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只看到京東股價大跌時,阿里已悄悄蒸發5000億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京東這段時間處在風口浪尖,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真真假假的信息衝擊下,京東的股價也一路下行,兩天大跌16%,好在9月7日股價反彈3.6%,暫時穩住了陣腳。

在持續幾天的輿論狂歡下,京東被拿著放大鏡一遍遍審視,而整個美股市場和全球經濟大勢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當你只看到京東股價大跌時,阿里已悄悄蒸發5000億

中美貿易戰對世界經濟有重大的影響。

網易等中概股遭到腰斬

我們仔細查看中概股,會發現一年來它們大多處在下行通道。以阿里為例,因為與京東同處電商行業,京東因意外事件股價波動按說給了市場更多看好阿里的理由,可這幾天阿里也跌跌不休,9月4日至6日三天跌了近9%。目前阿里股價已跌破160美元,為一年來的最低點。

從市值來看,京東一年來最高點出現在今年1月底,當時市值突破700億美元,而現在市值近400億,一年蒸發掉大約2000億人民幣。

京東絕不是唯一的焦慮者。阿里今年市值最高時衝破5000億美元,股價突破210美元,和亞馬遜市值一度只差1.3%,一時間阿里趕超亞馬遜的說法大為流傳。現在呢?亞馬遜一年市值怒漲5000億美元,成為繼蘋果後第二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企業,阿里則跌到4100億美元,不及亞馬遜的一半,市值蒸發更是超過5000億人民幣。

當你只看到京東股價大跌時,阿里已悄悄蒸發5000億

阿里和亞馬遜的市值一度非常接近。

此外,網易從480億美元市值狂跌到現在的247億,遭到腰斬,新浪、搜狗同樣跌掉一半,拼多多更是從上市起就一直在發行價上下煎熬。唯一還不算太難看的是百度,但也是從900億美元跌到750億,蒸發近千億人民幣。騰訊更是在港股市場蒸發掉1.5萬億。

這一年,雖然美股崩盤的預測不絕於耳,以臉書為代表的科技股起伏也比較大,但其總體上一直堅挺,中概股卻迎來了漫漫長夜,這是為什麼?

中國互聯網企業面臨一道檻

從大環境來說,互聯網行業明顯進入了下半場。我國網民規模已突破8億,超過七成用戶有網購或移動支付行為,這說明人口和流量的紅利逐漸消失,能爭奪的存量用戶池已經很小,電商需要告別跑馬圈地野蠻生長,轉向精心化運營,通過轉型升級尋找新的動能。

在這種情況下,原來7、80%甚至100%的各種增長數字,迅速下降到2、30%甚至個位數。相對來說,美國的互聯網企業起步時沒有如中國企業般扶搖直上,而且一直注重科技創新,基礎更牢後勁更足,這種差異也表現在了股市上。

當你只看到京東股價大跌時,阿里已悄悄蒸發5000億

BATJ們的未來仍然可期。

另一方面,中美關係持續緊繃,貿易戰一波接著一波,整個國際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都信心不足。而且美國方面對中國企業處處使絆,這對中概股也有所影響。除了之前的中興事件,最近的劉強東件,也有分析指出是華爾街在背後搗鬼:一向標榜嚴肅、中立的美國媒體大肆報道一家外國企業創始人的新聞,一向標榜人權和隱私的美國警方不斷向外釋放信息,種種跡象都透露著異樣。

阿里最近表示,暫時停止在美國停止阿里雲業務的擴張,除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對美國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的擔憂或許也是重要原因。

不管怎樣,中國互聯網企業從模仿到創新,逐步走到世界前列,成果來之不易。現在雖然暫時碰到了困難,但也絕非末日。阿里騰訊在支付和雲計算等領域的創新、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努力、京東在物流和供應鏈方面的深耕,都使其具備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只要繼續築牢根基,在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上發力技術創新,相信經過轉型升級後中國互聯網企業,還會迎來新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