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星巴克聯手盒馬餓了麼推外賣業務,能「拯救」頹勢嗎?

最近,有關星巴克將正式推出外賣配送業務的消息甚囂塵上。

2018年8月2日,傳言終於塵埃落定,星巴克宣佈與阿里全方位合作,包括聯手餓了麼推外賣業務,先在上海、北京兩個城市的150家門店做試點,年底將覆蓋2000家門店;還入駐了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做起來“外送廚房店”。

最新資訊|星巴克聯手盒馬餓了麼推外賣業務,能“拯救”頹勢嗎?

之前星巴克曾在公開場合透露,考慮到外送業務很難保證咖啡的口感品質,暫時不對外推外送服務。但時間沒過多久,星巴克就急慌慌地進軍配送服務,為何?有人認為,這與星巴克7月26日公佈的較為慘淡的Q3財報有很大關係。因為財報數據顯示,星巴克高度依賴的中國市場出現了變數,受到了luckin coffee等新興互聯網咖啡品牌的衝擊,這就不難理解緣何星巴克前後態度上的“變臉”了。

只不過,問題是——就算星巴克面向中國市場強推外賣服務,能“拯救”頹勢嗎?下面,我們從五個方面出發來分析下結果如何。

外賣會增加服務成本

是把雙刃劍

說實話,星巴克作為咖啡行業的老大,能與時俱進,向外賣服務“妥協”,這是一件應該點讚的事兒。尤其是在luckin coffee、連咖啡等新物種的影響下,星巴克推外送服務,某種程度上,更能起到教育市場的作用,讓消費者接受這一全新的消費模式。

只不過,在這個節骨眼上,星巴克推外送服務,很可能帶來服務成本上的上升,讓本就差強人意的業績壓力更大。根據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星巴克迎來了9年來最差的財務數字,尤其是一直扮演“火車頭”角色的中國市場出現了滑坡,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還是增長4%。另外一個與經營狀況直接掛鉤的指標——中國及亞太營業利潤率,更是同步下降了7.6%。

一旦星巴克推外賣服務,就會涉及到大概6元的配送成本,如果將這一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會抬高價格,讓本已高昂的價格繼續攀升,提升消費者選擇外送服務的門檻。由於打的是保衛戰,我們猜測星巴克很可能會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補貼,但這又涉及到了經營成本的水漲船高,進一步稀釋毛利率。在投資者擔憂業績下行的壓力下,這恐怕是星巴克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推不推外賣業務都是一把雙刃劍。

外賣能提高星巴克的坪效嗎?

可能要辯證地看

同店銷售額是一個核心經營指標,是資本市場拿著放大鏡看的數字,星巴克第三季度中國市場的這一數據下滑了2%。星巴克一改以往策略,推飲品和輕食外賣業務,目的就是要改善和提升財務表現。但這可能只是理想上的訴求,現實殘酷不殘酷,還需要驗證。

像luckin coffee這樣的新零售咖啡,為什麼敢於叫板星巴克,其實原因在於用戶覆蓋半徑的增大。星巴克選擇與盒馬鮮生合作,恰恰得益於新興咖啡模式的啟示,將線下門店變為前置倉,以線上線下的模式來覆蓋更多的用戶,半徑一下子能從500米延展到2-3公里。一樣的道理,luckin coffee除了類似星巴克的旗艦店、悠享店外,還有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後兩者基本上等同於擴大了用戶覆蓋範圍,讓傳統意義上的“坪效”突破了物理空間上的限制。看來,星巴克老大哥也學會致敬同行了,很虛心的態度。

最新資訊|星巴克聯手盒馬餓了麼推外賣業務,能“拯救”頹勢嗎?

但星巴克推出外送服務,能不能提高“坪效”呢?這一點要辯證地來看。因為對於星巴克來說,拿北京CBD這樣的單量集中的門店來說,本身供需相對較為飽和,很多白領、外企上班族外帶的比例不小,甚至不排除存在產能不足的現象。即便推外送服務,到底能提升多大的比例,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還有一部分人群本身有剛性到店需求,選擇外送的話,並不能帶來增量。

性價比是硬傷嗎?

