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中复读了很多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_她夏了夏天丶


我没复读,我家人不支持我复读,我自学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过两次高考但都失败了,我第一次高考失败高出本科线四十几分但最多报二B的本科学校,我家人劝我报一间好点的大专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但我没报,为了坚定我复读的念头我一个志愿也没报,但最后回学校打算复读报名时学校没收我,那时学校设立三个复读班复读班录取标准是过大专线五十分,我完全够资格了但没录取我,我发现我高一同学大专分数都录取了但我没有我找副校,副校叫我找校长我求校长,校长叫我等到九月一号再通知我,我信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校长找个借口叫我走,那年好多人复读,没办法,我没关系成绩也不算好,我母亲突然心疼我叫我去东莞一间学校复读,一个学期一万几,我觉太贵了就打算自学,我父亲不答应好多次赶我出门口,他把衣服扔出门口叫我出去打工,我跟他吵,最后分食,母亲没给伙食费我,我就靠以前做暑期工赚的钱维持生活,我父亲经常拍打我的门骂我极大骚扰我学习,当我高考报名完成后,我就对他说放过我吧,我没吃你的饭,只是住你的屋,既然我坚持下去,你这样闹对大家都不好。但他还是闹,我高考前一个星期每晚在哭凌晨四点左右才睡,我发现自己有些焦虑开始感冒,最后考得不好,我想过我为什么不租房自学呢,因为没钱,我想如果我继续追求大学梦首先出去工作赚钱等自己稳定下来才追求吧,我父亲觉复读失礼自学更失礼但我这届高三有个人重点班的每次月考模拟考都全级前五但他复读两次终于考上上海同济大学现在他读博了,而我出去打工了。


绿钻石3


作为记者,我曾经探访过中国最著名的复读镇——毛坦厂,毛中算得上是全中国最为著名的复读生聚集地,但是今天我们不聊毛坦厂,聊聊复读届的一个高端群体,也就是高分复读考生。

众所周知,中国最著名的复读人物估计是马云和俞敏洪,两个人都是复读两年,三次高考,不同的是,马云第三次高考还只是达到了专科线,最后因为本科没有招满被补录;而俞敏洪,则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

但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是一个复读九次,参加十次高考,最终考上清华的大神。

这个复读之王叫吴善柳,1982年出生,在2001年,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复读,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211水平的学校,在当地也算不错了。但是在大学四年期间,吴善柳犯了很多小地方学霸的通病,就是见识不够,没有很好的在各方面提升自己,以至于毕业之后成了一个平庸无奇的重点大学大学生。

于是,在2007年,也就是吴善柳毕业两年之后,职场碰壁两年的吴善柳忽然萌生了复读的念头,回到了老家,并于当年考上了北师大,一所在北京排名前五的高校,比起之前的北京交大可谓更进了一步。

但是,这似乎并没有阻断吴善柳的复读之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接连进步,相继考取了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可他就是不走,年复一年地在老家中学的重点班教室最后一排座位上驻扎。原来,吴善柳的梦想就是考上北大清华,那些年的有一段经历给了他很大刺激:那些手握北大清华文凭的高材生一亮学校,总是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好工作,这让他觉得自己也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即将30岁的他以650多分的成绩首次进入广西前一百名,这个成绩应该说非常不错了,复旦交大人大等学校的招生组老师都找到他,承诺报考即可进入金融等专业。

大家知道,像复旦金融这样的专业,也是很多考生的趋之若鹜之地,就业钱景也是一路光明,可此时走火入魔的吴善柳心理只有北大清华,于是报考了北大。然而,北大的分数线异常高,吴善柳最终被调剂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当地轰动了!那个复读好几年的青年终于考上了!当地的企业甚至闻风而动,请吴善柳吃饭。

但是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吴善柳再次选择了放弃——原因是:1.吴善柳怕血,不喜欢医学。2.他觉得北大医学部不是正宗的北大,因为北大医学部是以前的北京医科大学,后来被合并入了北大,上学都不在北大本部。

于是,在众人的不解和啧啧称奇的目光里,吴善柳再次回到学校。

不过这个时候,他在原来的学校已经呆不下去了,因为大家见到他,都说“那是个考上北大都不去的疯子”,他选择了另外一个学校。

像吴善柳这样的考霸,学校虽然会奉劝他三思,但是肯定是求之不得,毕竟又多了一个名校的指标。于是,不仅提供他所有的学费,住宿费,还给他特殊优待,安排了一个单间,并且每个月给他几百块钱的象征性生活补助。

