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回来,我灌下了一碗酸辣粉

对上海的印象,最开始源于电视剧中那些高大明亮的写字楼,以及这些建筑中,各类行色匆匆却趾高气扬的白领金领。

年少时也看了许多都市文,文中多以大上海为背景,书写小人物在上海苦苦挣扎求生的砥砺前行,也会写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如何站在金字塔尖儿上奢靡造作挥金如土。

总归来说,这个城市,涵盖了太多人的欲望。有人融入了,适应了,也有人抗拒了,逃离了。

原本不爱出门的我,工作后去过上海多次,每次去都感触颇多。

在酒店休息时,开电视换台换到热播剧,恰逢辛芷蕾饰演的顾遥对男主说,所有的思乡之情,都是从胃开始,从味蕾结束的。所谓故土难离,旧人难舍,其实说的就是,只有最熟悉的人才能叫人安心。

听完这句话,我躺在床上呆呆的想,上海究竟是什么味道的。而我又是尝出了哪些味道,才会如此想家。

从上海回来,我灌下了一碗酸辣粉

据了解,上海菜的口味特点是“浓油赤酱、糖重色丰”。个人则感觉上海饮食具备南方独有的小巧精致,味道确实以甜为主,口感更软糯鲜滑。

甜食养美人,甜与美,往往相得益彰

上海灯火辉煌,街景繁华,构建这些美好的,是千千万万普通人,这是他们的居家之所,也是实现愿望的甜腻梦乡。

我认为,上海最大的甜,体现在陌生人善意的礼遇中。

我们一行四人从虹桥下高铁,下榻酒店在杨浦区。照导航来看,应该乘坐地铁9号线坐24站下车。

偌大的高铁站,饶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9号地铁乘坐指示牌。

我正拿着手机焦急的左右张望时,一位小姑娘主动过来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听到她的上海口音,我们立刻心安。

原来,高铁站只有2号线与10号线。随后,她带着我们找到合适的入口,并详细告知了具体下车的位置以及合适的出站口,临走前还不忘交代我们如何能最快打到出租车。

上车前,我们再三感谢她的帮助,她也只是含蓄的一笑,挥挥手,离开了。

都说,最美的风景,不过人间四月天。这些许帮助,在刚下过小雪,寒风阵阵的上海,像甜甜的桂花红豆粥,暖上心头,甜进脾胃。


我认为,五味之中,酸是极具冲击力的。它能将五官瞬间调动,扭曲在一起,并以飞快的速度掩盖掉其他味道,霸道且刺激。

这种严重排外的感官刺激,让我不禁想起几次与上海同事不睦的沟通。

公司起步于山东某三线城市,慢慢做大后,便在上海开设了分部。两方有业务合作时,总能发现上海同事的不配合。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要资料不搭理,就算寄送资料,也选择到付。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无所谓的样子,用慢与拖沓处理各种事宜。

以前听说,大城市的人,是会排外的,骨子里瞧不起非本地人。原本我是不相信,但几年接触下来,真的能够感受到这种排外存在。

更讽刺的是,仅仅是上海本地人这样也就算了,那些非本地,到上海谋生存的人们,竟然也有这种瞧不起小城市的思想。

有个同事被调到上海没几个月,回来后,一句话夹杂着各种英文,恨不得把哪一家公司的CEO、CFO、COO、CTO等等各种O说一遍,就想证明自己熟练认知这些简称。

日常说话态度极其傲慢,仿佛自己不是出去工作,而是去镀了层金,张口闭口一线城市的超前思想,屡屡讽刺三线城市的落后。

完全忘记自己本身是三线城市下面小县城村庄中的农村娃。

且不论事实怎样,这种假装自己是大城市宠儿的人们,从上到下冒着难以言喻的酸腐气息。

掩盖了原本的真实滋味,只留下了让人生畏的酸气,远远的瞧上一眼,就满嘴生津。

涩非苦,难以名状。总是说不清,道不明,是种无奈之感。

上海的涩,多数蔓延在拥挤的地铁上。

三线城市的市中区,其实很小。公司离家远的,路程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公司离家近的,走路三分钟就到。

初次去上海,可能也真是我没见过世面,看着乌泱泱全是人的地铁站,心里竟隐隐有些畏惧。其实我不知道,真正令人害怕的还未开始。

地铁开进的声音刚从远处传来,人群中就隐隐有些骚动,后排的人也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挪。

地铁驶进站台,刚一开门,只见两三个人一步跨入,直奔一个空位而去。后面的人开始蜂拥向前,几秒不到,所有人已经在这窄小的车厢中站定。

没空座,面目呆滞的站着,低头摆弄手机,拥挤,潮湿的气味,杂乱的说话声。这是地铁中的常态。

我所感触的,也并非是这样的“常态”。

而是我在上地铁全程站了四十分钟,该下车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在我上车之前就在站在那里,我下车时,他们还是站在那里等待,等待列车驶向下一站点。

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漠然,才是令我真正恐惧的。

时间,就这样浪费在路程上。每天都要这样么?这样,又真的值得么?

我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想找到能理解他们的答案。

但是没有,最终只剩下满心的感叹与苦涩。


我自小就嗜辣,无辣不欢,性格也如同辣椒一样,直爽,有冲劲。

辣是肆无忌惮,横冲直撞,我觉得,这也是家的味道。

无所顾忌,也无所畏惧。所有的行为,都建立在有靠山的基础上。

在上海,人生地不熟。处处小心翼翼,谨慎的待人接物。原本又是因公前来,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刻不能放纵。

所以,哪敢体验辛辣滋味,又哪敢不顾形象的吃碗流着红油的酸辣粉,嗷嗷声:“真爽!”

回到家中的那一天,已是晚上八点。左右口中乏味,只想来点重口味,便点了一份酸辣粉外卖,标注多麻多辣,还点了准时保送的按钮,一秒不想耽误。

外卖送到,热腾腾的盖子一打开。酸辣的味道通过鼻腔直击味蕾,满满的红油飘在上面,一筷子下去,透明的粉儿又糯又滑,眼看就要从筷子中溜走,我忙咬住,这一咬,一吸,烫的眼泪溢出。

辣,麻,酸,瞬间充斥口腔,这味道,真是好吃。

我边吃边想着,大千世界,千好万好。

还是自己家,最好。


有脑洞,有思维,更有一颗正义感爆棚的心。

爱电影,爱美剧,也爱各种….小杂文。

在这儿开了片天地,写写画画,碎碎念。

期待您的关注~么么哒。


从上海回来,我灌下了一碗酸辣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