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马男波杰克 第五季》的第六集,

波杰克的妈妈死了, 这一集全程都是马男在吊唁他妈妈。

他的所有的不满,所有的心酸,

只不过是想他的妈妈对待他“be kind”,温柔一些。

他甚至开始开一些玩笑,

说她的妈妈生前是个大贱人。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他开始说一个小故事,

“早上我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去了附近一家汉堡店。”

汉堡店姑娘问我心情怎么样,

我一般都是回答心情很好。

但是今天不一样,我终于可以说心情不好了,

因为我有完美的理由——我妈妈死了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汉堡店的姑娘听完很难过,

泣不成声,后面的顾客都在抱怨我拖延了他们的排队时常,

于是我还得去安慰这个姑娘,我说,没事的没事的,

你能尽快把我的双层汉堡给我吗?因为我还有急事。

姑娘尽快把他点的双层汉堡套餐给了他,同时还附赠了一根油条。

我妈妈死了,我得到了一根免费油条。

从来没有人告诉你,你妈妈死了你会得到一根免费的油条。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这一幕让我想到了法国作家加缪的《局外人》,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书中的冷漠语气让人发指,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所以我们要读后续——

我向老板请了两天假,有这样的理由,他不能拒绝。不过,他似乎不大高兴。我甚至跟他说:“这可不是我的错。”

妈妈去世了,主人公跟老板甚至还在为请假闹别扭。

不过《马男波杰克》的结尾是跟《局外人》有些相似的,

马男说:“所以……我妈妈死了是件好事。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而在《局外人》中说:“不过一下葬,那可就是一桩已经了结的事了。

把妈妈去世只当做是一件再也不需要烦心的事情。

但是《马男》可看的地方不仅仅在此,

从刚开始的自嘲“妈妈死了,我得到一根免费的油条”,

外人尚且都具有同情心,埋怨妈妈不肯多关心她一下。

再到深恶痛疾的说,

“我爸爸十年前就死了,

也许那时候我也能领到一根免费的油条。”

……

这是有多恨自己的父母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再到“我妈妈死了,我只得到一根免费的油条。

还是在恨妈妈,

从前期他一直在解读妈妈临死前说的话,

I see you ”,

各种不停地分析,解读,

他甚至意淫的想妈妈还是爱他的,

从前几季也可以看出来,

波杰克花了无数的时间让自己相信他的父母还是爱他的。

到后来意识到“I see you”=“ICU",

妈妈临死前原来只是在念“重症监护室”的字时,

波杰克又崩溃了,

我看得心有点酸。

为什么一句“我为你骄傲,我看见你了。”这种话在临死之前都不愿意说?

我有多恨你,我只得到一根免费的油条,什么都没有了。

不是说“马之将死,其言也善”吗?

有时候我在想,

妈妈没死,对自己说出赞赏的话就永远还有可能。

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她死了也好。

我就再也不用期待了,

可以永远只靠自己了。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和抖音上的“我妈妈死了,你们能给我点个赞吗?”都是一样的让人震撼,

只是这个小姑娘年纪尚小,可能还不懂得什么是悲伤,什么是死亡,

只是想要大家“看见她”,

对了,

“希望被看见”,这也是马男一直以来的缺陷。

两者的冷漠之心一样让人胆寒,

但是如果体验过这种冷漠,

在这种破碎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指责他们,

稍微对他们的冷漠理解一些。

这又让我想起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电影《四百击》,

也是说的原声家庭破碎,父母的重新组合,

都缺乏对孩子关爱,导致的孩子苦闷胡作非为的故事。

特吕弗的13岁,一段不得不撑过的艰苦岁月。

影片中的小男孩一直想要逃离,

影片最后一直在奔跑,希望挣脱束缚,

最后奔向海边,最后在海边的一回眸让人心碎,

即使是奔向海边,也还是没有出路。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无数人童年的影子,

小时候父母一吵架我也是蒙了被子偷偷的哭,

因此造成了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感,不想长大……

就像马男一样,即使是走向远方,即使是重新修补房屋,

心中的那块阴影却怎么也抹不掉。

“我得到了一份免费油条,是因为我妈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