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有情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美國只有3億人,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在於美國的消費理念。筆者所在的日本也是世界經濟大國,人均GDP也與美國很接近(美國是人均50000美元),但是相比美國的消費,日本消費市場就不如美國,理由就是消費理念的不同。
美國的強大消費是建立在美國的強大經濟基礎上,美國人認為美國經濟可以永遠保持下去,所以有信心把明天的錢借來今天消費,所以美國很多人看上去消費旺盛,實際上就是房貸,車貸,信用卡消費。(當然也有富豪不需要貸款)這些都要建立在美國經濟不出問題的前提,但一旦出問題,這些貸款就是“炸彈”,會摧毀美國經濟。如2008年的雷曼事件引發的美國房貸危機,美國經濟遭遇重創,貸款業不動產業等都成為重災區。並且危機還波及其他的消費領域。只不過因為另一個國家的相助,美國終於擺脫了信用危機。但這樣的消費結構雖然可以帶動強大的消費,問題也是顯而易見。
而日本很多人並不是大量消費,而是擔心未來,所以把錢都放在銀行儲蓄,這樣銀行資金充裕但消費業不旺盛,信用卡消費也沒有美國這樣廣泛。畢竟日本曾經經歷過一次泡沫經濟的破滅,很多人還擔心養老的事情,所以消費意欲不旺盛。直到日本政府提出要徵收消費稅,才趕在漲價前集中購物。
美國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經濟實力,向國民保證美國明天經濟也是有保障的,其他的國家沒有美國這樣勢力,所以要時刻準備應急不敢大手大腳消費。很難說清楚那一個對與那一個,但消費可以促進生產,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的強大消費能力讓美國超過英國成為世界強國。也促使美國實體經濟發展。
橋本看日本
只能說,常識很重要。
什麼叫美國只有3億多人口?!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9月14日,全球 230 個國家人口總數為7,577,908,055人,其中中國以 1,394,102,196 人位居第一,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以 1,354,051,854 人位居地球第二。
排名第三的,就是美國,美國人口是326766748人。
全球第三大人口,叫“只有3億多”,確定不是逗逼麼?
人口排名全球第三,這是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一個重要因素。如果美國只有5000萬、或者1億人口,就不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是必然。
然後美國經濟發達。
人口是全球第三,保證了美國基本的消費規模。經濟發達,保證了美國人有錢消費。
2017年,美國GDP世界第一,比是世界第二+世界第三的和還多。GDP只是說明國家有錢,但美國是典型的藏富於民。2017年,世界各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國以人均收入5.77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6.1萬,排名世界第五。有錢了不花拿來幹嘛?這是第二個因素。而對於印度這樣,人口數量遠遠超過美國的國家,老百姓沒錢,你叫他怎麼消費?
第三是,美國人敢於消費。
因為美國有完善的醫保、社保、教育體系,老百姓賺錢之後就花掉,不用擔心因病致貧,不用擔心上不起學,不要擔心住不起房。窮人醫療政府買單,社會福利開支佔GDP的21%。
美國的小學到高中教育免費,大學教育經費主要由政府負擔,學生只負擔一小部分。社區大學的學費低於每年1500美元,約是美國從業人員平均年收入的1/30。為確保條件具備並且願意讀書的孩子能讀大學,政丵府對貧困家庭提供各種形式的資助。
美國有專門為窮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救助系統,為買不起醫療保險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所有費用由政府支付。
美國醫療制度的著重點是,對任何危及生命的疾病,不管有錢沒錢,先看病,後買單。你有錢,那你就自己掏錢或由保險公司支付;你是窮人,就由政府買單,連住院的伙食費都由政府出。
最後,美國的消費觀念。
消費觀念是建立在美國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基礎上,上學、就醫、失業都有保障,那麼賺錢就花、借錢來花,當然可以生根落地。因為沒有後顧之憂。
美國人早早的就養成了提前消費的習慣,沒錢也要消費,何況他們有錢、有保障。世界上信用卡持有最多的國家是美國,美國人均持有2.9張信用卡。信用卡幹什麼用的,就是當你沒錢時可以隨時借錢的一個金融工具。
人口夠多——3個多億;收入夠高——5萬多美元;保障夠好——不要擔心教育、醫療、住房;觀念夠潮——借錢也要消費,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理所當然。
或者說,比我人多的沒我有錢;比我錢多的沒我人多;比我保障更好的,人比我少、錢比我少。隨便怎麼比,綜合起來,我就是老大。
波士財經
是不是消費市場,取決於這樣幾個因素:一是人口數量;二是收入水平;三是消費觀念;四是消費質量;五是社會福利。
從人口角度來講,美國是全球人口數量排名第三的國家,也就是說,具有成為全球消費市場大國的基礎條件,也可以說是基本條件。如果沒有足夠的人口做支撐,要想成為全球消費大國,是不大可能的。所以,美國具有成為全球消費大國的條件。
從收入水平來講,美國也是全球收入水平很高的國家之一,雖然人均收入沒有進入全球前三,而是排名第五,甚至只有排名第一的盧森堡一半,但是,有全球數量排名第三的人口基數做保證,美國的消費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消費觀念來看,美國一直一消費型國家著稱,居民喜歡消費,善於消費,願意消費。如此一來,消費的規模和數量自然而然地也就很大很多了。如果一個國家,居民不喜歡消費,不敢消費,當然消費難以上去了。
