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業績分化懸殊 東北西南各有一家淨利腰斬|城商行利潤增速榜

納入統計的98家城商行2017年淨利潤整體增長一成,其中大連銀行、甘肅銀行等12家城商行增幅超過30%;而攀枝花商業銀行、丹東銀行等5家銀行則下降超三成,位居榜尾

城商行业绩分化悬殊 东北西南各有一家净利腰斩|城商行利润增速榜

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

要想診斷中國經濟的真實狀況,那麼金融尤其是銀行業就是一個最佳把脈對象。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國內經濟增長已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同時,基於此前過度創新後遺留的種種亂象,近兩年來金融監管趨嚴,金融風險防控被放到更為突出的位置。受到內外部雙重壓力,中國商業銀行雖說從壓制不良到科技提速上動作頻頻,但2017年以來資產及負債規模增速仍持續放緩。

城商行,這個資產規模已突破30萬億元的群體,儘管增速仍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但亦難以避免地“有難同當”:總資產及總負債規模2017年底同比增幅分別為12.3%、11.9%,而2018年7月末同比增幅已滑至8.4%、7.5%。

規模擴張速度下降的同時,城商行業務結構也在發生改變。在資產結構中,受去槓桿、去通道嚴監管政策影響,同業資產佔比下滑;在貸款結構中,個人貸款佔比上升,零售金融成為銀行業務轉型方向;在營業收入結構中,利息淨收入佔比下降。

分化,是城商行群體的另一個關鍵詞。

至今年8月下旬,Wind資訊統計了98家城商行2017年的經營數據信息。根據城商行的淨利潤(指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下同)數據,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推出《城商行利潤增速榜》。分析結果顯示,上述98家城商行2017年淨利潤整體增長一成,其中大連銀行、甘肅銀行等12家城商行增幅超過30%,排名靠前;而攀枝花商業銀行、丹東銀行等5家銀行則下降超三成,位居榜尾。

城商行业绩分化悬殊 东北西南各有一家净利腰斩|城商行利润增速榜

規模增速放緩

經濟增速換檔、金融監管向嚴給銀行的擴張帶來了壓力。資產及負債規模增速持續下滑,是2017年以來商業銀行發展的一大特點,這一變化在城商行身上更為明顯。

原銀監會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末商業銀行總資產、總負債整體同比增速分別為16.6%、16.8%,2017年12月末同比增速分別降至8.2%、7.9%,到了2018年7月末,增幅進一步下降至7.3%、6.8%。

城商行2018年7月末總資產合計32.54萬億元,同比增長8.4%,總負債合計30.17萬億元,同比增長7.5%,均高於商業銀行整體增幅,更是高於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的增幅。從縱向上來看,城商行增幅同樣呈放緩趨勢,且下降的幅度更大。2017年12月末,城商行總資產、總負債同比增幅分別為12.3%、11.9%,而2016年12月末增幅則是更高的24.5%、25.0%。

從城商行個體來看,根據Wind數據計算,在98家樣本中,泰安銀行、營口沿海銀行、吉林銀行、嘉興銀行、廣州銀行2017年末資產規模均同比下降,其中泰安銀行、營口沿海銀行降幅超過10%。此外,紹興銀行、龍江銀行等15家雖然實現增長,但增幅不超過5%。有6家城商行的負債規模同比下滑,除了資產規模下降的5家外,也包括紹興銀行。此外還有四川天府銀行、上海銀行、台州銀行等17家城商行的增幅在5%以下。

業務結構調整

變化不僅僅體現在規模上,業務結構方面也顯示出與以往不一樣的情況。

2017年以來,銀行同業業務受到重點監管,規模出現明顯萎縮。Wind數據顯示,98家城商行樣本2017年末存放同業款項合計8748.82億元,同比縮水了28.67%,在總資產中的佔比由2016年末的4.64%降至2.94%。存放同業款項規模出現壓縮的城商行有70家,佔比超七成,其中唐山銀行、泉州銀行均削去90%以上。與行業趨勢逆勢而行的是,有28家城商行的存放同業款項不降反升,其中東營銀行存放同業款項由2016年末的3.43億元大增9.5倍至36.14億元,2018年二季度末進一步增加至91.81億元。

