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法或9月落地 月薪超5000者仍有一部分不用納稅

儘管懷著“起徵點會不會在最後關頭上調”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數,但二審中的個稅法草案中的免徵額(起徵點)最終還是執行了原草案中5000元每月(6萬每年)的方案。

8月27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草案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二次審議。與一審稿相比,二審方案在最受關注的起徵點上沒有改動,整部草案僅在專項扣除上增加了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月薪超過5000元者均要納稅。

“此次個稅改革的一大亮點就是專項扣除。按照現行的分類稅制計算,除了稅前扣除的的五險一金和工資薪金所得每月3500元的費用扣除,剩餘部分均按照個稅稅率進行扣除,但增加了專項扣除後,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均能從稅前予以扣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這意味著,一個子女正在上學、按時贍養父母、正在還貸或是租房的人,能夠稅前扣除數種項目,如果選擇繼續深造,甚至可能月薪6000也不用繳納個稅。

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個稅新方案執行後,普通百姓減稅明顯,稅前收入上萬元的居民,減稅幅度或達7成。

5000元未必是個稅起點

2011年,個稅法修法,初始草案建議起徵點提高至3000元,但在聽取各方意見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最終將起徵點提高至3500元。

因此,此次備受爭議的5000元免徵額是否會在最後關頭上調,成了此前的熱點。不過,二審稿中未對起徵點進行修改,維持了一審稿中起徵點調至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不變。

不少觀點認為,這個額度仍然偏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鮮鐵可對此提出,在全國範圍內規定統一的免徵額,難以充分反映各省份地區的實際消費支出情況,不利於實現稅負公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蔡毅也建議,可授在法定的幅度範圍內具體確定適用標準,“例如廣東、上海是否可以考慮8000-9000元”。

“這樣會形成個稅壁壘,不利於勞動力要素流動。”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

據財政部部長劉昆解釋,5000元免徵額(起徵點)考慮了人民群眾消費支出水平增長等各方面因素,並體現了一定前瞻性。按此標準並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事實上,免徵額標準從每月3500元提高到5000元,已經提高了近43%。

“此次個稅改革步伐之大,力度之強,前所未有,僅盯著免徵額(起徵點)看,太小看此次改革了。這次改革的力度,在實際執行後。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社會中堅階層,減稅力度可以說史無前例。”上述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在張斌看來,相比此前數次個稅改革,此次個稅改革由於增加了專項扣除,減稅力度超過以往。

按照計算,各種減免之後,很多中堅階層的個稅起徵點,實質上已經上調至6000元或者更高。

同時,即使沒有子女的高收入丁克、單身貴族,在調整累進稅率表,拓寬了3%、10%和20%三檔低稅率適用的所得級距之後,減稅也明顯。

比如,原來減掉稅前扣除的五險一金和3500的免徵額後,0-1500元須按照3%的稅率納稅,如果不小心掙了1501元,就需要按照10%的標準納稅;調整級距後,各種扣除後不小心掙了1600元也不用擔心,3%的稅率適用範圍已經上調至0-3000元。按照這個標準,在不考慮各種稅前扣除、僅計算工資的前提下計算,月薪8000元者,也僅需要納稅90元;而在同等前提下,現行稅制掙5001元就需繳納150元個稅。

而這僅是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實際加上稅前減免,力度比8000元月薪者納稅90元的力度還大。

一位關注財稅改革的人士表示,按目前改革力度看來,個稅起徵點提高至8000毫無必要。“都已經月薪8000了,還為90塊錢的個稅斤斤計較?”他說。

或9月落地

按照一般立法程序,二審時針對公開意見進行討論,此後視情況進行三審、表決。不過,由於沒有強制性規定,在二審後落地的情況也有。

這意味著,新個稅法最快將於9月落地。按照草案規定,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計算個稅時先按照5000元起徵點和新的稅率表實施。而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全面施行新的個稅法,包括3%、10%和20%三檔降低稅率適用範圍大幅擴大,並將新增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5項專項附加扣除、堵塞稅收漏洞等規定全部實施。

“按照10月1日試行的時間表來看,9月落地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只有法律落地,執法才有法可依,才有可操作性。”上述關注財稅改革的人士表示。

新金融評論

聚焦新金融,獨家、專業,盡在新金融評論。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SFI)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致力於新金融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於2011年7月14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hina Finance 40 Forum,CF40)舉辦, 與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研究院在國內率先提出新金融概念,並積極開展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了以新金融和國際金融為特色的研究道路。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機構於2015年10月發起成立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中心是北京大學的二級機構,掛靠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心致力於開展數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領域的學術、政策、行業研究,向社會提供權威的研究分析,為行業發展提供專業的理論指導,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的政策參考。

此外,為紀念我國卓越的世界經濟學家浦山先生,並推動我國國際金融與新金融的研究和發展,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於2016年7月發起成立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並與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戰略合作,聯合主辦浦山獎。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小新!

新个税法或9月落地 月薪超5000者仍有一部分不用纳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