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30多年前「換花樣」,數年後成「萬元戶」,如今年入30萬

河南商報記者 唐韜 文/圖 視頻剪輯 趙墨波

1986對於洛寧縣上戈鎮農民馮保旭來說,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他響應鎮政府號召,貸款買來100餘棵樹苗,將家裡一半的耕地改為栽樹種蘋果。由於果樹需要5年才能掛果、6到8年才會進入豐果期,加上種植果樹又有相當高的技術要求,完全零基礎的馮保旭心裡也對於這一大膽舉動其實也並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但抱著"別人都能賺錢為什麼我不可以的"想法,當時三十多歲的馮保旭還是咬咬牙下決心開始種植果樹。

河南農民30多年前“換花樣”,數年後成“萬元戶”,如今年入30萬

原先家裡的10畝地種的都是小麥、玉米,一下子拿出一半地改種蘋果後,剩下的地出產的糧食差不多隻剛剛夠自己家裡吃。在果樹開始掛果之前,馮保旭一家人好生過了幾年勒緊褲腰帶的日子。

而當90年代初,家裡的果樹進入豐果期之後,馮保旭家的生活可就大變樣了:第一年產果子,均下來一畝地產的蘋果就能帶來2000元收入,比原先種小麥、玉米的收入翻了5倍之多。馮保旭一家,也一下子成為了當時的"萬元戶"。嚐到甜頭的馮保旭在1992年,就把家裡的其他地,也都種上了蘋果樹。

河南農民30多年前“換花樣”,數年後成“萬元戶”,如今年入30萬

如今三十多年過去,馮保旭家裡種著12畝蘋果樹,每年能產蘋果6萬斤左右,給家裡帶來30萬元左右的收入。

談及種蘋果的體會,馮保旭不假思索的就蹦出了一個字:"累"。

河南農民30多年前“換花樣”,數年後成“萬元戶”,如今年入30萬

已經年近七旬的馮保旭,現在仍是每天天剛亮就下地幹活兒,一直忙到天黑才收工回家。如今年齡大了,不像年輕時可以輕鬆上樹,但當需要上樹幹活兒時,馮保旭搬來梯子也要上去幹。

"只要還幹得動,我就願意繼續幹下去",對馮保旭來說,小小的蘋果,已經成了他一生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