在之后的两年里,也就是2012和2013年高考,吴善柳的成绩有所反复,跌到了全省100名开外,但是老天有眼,在2014年高考,吴善柳终于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也就是稳进清华的水平,如愿被清华大学机械系录取,32岁的他终于结束了长达“八年抗战”的马拉松复读之路,而就在他去清华报道的那天,偶遇了比自己小13岁的奥运游泳冠军叶诗文,小叶子凭借游泳特长被保送到清华。

转眼4年过去了,现在是2018年的6月,正是2014级本科生毕业的日子,想必吴善柳一路顺利,正值毕业了吧。

其实吴善柳不算是历史上第一位“考霸复读生”,有一位比他小一岁,却出名很早的考霸在考试能力上比他更胜一筹,那就是1983年出生的张空谷。

此人起点比吴善柳更高,19岁时也就是2002年第一次高考,考上了复旦大学,不满意遂复读,第二年考上了北大的热门专业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因为沉迷网游,第二年就被退学。张空谷回老家复读,于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状元云集之地)。没进去一年时间,又因为沉湎网游,学分没有修满,2006年再次被退学。回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沉寂在迷茫中,到2007年终于再次选择重考,花了3个月的时间,怒夺南充市理科状元,全省榜眼,再次被清华录取。至此,24岁的张空谷,完成了罕见的“三进三出”北大清华,还有一个打酱油的复旦,可谓是历史罕见。

如何评价这两位复读界的天王呢?

我们先说吴善柳。

一位清华毕业的朋友跟我讲:他本人觉得吴善柳完全是在浪费时间。用很多年的时间去追求清华北大,完全没有必要。虽然清华确实比其它学校在很多方面要强不少,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如果清华是太平洋,那么复旦好歹也是大西洋,同济就算是地中海,但是对于个体而言,又有什么差别呢?因为个体不过是一艘轮船罢了,无论是在太平洋还是地中海,真的能把这个学校给与你的资源全部利用到了,你也就很成功了——马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杭州师范学院充其量也就是杭州西湖那么大吧,但是马云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学校的环境,如果马云这个小木船真的去了太平洋(清华北大),反而会被巨浪掀翻。

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每个人的价值观里,都有一些必须达到的底线,而恰好在吴善柳的内心世界深处,他必须考上清华才能了却自己心中的一桩遗愿,就像他自己说的:没上清华的人生不够完整。也就是说,他考上清华,并不算是完全从实际利益考虑,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心理情节。他有这个梦想,敢于付出一般人不敢付出的代价,这本身也是值得敬畏的。

再说张空谷。

其实张空谷的复读完全是形势所迫,被逼的。

当年新闻爆出来,很多人说他复读是为了赚取高额奖金,是职业考生。因为张空谷在的地方,学校确实比较有钱,他几次复读,拿状元,先后赚了几十万奖金,那还是在10年前,非常大的一个数字。后来他们家上《鲁豫有约》,才在陈鲁豫面前吐露了自己的苦衷。

张空谷第一次高考,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考上了C7级别的学校(清北复交浙南肥),而选择复读,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胜算,如果你自己觉得没有发挥好的话。张空谷应该属于这种情况,花一年时间考个清华,自己学习基础也不错,倒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后面的情况就是有点收不住了。张空谷迷上了网游,这个是他初中开始就深陷的泥潭,其实每年北大清华的退学生中,有一大半都是网瘾患者,因为沉湎网络,彻底废掉了。

所以张空谷相比于吴善柳,他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普遍;吴善柳这样的人,其实周围也有,比较执念,但是未必是体现在考大学这上面,而吴善柳正是因为体现在了考大学这个大家关注的焦点上,才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