從社會福利來看,美國的居民敢消費,願消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很好,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險、公共服務等都比較好,居民沒有後顧之憂,當然就敢於消費了。
從消費質量來看,只消費,但質量不高,也難以支撐消費市場。很顯然,美國居民在消費品、消費活動的質量方面,也是要求很高的,是能夠支撐消費不斷升級、不斷髮展的。所以,也能夠支撐美國成為消費大國。
綜合以上這些因素,美國也就成為了消費市場大國,成為消費拉動型國家。
譚浩俊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國內生產總值達20萬億美元,擁有3.25億人口。家庭支出是世界上最高的,佔全球家庭消費的近三分之一。與此同時,美國與其他20個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為數以億計的其他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美國消費市場是全球最強勁的市場。2016年,美國家庭購買了近13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佔全球家庭消費的近三分之一。根據最新統計數據,美國實際(通貨膨脹調整後)家庭年收入中位數超過59000美元。
不同於中國人,美國人和一些大多數西方國家並沒有攢錢存錢的習慣。由於收入較高,每個月所賺的錢全部花出去,又擁有3億多人口,造成了美國消費市場的崛起。
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的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等做的都比較好,所以人們在花錢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後顧之憂,除此之外,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人並沒有勤儉節約這樣的傳統,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喜歡奢侈浪費。
另外,美元作為最強勢的貨幣之一也是比較重要的原因,作為世界上的通用貨幣,也為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做出貢獻。
最後,美國人的消費觀,美國人不僅沒有存錢的習慣,還有著提前消費的觀念,信用卡就是從美國開始普及的。除了信用卡之外,美國的消費信貸市場也比較發達,高度發達的金融,為美國人民消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走進伊拉克
這裡的前面半個問題,答案非常簡單,那就是美國雖然人口不多,但是消費力很強,消費力很強的原因在於它的人均GDP非常高。
美國的人均GDP目前已經達到5萬多美元,相比之下我們的人均GDP在2017年達到了8500美元,兩者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如果我們同時把美國的人均GDP與德國相比就可發現,兩者之間也差了1萬美元左右。
人均GDP高,自然消費能力強,這是一個必然的邏輯。從世界消費發展歷史來看,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被稱為”生存型消費”階段。顧名思義,那是一個賺來的錢只夠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年代。但是,跨越3000美元之後,就進入了”享受型消費”階段,也就是說,那是一個有了餘錢之後,開始關注自己精神享受需求的時代。
如果把世界消費歷史的這些發展歷程與我們自己走過的路做一比較,就可以發現,其中幾乎完全是一個模板刻製出來的。
大家都記得,上世紀末我們為小康目標設定了一個財富標準,那就是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這個目標在本世紀初加入WTO的時候已經達到了。這之後,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突飛猛進,與日俱增: 2007年經濟總量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僅過了三年,我們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我們當老二已經整整八年,因此才讓美國感到如芒在背。
如上所述,2001年入世時,我們達到了人均1000美元。2008年,我們的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開始進入”享受型消費”階段,因此國人的海外遊和出國遊大多是從2008年前後開始的。2010年,我們的人均收入達到了4200美元,一年後衝破5000美元,2014年達到了7594美元,2016年達到7900美元,2017年突破8500美元。進入8000美元大關之後,我們的消費開始逐漸從“享受型消費”體驗型消費”轉換,因為消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邱震海
這主要是美國消費文化和超前消費理念的“傑作”。與東亞地區這樣的儲蓄文化佔主導不同,美國是一種消費文化,直白點說就是有錢趕緊買買買,啥都金錢花和市場化。
你要問了,萬一生病呢,怎麼也得備點錢救個急啊?話說以備不時之需這點是人之常情,但是老美也把這個給商業化了。大概很多人知道美國看病那叫個貴,除非你特富,不然你存那點錢根本不管用,民眾有了錢只好去買醫療保險(也算買買買),這樣看病時才有個著落。就連醫療這樣事關人命之事也納入了商業領域,還有啥不能買買買的。從這一意義上說,也不是老美不存錢,存了也沒用,不僅主動去消費,為了自身安危,也只好硬著頭皮去消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習慣。為什麼3億就成了最大消費市場?就是因為啥都商業化了,自然成了最大消費市場。
