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县域医共体,浙江力度好大

记者|戚向坤(整理)

来源|县域卫生综合整理 新华网 浙江日报 浙江省卫计委等内容

9月20日,浙江省在湖州市德清县召开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推进会,预示着经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

自2017年9月浙江省在11个县(市、区)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以来,分级诊疗格局逐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84.4%。

据了解,杭州淳安、宁波余姚、湖州德清等11个试点地区以牵头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分别建立了1个至4个医共体。原有39家县级医院和170家乡镇医疗机构优化整合成27个医共体,完善统一的临床检验、心电诊断等共享服务中心,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人员使用、财务管理也由医共体统筹。

德清试点,让百姓就医不再难

2017年11月以来,德清县以全省县域医共体试点为契机,充分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就能接受和县城医院同等水平的治疗,百姓获得感满满。“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看专家门诊,真方便!”俞宝初老人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德清县组建了全国首个县级医疗保障办公室,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打破束缚医改的部门壁垒,整合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救助、医保、药品耗材采购等职能,完善价格、支付、考核等管理措施,建立了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的长效机制。德清县卫计局副局长陆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医保办这个新机构的设立,有效提高了政策衔接、系统集成和综合监管能力,为深入推进医共体试点提供了保障。”

打破部门壁垒的同时,德清还整合3家县级医院与12家卫生院,成立武康和新市两个健康保健集团,打通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围墙”。两大集团分片区全面负责群众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医疗任务,让百姓就医“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同时,该县还制定了238种分级诊疗疾病参考目录、50种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引导病人首诊在基层。今年一季度,德清群众在基层就诊人次同比提高12.35%,县级医院下转康复患者同比提高35.88%。

“为了降低诊疗费用,我们把县域医保基金整体打包给两个健康保健集团,合理结余留用,不合理超支自负。”陆国强说,此举有效倒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减少诱导性医疗费用支付。

试点一年,成绩获肯定

在会上,车俊充分肯定了2017年9月浙江省部署推进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试点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同比增长11.96%,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2.34%,服务量增长率明显超过非试点地区。

通过强化双向转诊、激励基层就诊等综合举措,试点地区居民县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提升明显,11个试点县(市、区)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84.4%,同比提升3.45%,基层就诊率平均达64.96%,同比提升6.1%。

浙江省省委书记车俊在会上说:“深化医疗体制改革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之源也在基层。县域医共体建设就是我省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一个重大探索和突破,是建立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牛鼻子,是卫生健康领域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加强领导、抓紧谋划,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大胆实践,确保高质量完成县域医共体建设任务,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就医满意度。”

在未来的工作中,车俊强调,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要重点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要突出重基层、重群众、强基础的鲜明导向。坚决扭转“头重脚轻”的资源配置,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向基层倾斜,优先满足乡村卫生院(室)的需求。着力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质量,抓好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培训,把群众急需的服务项目在乡镇卫生院尽快开展起来。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保障政策、加强考核评价,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到位。

二要联动推进各项改革、形成叠加效应,更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做好“放权、提薪、育才”文章,进一步激发公立医院活力。加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特别要落实好医保与分级诊疗、价格、控费、签约服务等政策衔接,有效引导居民首选基层看病、就近看病。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坚决把不合理的费用降下来。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动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全面落地。

三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支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助力乡村社会治理;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助力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加快实现城乡卫生健康服务均等化。

精选阅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