可能左右為難了

性價比這一指標放在咖啡市場,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消費者的決策?我們並不排除有一部分星巴克鐵桿粉絲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我個人也是星巴克的重度用戶,但單杯咖啡價格35-40元檔,高頻喝的話,還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的。特別是中國經濟大環境發生改變,房價的高企、股市的一路下跌、P2P網貸頻頻爆雷,這進一步稀釋掉了消費信心,拼購、二手市場等次級消費市場的火爆,表明大眾對性價比越來越看重了。

當你囊中羞澀時,必然會考慮是否划算。如果luckin coffee能提供同檔口感和品質的咖啡體驗,對於那些初入咖啡市場的新晉職場、精英人群來說,他們很容易倒戈過去。

目前來看,luckin coffee價位比星巴克低一截,考慮到大手筆補貼,雖然單杯咖啡處於虧損狀態,但價格幾乎拉到了星巴克約1/3水準的樣子。而且,7月11日,luckin coffee宣佈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成為了成長速度最快的獨角獸。8月1日,luckin coffee宣佈輕食五折優惠,同時延續咖啡首杯免費、買二贈一、買五贈五等優惠,這將能幫其圈進更多的用戶。

最新資訊|星巴克聯手盒馬餓了麼推外賣業務,能“拯救”頹勢嗎?

只不過,價格層面,星巴克一旦跟進的話,就等於中招了,既可能會拉低形象,又喪失了利潤,所以對這個新物種,完全沒法接招兒。

外送與第三空間理論相矛盾

陌生領域就沒話語權了

星巴克有一個著名的“第三空間”理論,強調咖啡消費的文化和社交空間,用戶來到了星巴克的門店,等於進了除家和公司外的的第三空間。可以說,星巴克自從誕生起就一直推崇這一理念,並深得一眾擁躉們的認可。如今,與餓了麼牽手涉足外送服務,等於變相否定了“第三空間”的經營理念,承認咖啡可以不在店裡喝,是可以有更多維的消費場景的。

8月2日的發佈會上,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王靜瑛透露,將全面打通從第一空間到第四空間(即:生活空間——工作學習空間——線下零售門店——線上零售平臺)的所有限制,看來以後“第三空間”成歷史了。這更像是精神上的“投誠”。

其實,我們也看到了星巴克在這一理念上的猶豫不決,比如在北京開出了全球第二大的臻選·北京坊旗艦店,增加了茶和酒商品的多元化經營,這其實是進一步夯實“第三空間”,但外賣服務的推出卻有些背道而馳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經營線下店面,應該要比luckin coffee有經驗和話語權,但一腳踏進外賣服務市場,就是一個陌生的領域。能不能及時配送,且避免口感下降和灑了的問題,星巴克也需要與餓了麼有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拿luckin coffee來說,末梢的配送體驗同樣經歷了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現在配送時間已經由原來的26.5分鐘降到了18.2分鐘,超時率從剛開始的26%降到了0.4%。

新零售咖啡不是外送咖啡?

外送不等於新零售

任何一個新物種冒出來,都會伴隨著一些概念和噱頭。拿luckin coffee、連咖啡來說,行業裡將此統稱為新零售咖啡,也有互聯網咖啡的說法。其實,這些都是表象,就像盒馬鮮生、無人貨架、自動販賣機等不同商業模式湧現,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給冠上新零售的帽子。實際上,如果仔細對比每一家企業,會發現區別很大。

換句話說,新零售咖啡不是單一的外送咖啡,外送也不等於新零售。

因此星巴克外送並改變其傳統基因,到底是不是新零售咖啡,也不好說。

聽起來有些繞口,但卻是直接與一家企業的競爭力和未來命運掛鉤的。就如騰訊在互聯網行業裡以產品著稱,內部崇尚“賽馬規則”,讓其保證有創新產品接棒。如果你只是照貓畫虎,將這一機制複製過來,就能奏效嗎?顯然是不一定行得通的。咖啡外送不外送只是一個“外衣”,關鍵是本質上有沒有改變,有沒有參透新零售之於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這一心經,不能換湯不換藥,修修補補打補丁。

說了這麼多,星巴克與盒馬鮮生、餓了麼探索外送業務,對於luckin coffee、連咖啡們來說,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同樣,對星巴克這樣的巨頭來說,這也是一種進步,我們也期待大象能夠跳起輕盈的舞步,因為無論結果如何,都會開啟一個更大的市場,引發一場咖啡業的創新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