不僅是有錢就買,而且美國還奉行超前消費理念,說白了就是買小東西刷信用卡,下月還,買房買車買農場這些貸款,分期還,把以後的錢放在現在花,這種把幾十年後的錢都拿現在了,自然“增加”了民眾的購買力了。如此“強大”的購買力,消費市場不崛起才是怪了。不過好像咱們現在也有點這超前消費的意思了。
就說這麼多吧,不全面,真要回答全面這個問題,不是幾百字能解決的,先說個皮毛吧~歡迎留言討論
北玄武
這是一題兩問。筆者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那麼第一個問題就相對簡單了。
美國消費市場的崛起是在上世紀70、80年代,有三個標誌性事件。也代表了美國消費市場崛起的進程:
國際貨幣體系變遷
1970年代初,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時期開始。美元仍然是世界主導貨幣,但擺脫了黃金約束,支撐基礎是美國政府信用。美元資產是全球最具吸引力資產,不論是美國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可以低成本融資。對於美國民眾來講太有誘惑了,只要低成本地融資借錢,就可以買到想買的任何東西。
美國變為貿易逆差國
大量資本湧入,決定美國必須保持經常性項目逆差。1976年美國出現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60.82億美元。1976年是具有標誌性的一年,二戰後美國貿易順差的局面徹底終結。從這一年開始至今,美國連年保持貿易逆差,且愈演愈烈。大量廉價商品湧入,讓美國消費者目不暇接,消費選擇很多,進一步激發了美國消費的發展。
美國實現了金融大繁榮
1980年代,美國大幅放鬆金融監管,推動金融自由化。1980年,美國頒佈《吸收存款機構放松管制及1980年貨幣控制法》。1987年,美國頒佈《公平競爭銀行法》,1989年提出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方案。這些法案放鬆金融監管的效果,改變了美國高儲蓄傳統,消費和私人信貸激增,是推動美國消費市場繁榮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再回到第一個問題。美國最大的消費市場成因在於:
第一,美元地位(上面已經闡述)
第二,消費信貸支撐
金融大繁榮徹底改變了美國高儲蓄模式,和民眾消費習慣。美國轉變成為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1985-1987年,美國私人儲蓄率連續三年降至10%以下,分別為8.6%、8.2%和7.3%,此後再也無法回到1945年22.5%的高水平。2017年,美國儲蓄率已經跌至3.4%,處於歷史低點。可以透支未來的消費信貸,支撐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第三,硬實力支撐
美國經濟實力世界最強,2017年GDP突破19萬億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110美元。具有全球範圍內較高平均收入,自然消費能力超高。
第四,新興市場的默默貢獻
在美元主導的國際經濟體系中,美國可以依靠美元地位大量進口。新興市場只能依靠犧牲本國國民福利和資源,並處於國際產業鏈低端,加工低附加值產品再出口到美國。價格極低的產品,幫助美國壓低了通脹水平,提升了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鞏固了美國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地位。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只有3億人口,但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的奧秘……
經韜
美國人口數量在全球各國中位居第三,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人均GDP依然排至全球第七,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的原因。
一個全球性的消費市場的崛起,無非兩大原因:
- 經濟持續發展,人均收入較高
- 人口規模龐大
人均GDP能擠到全球前十的,美國之外除了澳大利亞人口2486萬,其他全部都是人口規模僅為數百萬的國家或地區。
美國2017年人口數量3.257億,人均GDP為59496美元。
歐、美、中三方擁有鼎足而立的全球性三大消費市場
不過,我們也不要錯覺美國的消費市場就是全世界無可匹敵,可以做到全球獨霸。事實遠非如此。
歐盟2017年的人口是5.125億,人均GDP為33715美元,由此可見歐盟單一市場的力量之強大。而我國人口是13.83億,人均GDP為8500美元,屬於中等偏高收入國家,正在向高收入國家轉變,目前的消費市場也已經達到了與歐、美兩大經濟體同樣的規模。
目前中國、美國、歐盟三方,均各自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可謂不相上下鼎足而三。
美國消費市場的規模不久之後也會被超過
或者今年或者明年,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將會超過美國;而2022年,中國將會替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成為全球最重要也是最具發展力量的消費市場。這都表明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的地位將會在不久之後被取代。另外,歐盟單一市場的力量也遲早會超過美國。
低收入國家,無論人口規模多少,都是很難形成消費市場的,畢竟只能滿足於溫飽。
在逐步轉變成中等收入國家之後,“享受型”與“體驗型”消費漸次出現時,消費市場也就開始一步一步崛起了。
經濟保持持續發展,人口規模達到一定量級,消費市場就自然會崛起與爆發。正因為這個道理,歐盟才會努力去建歐洲單一市場,各國才想要努力去達成自貿協議。畢竟自有團結起來的時候力量才大。
建章看世界
兩個中國的GDP比美國強,四個美國的人口比中國少,為何世界第一消費大國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這裡有一個誤區,其實美國人很多了,世界上人口過億的國家沒有幾個,除了中國人、印度人外,最多的就是美國人,美國3.2億人口全球排名第三。
