的人文思想者:严浩

伦敦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严浩,是新浪潮时期最具有人文气息的导演,他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对知识青年以及香港社会的关注,风格平实质朴,其中以“知情下乡”为题材的《棋王》和讲述城市青年回乡寻根的《似水流年》最具有代表性。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但严浩对于如何把内地的故事变成自己电影里的素材向来敏感,这也让他把当时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合拍片,与内地合作拍摄了《天菩萨》、《太阳有耳》和《天国逆子》,期间还交出过像《滚滚红尘》这样的名作,如今陈可辛等导演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其实严浩早已完成。2012年他再度出山拍了部根据华人大班布华泉创业事迹改编而成的《浮城大亨》,被视作是当年抗衡许鞍华《桃姐》最有力的对手,可惜最后却在奖项方面颗粒无收,据说他现在正在潜心磨剑,势要用新片《十宗罪》再震撼影坛。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5.势要与众不同:刘成汉

刘成汉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都会感觉到陌生。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直到今天他执导过的作品只有那么寥寥的四、五部。第二,在新浪潮导演中,他和翁维铨都算是“异类”,电影多是靠自资自投来完成,剑走偏锋的实验味道更浓。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譬如大家都在拍写实风格电影的时候,他却拍了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欲火焚琴》,2002年的《一体两旗》题材更是非常小众,大概是因为他实在太有才华,太有思想了,他不屑于向商业低头,向大众妥协——殊不知,刘成汉在步入影坛之前已是电影学硕士,还曾撰写过个人影评专栏,出版过个人著作,因此他毕生都在追求电影艺术上的一种极致,这也让他的作品难以成为主流,即便是其中最富商业化气息的《猎杀》也没能取得理想中的成绩,2003年,刘成汉宣布不再拍戏,而是回到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系安心任教,也许那里,才是最适合他的地方。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6.浪漫杀手电影代言人:唐基明

唐基明和章国明的经历比较相仿:他最早也是电视台出身,后又加入廉政公署为之拍摄过宣传剧集。他曾为丽的电视台执导过名噪一时的《天蚕变》,《银剑杀手沈胜衣》,不过转投电影圈之后,章国明重操旧业去拍了警匪片,然而唐基明则开始体现出对现代杀手题材的偏爱,1982年一部凄美悲怆的《杀出西营盘》,让他在新浪潮导演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时隔一年之后的《黄祸》仍是一部杀手题材作品,却拍出了一种人在异乡,却退无可退的孤寂感和漂泊感。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在新浪潮步入尾声之际,唐基明开始朝向商业方向转型,改编自黑泽明《七武士》的《忠义群英》就是出自其手,九十年代他又开始拍起了舞男题材电影《鸡鸭恋》和《与鸭共舞》,感觉实在是有点儿“大材小用”。不过他的监制才华最终还是在无线时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一直到2011年安然退休。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7.用纪录片的手法拍电影:翁维铨

翁维铨是新浪潮写实派导演的代表人物,入行前曾与黄宗霑联合执导过纪录片《洛克镇的一天》,对其电影风格产生影响深远的是帮英国某家电视台拍摄《白粉歌剧》之时,他意识到用丰富翔实的犯罪资料去拍一部电影必会成功,果然1979年的《行规》让他一战成名。这部讲述警察,线民和毒贩角力的影片,取胜之处全靠的是他崇尚的“实况感”,既能保持视角的冷静客观,又能拍出深刻的寓意,的确不易。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因是摄影师出身,他善于在视觉效果上玩花样,譬如惊悚片《再生人》。这部电影里的恐怖氛围,全是靠翁维铨对于那些诡异的木偶描写带动起来的,他给很多想拍恐怖片,但碍于资金限制的后辈们上了宝贵的一课,不过翁维铨讲故事的能力偏弱,这一缺点从《荒漠人》就能够看得出来,1987年他拍完《金三角鸦片军阀揭秘》之后就消失于影坛,据说后来也成为了香港演艺学院的讲师。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8.电影诗人:方育平

方育平出生于香港,1975年在拿到了南加州电影制作硕士学位后返回故乡。方育平的电影风格介于写实和虚构,生活与戏剧之间,他常常会启用非职业演员出演电影,在保证了真实性的同时也不缺少艺术性,表现形式就如诗歌体一样优美,在精神层面上又能映照现实,所以他的作品也常常获奖。求学归来后,他花费4年时间去精心筹备他的导演处女作《父子情》,情感被刻画得真挚动人,荣获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1983年他用同样的拍摄方式推出了《半边人》,最后再度成为次年金像奖上的大赢家。方育平可堪称是80年代的王家卫,他曾凭借讲述香港夫妻情感生活的《美国心》在意大利都灵电影节上大放光彩。方育平有着忠于自我,喜欢安静的个性,不喜欢被世俗所扰,他的电影作品只拍给懂他的人欣赏。2000年在完成了他的梦想之作《藏道》后,方育平选择了隐退,为影坛留下了一段佳话。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9.用血浆片闯入好莱坞的导演:梁普智

梁普智出生于英国,曾在伦敦电影学院深造,毕业之后又赴BBC电视台工作。有很多人知道他,都是从他的《生死线》开始的。这部作品和余允抗的《山狗》一样,也是一部用西方电影手法拍摄的血浆片,但唯一不同的是其中有许多本土化的恐怖特色,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在“中西混合”惊悚片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下去的可能性。

他们和徐克许鞍华同期出道,同样拍出过很多经典,只是知名度较小

很多人以为梁普智冒起于新浪潮中期,其实早在70年代末他就与萧芳芳合作了被视为揭开了新浪潮序幕的《跳灰》,不过总的来说,梁普智拍的商业喜剧片要比“新浪潮电影”更多。梁普智执导血浆片的功力不算是业内顶尖,但已足够优秀,好莱坞正是看中了他这点,邀请他去美国拍了包括《湖畔惊魂》、《勾魂交易》在内的多部B级片,2013年他以恐怖片《诡婴》宣布重返华语影坛,可惜掣肘太多,发挥不出本色,去年的《唐人街1871》,居然无人问津,实在可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