两人的前景,应该说吴善柳会更好一点,清华的执念一旦实现,也就像一个噩梦一样结束。而张空谷的三观,其实已经出现了极端的一面,于是后来第二次进入清华之后,网瘾再次有所反复,但还是毕业了,可是他这种人,终究很难融入社会。现在全家下落不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坚持优质原创,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复读在现在高中毕业生中说是不算太多的了,而在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复读真的太普遍了。可以说能够应届考上大学的太少了,大部分同学会经历二次奋斗,也有三次、四次的。本人就是通过复读才上的大学,感觉真的是浪费了资源。每届复读生抢占了应届生的录取名额,年复一年,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我的记忆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复读生应该是复读了五年的。本来是我上一届的学长,复读是插班到我们班的,结果我们那一年全班没考上一个。然后由于他考的分数不够高,再复读时我到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复读班,他只能进另一所普通中学的复读班。我复读那一年就考上了,而他还是没考上,之后联系比较少了。等到我大学毕业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他,跟他打招呼,他都不好意思。后听别的同学说,他才考上一所专科学校。算下来他上大学时已经二十四了,等到大学毕业都二十六七岁了。对农村孩子来说,那真的是压力山大。一方面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供复读也不容易。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高考考不上,那种心情真的可以体会的。我自己复读一年,在高考前一晚都睡不着觉,可见他是多么不易。经过多年复读,最终还是考上了大学,至少离开了农村。

还有一个是我高中三年的同学,复读二年后上的大专。因为大专学制二年,还比我们先毕业一年,并且在工作把握住了机会,得到领导赏识,一步一步走到领导岗位上来,现在都成了副厅级干部。比我们那些早一年考上本科的同学混得好得多。

总的来说,通过多年复读考上大学的,都是非常有毅力的,可能是智力并不出色,也有可能是运气不佳。但终于还是考上了大学,至少上了一年平台,比在农村或者没上大学的过得好点吧。

复读不易,请善待复读生,为了理想承受很多的压力。你们觉得呢?如果没考上理想的高校,你会复读吗?请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首先,复读是对广大考生的不公平,尤其是考上了清华北大,被录取又放弃去复读的人,而且还一考就是七八年,以赚取学校高额的奖金为目的,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去挤压他人的理想,你们说是传奇,实是对中国高考制度的羞辱,一个复读十年和一个应届生一起考,本身就不公平,如同一个十岁人和一个一岁孩子赛跑一样,能力阅历都不一样,你每年浪费一个名额,每年就有一个落榜生,你占用社会资源,看似上进,实则为一已之利剥夺他人受教育权利;


当然,如果是高考发挥失常,或者是报志愿掉档,这种考生复读值得鼓励和支持,反之,以高考赚钱为目的的人,应该禁止高考!

其次,看看网友们的评论:

1 这种人就算清华毕业,也成不了什么大事,智商在线,情商太低,而且年纪那么大,就是逃避现实浪费时间;

2 本村有个人高一到高四读了两遍,人称八年抗战,第八年同学见其直呼班主任名字,当时同学暗中惊其为大神,后来才得知班主任当年与其是高中同学,不过皇天不负苦心人第八年终于考上了,现在本地一个好单位任副职领导。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我正上高中。当时班主任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理,一直在告诫我们:明年不准复读生参加高考了……这么多年以后,自己当上老师也是快退休的人了,见证了好多好多的复读生,才想明白自己的班主任是想用激将法让我们当年都能够考上个什么学校呀!

4 我老家邻居第一次高考被复旦录取,不甘心,复读一年,考上清华了,貌似后来并不怎么光鲜!一个大男生不怎么爱和人交流,上高中时都不会骑车,估计自家亲戚都认不全,智商可以,情商不行;

5 我就佩服这样的人,有理想,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坚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笑。不怕笑,给我20年也考不上清华北大。若能考上和条件允许的话,我一定选择考!

6 我小孩今年考超重本20分,填志愿都不服从,非坚持他想上的专业导致被退档,现在要复读,我的心在滴血!