在存貸業務上,城商行的存款增速低於貸款增速,這也是當前整個銀行業的一個發展現狀。2017年末,樣本中98家城商行吸收存款合計17.74萬億元,同比增長12.16%,在總負債中的佔比為63.98%,較2016年末提高0.1個百分點;發放貸款及墊款合計1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03%,在總資產中的佔比由2016年末的35.6%提高至37.36%。

在規模驅動受限的情況下,另尋他途勢在必行,零售業務成為城商行業務轉型的主要方向,貸款結構的變化便可見一二。具可比數據的城商行2017年末個人貸款規模同比增長36.79%,在發放貸款及墊款規模中的比重由2016年末的21.9%上升至25.28%。其中萊商銀行、廣西北部灣銀行等銀行的個人貸款規模翻倍,在貸款規模中的佔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不過,依然有5家城商行2017年個人貸款規模出現下降,包括營口沿海銀行、遼陽銀行、朝陽銀行、撫順銀行、滄州銀行。

從營收結構來看, 98家城商行樣本2017年利息淨收入合計5021.1億元,同比增長1.4%,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合計781.75億元,同比增長4.87%,高於前者。前者在營業收入中的比重由2016年的79.94%降至2017年的78.14%,後者比重則由12.03%略微提高至12.17%。其中,石嘴山銀行2017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131.77%,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提高9.53個百分點至15.61%,是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比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商行。

業績表現分化

近年來中間業務收入以超過利息淨收入的增速成為城商行新的營收增長點,但受國家查處違規收費、降費讓利等因素的影響,2017年城商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增速並不高。加之息差降低的影響,2017年城商行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出現了一定的增長壓力:樣本中98家城商行營業收入合計6425.45億元,同比增幅僅3.73%;淨利潤合計2304.79億元,同比增長10.53%。

由於不同城商行的業務結構存在差異,因此受監管政策影響的程度不同,加上經營情況不同,城商行的盈利情況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98家樣本銀行中,2017年淨利潤呈正增長狀態的有78家。12家城商行的淨利潤增幅超過30%,大連銀行以75.34%的增幅居於榜首。該銀行2017年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24.60%,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達到88.48%,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長43.9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3.30%。

甘肅銀行、江西銀行的淨利潤增幅亦均超過70%,分列榜單第二、第三位。淨利潤增幅在五成以上的還包括嘉興銀行、萊商銀行、撫順銀行、成都銀行,位列榜單的第四至第七位。第八至第十位的銀行分別為廣西北部灣銀行、保定銀行和泰安銀行,淨利潤增幅均在40%以上。此外,增幅高於30%的還包括臨商銀行和湖州銀行。

淨利潤增幅在10%—30%之間的城商行有36家,還有30家城商行的淨利潤雖然實現正增長,但增幅不足10%。

有20家城商行的淨利潤出現了下滑。排在榜尾的是攀枝花商業銀行,2017年其淨利潤同比下降54.77%。該行2017年負債規模增長5.33%,資產規模僅有5%的增幅,在樣本銀行中屬於較低水平;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9.08%,主要是由於利息淨收入下降了僅兩成;淨資產收益率由2016年的8.87%下降至2017年的4.34%。

丹東銀行的淨利潤亦遭腰斬,降幅為50.48%。該行2017年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均有較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別為35.45%、25.74%。得益於投資收益的增長,最終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4%。但由於營業支出大幅增長,導致利潤縮水。

淨利潤降幅超過三成的城商行還有3家,包括金華銀行、阜新銀行和石嘴山銀行,這3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金華銀行2017年利息淨收入大幅下降69.03%,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亦下降15.25%,最終營業收入削減9.12%,淨利潤下降36.56%。

榜單後十位的銀行還包括營口沿海銀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福建海峽銀行、天津銀行和龍江銀行,其中營口沿海銀行、浙江民泰商業銀行的淨利潤降幅在25%以上。

除後十位外,還有2家城商行的淨利潤降幅超過一成,分別為溫州銀行、四川天府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