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今天孩子開學,媽媽回老家已三天了,一切不出意外地井然有序。

我和先生很自然的克服掉了惰性,很有默契的彼此分工負擔起自己擅長的部分。

比如我送孩子上輔導班先生就在家打掃衛生做飯。我洗碗的時候先生掃地。我把手洗過的衣服丟進洗衣機先生就負責晾曬。我洗澡先生就負責給孩子吹頭髮。我護膚擦臉先生就負責給我吹頭髮。所有的事情居然都可以在晚上九點半之前見縫插針的全部搞完。此前我還擔心暑假的放縱把女兒的生物鐘打亂了,結果她也能在十點以前入睡。

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家裡並沒有亂成一團,丟掉了很多不需要的雜物,乾淨整潔。我和先生也開始討論怎樣把家裡的格局變一下,我們彼此商量的事情明顯多了。可能媽媽不在身邊,我們兩夫妻可以更接近生活,有了共生感,多了一分思考和行動力。

甚至女兒都開始為自己的生活操心,比如她會問今天誰做飯,晚上放學誰去接她,擔心培訓班有沒有遲到,開始積極配合我和她爸爸的安排……很多細微的改變卻給我們一家三口帶來了不一樣的精神面貌。

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臨近媽媽離開的那幾天,我的確特別的焦慮。下半年女兒每天晚上都有輔導班,時間安排比上半年更緊湊。我不是覺得自己搞不定,只是覺得以後什麼都得靠自己,光想想就覺得窒息。

我的媽媽是一個在家庭主婦領域高度專業的人,她在身邊我真的是可以做到十指不沾陽春水。我作為80後居然到初中都不會自己洗頭梳頭,全部都是媽媽代勞。長大後的我在她身邊也就是負責吃飯、睡覺和逗孩子三件事。

我以前總想以後女兒結婚生子了,我一定也要像我媽媽一樣跟著她把生活所有的後顧之憂解決掉,讓她過著做指甲、上健身房、操心穿衣打扮、旅遊度假和只管孩子的逍遙日子。

媽媽回老家後我改變了想法。媽媽之前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三人的生活起居,的確是幸福至極。可能因為媽媽在身邊有人撐腰的緣故,我跟媽媽天然站在統一戰線,生活習慣、育兒理念上我越來越堅持己見,面對先生的訴求我採取選擇性忽視。我跟先生的溝通變得越來越艱難。

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媽媽回家之後,我又跟先生深度捆綁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依賴的關係。我們又開始學習站在彼此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我想以後女兒成人了還是需要獨立生活,如果有必要甚至需要跟公婆一起生活的。她通過嘗試跟不同生活習慣的人相處的經歷學會換位思考,才會知道如何在尊重不同個性的人的同時保有自我的訴求。生活的磕磕碰碰,她不面對就意味著沒有機會成長。

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婚姻其實是兩個生活習慣、成長經歷完全不同的人的生活處事哲學。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的磨合、家庭任務的分配,是任何婚姻在任何階段都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不斷爭吵磨合過程中的學會彼此妥協、理解和尊重。通過這種身體與靈魂的緊密結合過程,夫妻雙方才有能力和勇氣共同對抗未來家庭有可能會面對的真正困難甚至變故。

家庭氣質和動力的核心一定是女主人。如果媽媽始終深入女兒的生活,女兒會一直保有原有的生活模式和思維模式,一直獲利的小夫妻就喪失了磨合機會。如果女人不能在磨合爭吵中重建觀念,努力去面對解決婚姻裡的難題,女孩子們就很容易一直把自己擺在弱勢或者受傷者的角色上出不來。這是幾千年中國對女性的社會定位耳濡目染的,再獨立前衛的中國女性都很難一直保持清醒杜絕這種思維的侵襲:女性是弱者!

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事實上最能重構女性的內在能量的是婚姻和育兒:更自我,更寬容,更現實,更具掌控力,也更具備自愛和愛人的能力。

若一味的掌控女兒的家庭生活,就是給她的生活搭建起天然的屏障,屏蔽了她重新構建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讓她天然的認為婚姻的另一半應該像父母一樣都會無條件的付出和妥協。

任何情比金堅的關係都不是從天而降的。現實婚姻裡的感情不是霸道傑克蘇總裁愛上瑪麗蘇傻白甜的八點檔偶像劇,而是一種等價或不等價的交換,是一種互相博弈的社會關係,是利益上的捆綁關係,是一個有限責任公司,需要共同的目標,共生的執行計劃……

父母和孩子是一段學習分離的旅程,夫妻才是真正陪伴一生的藝術。子女婚育之後,一定要在無長輩照料的情況下獨立生活才算真正成年。而我從結婚生女開始,被婆婆照顧三年又被媽媽照顧三年,直到現在我好像才開始學習如何獨立生活……

女兒,我可能不會幫你帶孩子

我要對毫無怨言、毫無保留的照顧我的兩位媽媽說聲感謝,也謝謝她們一直保持尊重不過分指導兒女們的生活。我是個有福分的人,投胎了好父母遇到了好公婆,以後的路我要自己走了,我會好好走認真走,不負大家對我的愛。

工作,育兒,婚姻,都不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