游戏大咖王


我高中有一个同学,复读了两年的,在北方的话不算多,我知道的在河南那一带,复读个五六年的人都有,但是他们的情况我不是很熟悉,我这个同学比较熟悉,第一年高考三本,第二年考上了二本,但是志愿填高了,所以落榜了,第三年高出重点线100分,去了中南大学的读医学,对的就是那个牛逼的湘雅医学。她毕业比我们整整晚了六年,因为她是本博连读,直接8年,然后高考比我们晚了两年。现在似乎在规培,应该算是比我们晚了10年出来,但是人家的出来的起点比我们高啊,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工作,牛逼的不得了。

其实复读主要看自己,如果有梦想,有实力多读两年没关系,说不定你再坚持一下就成功了呢


太阳爱上月亮却抛弃星


有的人复读复读成魔了,有的复读复读成神了。

我们学校有个名人,八年复读年年一本,誓要考清华北大,结果年年失败,屡败屡战。

书,眯着眼睛能背出来。

题,看一遍就知道解题思路和心算答案。

老师不在,在讲台上代课毫无压力。

三点一线,八年如一日,日日如此,年年如是。

但是,上限就在哪里了,虽然勇气和毅力可嘉,真心不值得。

越投入越不甘心,越不甘心越要复读,越复读压力越大,恶性循环,心理都出问题了。

家庭和舆论的双重压力,最后这位老哥在校长的逼迫下,选了好一点的一本。

填表那天下午,这位老哥披头散发,边跑边哭,边哭边跑,鬼哭狼嚎:

“怀念我们的青春……”

站在边上的人都不敢去劝,因为去劝的情况是这样的:

“老哥别伤心了,考了多少分?”

大神边哭边跑:“一本,又是一本……”

跟范进中举差不多,范进是高兴得发疯,这位老哥是气得发疯。

等大学四年读完,都三十多岁了,父母都老了,家庭婚姻事业接踵而来的压力齐至。

你问这老哥后悔吗?结果是不太圆满,

但在复读的那些日子,他确实挺开心的。

再说一个复读成神的吧

一位参加奥数的大神,因为发挥不理想,自主招生被刷下去。

大神屁颠屁颠跑来复读了,就开学看见人,其余时间

大神在家

自学大学教材!

最后两个月,来学校复习了一段时间,

结果,他拒绝了清北,去了复旦。

现在还流传这位学神的传说。

也许,这就是命吧。

对普通大多数而言,复读基本到一本也就到顶了,一次两次也可以放弃了,

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太多沉没的时间成本,真的不值得。

高考虽然重要,但是社会经历在校园是换不来的。

高考不如意,并不代表人生就去一定会输。

各位,加油!


游戏路人甲


当然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啦,哈哈。问这个问题的人可能已经在考虑是否要高四复读了。其实完全不必担心复读。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可以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关键的一次考试,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临场发挥不好而落榜也可以理解。好在高考虽关键,但也有补救措施,那就是复读。既然可以复读,那么就存在复读多年的情况,这个是偶尔中的必然,不必过于纠结。

我大学的一个舍友比我大四岁,入学的时候我们都很好奇,后来经了解他连续复读过三年,等于读了两个高中。一开始的确有些许尴尬,主要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大家也偶尔取笑他,各种起外号。但久而久之,彼此也都不在意了。相反或许因为比大多数同学年龄大、更加成熟的原因,他在我们同学之中人缘很好,对待问题的很多看法和见解也远超我们这些“小朋友”。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曾经有公司质疑过他的年龄,但是一句“复读过几年”简单一带而过就好,并没有遇到多么大的阻力。

因此复读多年也并没有像大多数人想的多么恐怖。只是证明你在求学的道路上比别人遭遇过更多的坎坷,但最终结果依然是可接受的,同样获得了大学的学历学位,同样的就业。而且高考最磨练人的意志品质了,高考的苦痛经历应该是所有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多次经历高考在人生历练上也不失为一种无奈而珍贵的考验。大学阶段从头开始,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大学四年,考好相关的证书,有一个亮眼的学习成绩单和导师评价,找工作的时候通常不会碰到阻碍。企业很少因为高中复读多年而对应聘者有歧视的。

上啥班,帮助你在职场里做得更好。欢迎小伙伴们关注上啥班微信公众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上啥班App


我自己就是复读过一年的人,我身边也有复读过很多年的人,我说一说他们吧。

我高考那一年刚好赶上三本院校全部改成二本,所以那年的二本分数线可以说只是往年的三本线,我高了二本线20多分,本以为得一个二本院校读是稳了,挺满意的(本人成绩平时都达不到二本线)。结果能得的全是以前的那种三本院校,费用太高,就选择再读一年,也遇到了许多像我一样的人。

