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数万亩大闸蟹,原来是被“淹死”的?

今年八月下旬,由于上游泄洪污水过境,导致洪泽湖数万亩大闸蟹近乎绝收。对此,江苏环保部门调查后认定,造成鱼蟹大面积死亡的污水,水质为劣V类,污水的源头来自于安徽境内。

对此,安徽省环保厅昨日表示,初步分析此次事件是“摩羯”“温比亚”台风影响下,皖苏豫区域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暴雨自然洪灾导致。暴雨区域发生大面积严重内涝积水现象,地表、农田、沟渠内生活垃圾及部分秸秆浸泡产生的面源污染等集聚,经洪水冲刷,随支流汇入湖体,导致洪泽湖水体溶解氧过低。其次,由于强降雨后各河道水位快速上涨,超过历史上最高水位,因防洪需要提闸泄洪,洪水冲刷河道中含耗氧有机腐殖质的淤泥,加剧了水体溶解氧下降。

按照安徽环保厅这一表态,污水的罪魁是“暴雨”,这意味着,洪泽湖万亩大闸蟹,原来是被“淹死”的。此结论一出,立刻引发如潮的质疑。

洪泽湖数万亩大闸蟹,原来是被“淹死”的?

对于洪泽湖的大闸蟹养殖户们而言,这个消息更是晴天霹雳。他们许多人因为此次污染事件鱼蟹死绝,倾家荡产,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锁定排污方,追回损失。若污水的罪魁是“暴雨”,他们的损失难道要找老天爷索赔?

暴雨会把地表污染物冲入河道,这确实不假,但是仅仅生活垃圾及部分秸秆浸泡产生的污水,到底污染危害能有多大,会对鱼蟹养殖造成致命性影响。还有所谓“河道中含耗氧有机腐殖质的淤泥”,这对鱼蟹有多大的毒性,会让数万亩大闸蟹陷入灭顶之灾?

即便生活垃圾、秸秆、河道淤泥有污染的危害,但从常识分析,暴雨将这些污染物冲入河道、湖泊的同时,也同时这些污染物进行了稀释。这些经过稀释的污水,流入洪泽湖水体后还将有一个稀释的过程。经过两次稀释的污水,仍然导致庞大的洪泽湖水体溶解氧骤降,导致大闸蟹缺氧而死,这恐怕需要更充分的解释。

暴雨年年都有,但这一次暴雨,却让洪泽湖大闸蟹遭了殃。所以,把万亩大闸蟹的死亡,仅归咎于暴雨,恐怕难以让洪泽湖养殖户们口服心服。安徽环保部门需要针对养殖户的疑问,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最好能有相关的数据所谓佐证,例如环保部门对于河流都会进行在线监测,暴雨导致河流陷入严重污染,环保部门肯定有相关水质监测数据。把暴雨前的监测数据和暴雨后的监测数据一对比,立马一目了然。

而针对安徽省环保部门的回应,江苏省环保部门也可就此发声。作为受害的一方,如若确是天灾所致,接下来,也可以有更详细的协调处理意见,包括此次的灾难如何善后、两省责任如何分担、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悲剧重演等。

污水导致洪泽湖万亩大闸蟹死绝,后果不能让养殖户们独力承担。此事鉴于很多人仍存疑窦,苏皖两地环保部门不妨有针对性地拿出更确凿的数据、更详细的解读和更负责任的处理方式,让此事得以更妥善地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