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北京皇城根下的精怪傳說:西山十戾

相傳在清末民初年間,北京老百姓間曾經流傳,清初到清末的十個重要人物是北京西山的十隻動物經千年修煉成精,轉世投胎而來的,因此稱做“西山十戾”。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西山十戾圖

這十種動物分別是:獾、熊、鶚、豬、驢、狼、狐、蟒、猴、蟾。

它們所對應的十個人物如下:

獾(狗獾)-皇太極時期,洪承疇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號亨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中立功,升任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十二年(1639年)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起先還絕食數日,拒不肯降。後在皇太極的禮遇軟化下,投降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此後開始被清廷起用,洪承疇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

洪承疇本是明末重臣,身但重任;在順治朝代,又成為清朝廷重臣,首個漢人宰相。他為清廷出謀劃策,鎮壓屠殺抗清義軍,變節行為遭到了世人唾罵。

將他比作獾,是說他多謀善變,追隨權貴,且盡心盡力,事主如狗。又比喻成名貴的獾皮、獾肉,專供權貴享用。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洪承疇畫像

熊-順治朝,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正白旗旗主。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順治帝)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他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始入主中原,先後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

多爾袞軍事才能卓越,但他逐漸在朝弄權,凌駕於諸王之上,儼然與皇帝分庭抗禮,野心亦是昭然若是。

將多爾袞比作熊,一是說他虎背熊腰,體壯如熊,能征善戰。二是說他把持朝政,像熊一樣霸道。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吳三桂

鶚-康熙朝,吳三桂。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明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他是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順治十六年(1659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迫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曆帝,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憑藉明帝的血,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吳三桂轉而起兵反清,反叛前,他居然率部下祭掃被他殺

害的永曆帝陵墓,“慟哭,伏地不能起”,可謂虛偽。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衡陽病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

鶚,就是魚鷹,是一種猛禽。它在空中盤旋,見到機會便猛撲入水捕獲獵物。將吳三桂比作鶚,就是說他善變投機和反覆無常,也是很兇狠的。《山海經》中說,鶚一出現,必有戰亂。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影視劇中吳三桂形象

豬(野豬)-雍正朝,年羹堯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在康熙朝30歲不到即官至四川巡撫,後又任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集高官顯爵於一身。他運籌帷幄,馳騁疆場,率軍平亂,立下赫赫戰功,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其妹為雍正的貴妃,且雍正帝對年羹堯家人也是關懷備至。

這時的年羹堯志得意滿,居功自傲,漸漸驕橫跋扈起來,在雍正面前竟也開始不恭。加之他還結黨營私,貪贓受賄,腐敗浪費。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被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賜其自盡。

將年羹堯比作野豬,指其如野豬一樣兇狠,但貪婪本性,慾壑難填。又指其好比野豬收起獠牙跟著人走,最終卻將自己送上人的餐桌,身死人手,像豬一樣蠢。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年羹堯

驢-乾隆朝,海蘭察

海蘭察(1740--1793年),呼倫貝爾索倫左翼鑲黃旗鄂溫克人。乾隆二十年(1755)從軍,征戰南北。海蘭察勇武過人,作戰時身先士卒,晉升頭等待衛、都統參贊大臣等要職。海蘭察征戰大小金川、西藏、臺灣、緬甸等地,戰功赫赫,彪炳史冊。乾隆五十八年,病逝於京都,以神威之師入昭忠祀,位列紫光閣

海蘭察一生能征善戰,維護了當時國家的領土完整,受到民間尊崇。被列入紫光閣功臣繪像,在臺灣和黑龍江也都曾為他修過祠堂。

將海蘭察比作驢,是指他勤奮忠勉,戰功卓著。並且不爭名利,始終對上忠誠如一,像驢一樣可靠。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海蘭察

狼-嘉慶朝,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

隨著權力的成長,和珅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常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他還兼任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8億兩至11億兩白銀,所擁有的財產總數,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白綾自盡。

將和珅比作狼,指其如狼一般兇殘狡詐,貪婪無度,利慾薰心。和珅滿名為鈕祜祿·和珅,他的姓“鈕祜祿”在滿語中的意思就是狼。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和珅影視劇形象

狐-咸豐,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是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她1852年入宮,1856年生皇長子載淳(同治帝)。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殺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 1875年同治帝崩逝後,她又擇其侄子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後,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後來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斬殺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慈禧在咸豐朝得勢並且開始開始弄權,實際上掌握了晚清的大部分時間的朝政,將她比作狐是取“狐媚惑主,擾亂朝綱”的意思。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晚年的慈禧

蟒-同治朝,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號滌生,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起義力量太平天國。

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他修身律己,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之所以將曾國藩比作蟒,與他的政績和品行無關,而是因為他患有嚴重的皮膚病-銀屑病,也就是牛皮癬,他渾身佈滿結有銀白色鱗屑的紅色斑塊,順手一抓就掉下很多銀屑,狀似蟒皮。據說曾國藩睡過的床上,每天早上都會留下許多皮屑,像是蛇蛻一般。某天曾國藩酒後小睡,侍女為其蓋被,猛見床上盤踞一條巨蟒,當即嚇暈。由此,人們傳說曾國藩是巨蟒變的。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曾文正公

猴-光緒朝,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官至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領,後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廣雅書院等。 政治上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近代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張之洞同兩江總督劉坤一等南方督撫與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並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諡文襄。

將張之洞比作猴,其實只是因為他長得身形瘦小,且他為人狂放,不拘細節,可能也與此有關。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晚年張之洞

蟾-宣統朝,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號容庵,河南省項城人。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他逼清帝溥儀退位,背叛了清室。

民國時期,他靠武力威脅等手段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選擇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16年建立年號為洪憲的中華帝國,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死,歸葬於河南安陽,享年57歲,同年8月24日正式歸葬於河南安陽市。

因為他復辟封建帝制,被稱為“獨夫民賊”、“竊國大盜”。然而,他也曾創建新式軍隊、督修鐵路、辦工廠、大力發展實業,廢除科舉制度,推廣免費國民學校,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中國近代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

另有傳聞:袁世凱鬧登基那年,陶然亭的蛤蟆叫聲震天,街巷傳聞是袁世凱的元神到了陶然亭,引得那裡的蛤蟆“吵坑”。民間有“癩蛤蟆難過端午節”的俗語,袁死在民國5年6月6日,前一天已人事不知,這天正是端午節。當時人們還傳言說袁斷氣時,床下跳出一隻大蛤蟆,怒目而視,後蹣跚離去,不知所終。這些傳說有的湊巧,有的編造。

將袁世凱比作蟾,是因他人長得矮胖,五短身材,走路是八字腳;民間傳說袁世凱每逢陰天下雨都愛張口噓氣,不知是否哮喘的毛病,這與蛤蟆也相似。

北京皇城根下的老傳說:西山十戾

就任大總統時期的袁世凱

“西山十戾”的這些人物有褒有貶,是比喻的說法,是民間茶餘飯後的笑談而已,也反映了當時部分百姓對這些人物的態度,博君一笑,祝君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