在复读班里,绝大多数都是上了二本线的,但都得不了真正的二本院校读的那种人,还有一些是已经复读了好几年的人,不甘心读一个普通院校,一读再读。

才去复读班的时候,所有人都壮志凌云的,目标几乎都是一本打底,那种决心,整个教室都充斥着,每天大家都是看书问问题,学习氛围真的很重,我满心欢喜的觉得来对了地方。

可才过了两个星期,大家都熟悉了起来,可能是开始所有人都太紧张了的缘故,慢慢的大多数人都松懈了起来,上课不再那么的认真,甚至都无心于听课,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聊。

过了快一个月后,班上开始浮躁起来,真正认真学的没几个,玩闹,逃课,抽烟,下课约喝酒等慢慢盛行了起来,大家都觉得自己早已成年,谁都管不着自己。

这种状态我没想到的是,一直持续到了高考。甚至到了快高考的那个月,可能是老师也对我们放弃了,几乎不管我们了,我们也更加放纵疯狂,高考完,我们也完了。

我很幸运,即使几乎玩了一年,也还得了一个二本读。但我身边的人,幸运的太少了,绝大多数成绩没有丝毫提升,甚至下降不少。但也有一些从开始就向着最初的目标努力的,最后的结果也没让他们失望。

最后没考上的有一些选择随便选一个专科学校读,也有一些不甘心,选择再战一年。

现在我在外读大学,回来时已经有了分数线,不由感叹时间之快。也在以前的同学朋友口中了解到,有几个选择继续复读的同学今年又是差几分,没考上。听他们说这些人又选择复读了,好像都开学了。

也听我们复读班的老师说过,他的一个亲戚读了六年高三,最后也只考上了一个普通二本,现在在一个普通初中教书,还没他这个专升本的混得好。也听他说过复读一年就考上清华北大,最后功成名就的。

这里我奉劝广大高三毕业生的是,复读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的情况是否值得复读,是否有决心和毅力再战那枯燥无味的高三,是否经得起堕落的诱惑。复读真的和以前不一样,想清楚在决定,不高估自己的毅力,不低估自己的能力,就这样了。


捡拾回忆的疯子


我一个学生复读了三年,参加了四次高考,最终考入某211大学!

学生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很勤奋,成绩也很好,英语是短腿科目,就算英语只考及格,第一年也应该考入不错的大学!

可是,这孩子性格优柔,敏感,心事重,第一年考试连专科线都没达到!就是因为紧张到考试时脑子真的一片空白!

复读第一年考试是这样,第二年还是这样,第二年复读时老师没空上课都让他来讲,一些试卷的讲解都是他来讲!

复读三年期间,大量时间花在英语上,最后还是刚及格,第四次参加高考时,他说自己放下了,无所谓了,考不上就不再复读了,去打工!

在英语只考八十多分(总分150)的情况下去了某211生物工程专业,后来跟了国内某知名教授专门做实验,现在在某公司是技术带头人,一堆的专利!

这是印象最深的复读多年的例子,唯一的一个,因为紧张耽误了三四年,他读大学时,他那一届的很多读专科的已经毕业了!


九斗学生心理


这个问题太大,大得可以写出几百本书来。因为,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些年,复读生之多,可以说铺天盖地。笔者就是复读两年,第三年才考上的,且只是考上一个中专。

1978年高中毕业,按照当时的成绩排名,放在现在,至少也该弄个211吧,可是,比录取分数线差了18分,连填志愿的资格也没有。

1979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由于那时大学与中专分开考,报了个中专,因高考前帮助姨娘带孩子三个月,未能好好复习,差了五分。

第三年,也就是1980年,算命的说,肯定没有问题了。按照成绩,也确实不应有问题。当老师的姨娘怕我失手,代我报考了中专,考分在全县排名靠前,虽遇到一点小麻烦,但顺利录取。所以,到现在为止我的工龄都要比录取大学的少两年。

中专毕业后,留校当过团委书记,当过教师,后来调到政府机关,一干就是27年。而不管在哪里工作,最喜欢的还是写作。写过文学作品,写过经济论文,写过十五年八股文,直到2006年起写评论。也只有写作,才是最爱,最让自己有成就感。大大小小的文学作品发了几十篇,经济论文几十篇,八股文少说五百万字。而评论,尤其是经济评论,应在8000篇以上,1000万字吧。

这就是一个复读生的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