根據2017世界人均收入排行顯示,美國人均收入36萬元,世界排名第五,在他前面還有盧森堡、瑞士、挪威和卡塔爾,其中盧森堡67萬,是美國的1.9倍,但盧森堡只有57.7萬人。
在人口數量上能夠碾壓美國的只有中國和印度,但2017年我們的人均收入只有5.5萬元,差不多隻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如果大家的消費比一樣,2個半中國的消費額才抵得上一個美國。可見人口也是美國成為消費大國的一個優勢。
有一天,即使我們收入和美國一樣多,我們也不一定能確保超越美國,這和消費文化有關。中國人講究防患於未然,美國人講究及時行樂,中國人花錢分得很細,像摘菜一樣,把所有不好的規劃都摘掉,剩下的才是消費,美國人花錢是總感覺不夠,喜歡借錢花。
這是文化基因,很難改變的,日本是亞洲最西化的國家,人口多,經濟總量也大,但說到花錢還是摳摳索索的,和西方差距還是蠻大的,可見文化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
還有最後一個原因,那就是越有錢越愛花錢,人均國民收入在3萬美元以上的發達國家,其消費率一般保持在75%—85%的區間水平,人均國民收入在2000—5000美元之間的經濟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消費率明顯低於發達國家,處於55%—75%的區間水平。
這點很好理解,人有錢就變懶,如果一個農民有錢了,他下地的次數就會減少,到最後乾脆就不下地了,找人給種豈不是更好。同樣產業也會懶惰,美國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存在了100年,二戰日本炸沉美艦的速度還沒有新艦下水速度快。今天美國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已經不足20%了,從鞋子到帽子,從玩具到機械只能買著用。
徐徐成翔
前段時間,主打低端產品的拼多多赴美上市引爆了人們關於消費的議題,大家發現中國農村還有很多人消費不起。實際上,即便是城市的打拼者也不例外,每月工資多用於租房、吃飯和交通等等,積蓄可謂所剩無幾。於是,有網友提出:為何中國擁有13億人口,但大多數人每月都把錢花費在基本生活支出,而僅3億人口的美國卻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1、國民收入水平差距的背後,竟然是科技實力在影響
簡單看來,這是兩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和居民收入差距問題,實則背後隱藏著國家之間科技實力的巨大差距。眾所周知,美國科技領域發達。具體來說,美國共有30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居世界各國之首,尤其在自然科學領域(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美國的諾獎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相比之下,中國寥寥無幾。
不僅如此,美國還擁有一大批世界頂級高等學府,每年產生數以萬計的行業人才。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學中,美國佔據了75所。在全球最頂尖的20所大學中,按科學貢獻度計算,美國佔了17所(清華大學約排在600名左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人搶著赴美留學的重要原因。可以說,通過科技和人才的領先優勢,美國可以實現高質量的經濟產出,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
2、中國芯片進口額是石油的2倍,辛苦錢全被美國賺去?
具體來說,美國居於全球產業鏈的中上游,賺取了大部分的利潤,而全球大多數國家處於低端的下游,都給美國打工。以芯片為例,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7年中國的芯片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約合17561億元),是同期原油進口花費的2倍,相當於蘇州市一年的經濟總量。而在芯片行業,美國佔據了霸主的絕對優勢,賺得盆滿缽滿。事實上,芯片僅是美國高端產業中的冰山一角,可想而知,美國從世界賺取了多少的利潤。
為了達到賺取全球利潤、消費全球商品的目的,美國牢牢控制“石油美元”霸權,負責印刷美元,向全世界輸出美元,而其他國家負責提供商品或服務。這意味著美國只需要承擔忽略不計的印鈔成本,就可以輕易獲得其他國家的勞務和商品,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美國人“不勞而獲”。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美元外匯儲備攀升至6.5萬億美元,所佔比例為62.48%。
3、享受強國紅利,美國人瘋狂消費
試想一下,如果美國不具備高端製造的實力及擁有石油美元霸權,還會有多少個國家願意出口商品給美國?因此在這種條件下,美國人自然能享受到高收入的福利,也就具備了消費世界的底氣。為了促成消費成為經濟的發動機,美國政府鼓勵進行超前消費,資料顯示:美國人均持有2.9張信用卡,是中國人均持有信用卡數量的8.5倍。作為美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消費支出佔美國GDP的近2/3。
不難看出,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消費市場的基礎建立在強大的綜合國力之上,這對於中國而言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真正的強國不僅在於能夠為人類創造大量的財富,同時也要有強大的個人消費實力,中國要想成為真正意義的消費大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