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來|女兒像個小大人,乖得令人心痛

馮女士是一名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大,還經常要上夜班,她老公自己做小生意,也不輕鬆。兩個很忙的人吵架是家常便飯,女兒小時候一看見他們吵架就嚇得哇哇大哭,她一哭兩個大人心就軟了,戰火暫時熄滅,但過一陣戰火又要爆發。

女兒今年8歲,讀小學二年級,她現在對父母的吵架基本可以做到充耳不聞,卻奇怪地迷上了埋頭做家務。小小年紀的她什麼也會做,整理房間、洗衣服、做簡單的飯菜。

昨晚有位同事來家裡找馮女士,當時馮女士在廚房收拾,女兒已經做完作業,自己趴在客廳抹地板,同事目睹這一幕後眼淚直流,她連聲表揚小女孩太乖了,乖得令人心痛。就是這句乖得令人心痛讓馮女士難過了一個晚上,女兒相比她的同齡人確實太聽話太乖巧,小小年紀幾乎不讓父母操心,但馮女士感覺得到女兒和自己一樣不快樂,很多時候女兒特別在意大人的臉色。馮女士直覺這是自己和老公長期吵架帶給女兒的後遺症。很難過。

有些敏感的孩子當感覺到父母不夠好的時候,自己就會衝上去,扮演父母的父母,保護父母,保護家庭。也許馮女士女兒就是這種情況。

我們來猜猜小女孩為什麼會這樣乖?

一方面,她愛爸爸媽媽,不希望爸爸媽媽難過,想讓爸爸媽媽高興,她以為自己多做些家務爸爸媽媽就會輕鬆些,不那麼累,不那麼容易冒火。

另一方面,她專注於做家務,是一種注意力轉移,這樣爸爸媽媽吵架時她就不會那麼害怕。也就是說,很大可能,小女孩做家務的真正動機是害怕,害怕爸爸媽媽吵架、害怕爸爸媽媽不高興、害怕爸爸媽媽分開。她就讓自己承受了不應該承受的壓力,當起小大人,察言觀色,小心翼翼。如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小女孩長大後就容易在心理上虐待自己,對別人的看法過度在意,不懂拒絕,壓抑自己刻意取悅他人,害怕衝突,讓內心充滿煎熬。

有的家長會為孩子乖巧懂事早熟感覺欣慰和高興,殊不知童年欠缺對孩子是一個隱秘而沉重的心理陰影。無數的個案表明,小時候特別乖巧懂事早熟的人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又沒有機會補上童年缺失那一環,成年後內心壓抑苦悶的比例極高。

馮女士能意識到女兒的問題是值得慶幸的事,我建議她和先生都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找到正確的解壓方式,而不是把壓力強加在無辜的女兒身上,這個強加並非父母的主觀意願,卻是真實的客觀呈現。讓家迴歸應有的和睦、溫暖。告訴女兒她不是父母的父母,不需要做家裡的救世主,父母的關係由父母自己負責,爸爸媽媽吵架關係不好是爸爸媽媽自己的事。鼓勵女兒脫掉小大人的外殼,做回真正的自己。

一個家庭,爸爸是爸爸,媽媽是媽媽,孩子是孩子,不越位不反串,愛的正能量就容易流動起來。

娓娓道來|女兒像個小大人,乖得令人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