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死,蜀国陷入薄弱当中,为何司马懿终生不敢进攻蜀国?

黄泰然


诸葛亮病死后蜀汉并未陷入薄弱,司马懿亦非不敢进犯蜀汉,皆是三国自鼎足以来,各国统治都进入稳定期,已形成僵局。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皆当世英杰,都难以打破这样的格局,实是人力之所限。

先说蜀汉的问题,诸葛亮死后由蒋琬、费祎执政,两人虽非顶尖人才,却可保蜀汉政治不乱。鉴于诸葛亮长期北伐使国力有所消耗,蒋琬把汉中一部分主力部队撤回了蜀地休养,蜀汉进行国力恢复时期。先前司马懿、曹真、郭淮兵分三路伐蜀,因道路险阻,反损失惨重,郭淮一路部队还被魏延自卫反击大胜了一场,也确实有些阴影。但总体来讲还是蒋琬、费祎的执政稳固了蜀汉统治,反是国力有一定的恢复。

曹魏在当时的战略形势是遭到四方牵制,北方有几乎统一的鲜卑族,东北有公孙渊,东南有孙权,西南有蜀汉,单独进攻一方都不足为惧,可一旦陷入多线作战就会很被动。

依照四方势力的实力排名是孙吴、蜀汉、燕国、鲜卑,正常情况下蜀汉遭到曹魏进攻,孙吴不可能不救,这是三国鼎足之势,后来蜀汉被曹魏所灭,是灭得太快,吴军没来得及进入蜀中。

曹叡首先考虑的是对付鲜卑和燕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杀死鲜卑首领轲比能,使这种部落联盟的政治体又陷入了分裂中,一时缓解了鲜卑的崛起。

继而曹叡和司马懿开始筹备大规模远征燕国,最终在曹叡临死前让司马懿灭了燕国,得到了辽东数十万人口,曹魏国力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同时倭国也向曹魏派遣使者,成为大魏国的附臣。

问题却出在曹叡病死,这位年龄的皇帝忽然病逝,留下的是年幼的储君,那么只能依靠托孤之臣辅佐。于是曹魏内政陷入了曹爽和司马懿内斗当中,随后曹爽执政十余年,一直在排挤司马懿。这场政治斗争相当的激烈,参与其中的都是当代俊杰之士,若是那些人齐心协力对外扩张,也许灭掉蜀汉并不是什么难事。

期间曹爽也曾为了增强国中威望,率十数万大军伐蜀,却遭到王平阻击于兴势。费祎率军反击,打破曹爽军,这场战争让曹魏元气损伤,不得不让许多士兵解甲归田以恢复生产。

至后来正始之变,司马懿肃清曹爽之党,引发了王凌企图拥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为帝事件,司马懿在平定王凌之乱不久就病逝,当时还有传闻是王凌向司马懿索命,令司马懿活活被吓死的传说。所以司马懿证实掌控曹魏大权还没坐稳就病死了,这时孙权都还没死,还兴高采烈的去祭天,于是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孙权就中风了.......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当时顶尖的智谋之士,但他们不可能超越时代的格局,只能受困于局中尽其所能而已。


苏沉船


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死之后,司马懿确实都没有进攻蜀国,难道是司马懿被诸葛亮打怕了,连个薄弱的蜀国都不敢去灭?

当然不是啦!司马懿可是个谋略家,他的智慧和诸葛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司马懿到底为什么没去攻打蜀国呢?接下来简单分析几个原因吧。

司马懿

根本原因是司马懿并没有大的权力,更没有皇帝曹睿的命令。

曹睿可是个厉害的君主,他执政时很有主见,不像刘禅,基本把国事全交给诸葛亮处理,司马懿可以向曹睿建言,但不能直接自作主张攻蜀,不然就是谋逆!另外,曹睿其实是防着司马懿的,他和父亲曹丕一样,用司马懿但不重用司马懿,所以司马懿的真正权力并不大。

曹睿

其二,魏国内部小动乱不断,外界小骚扰也有。

公元239年,曹睿去世,魏国的执政大权在大将军曹爽的手里。而曹爽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执政者,他确实曾发动过一次伐蜀战役,但是被王平和费祎带兵打退了。

直到公元249年,曹爽死了,曹魏的执政大权才真正到了司马懿的手中,但司马氏篡权,难免会有人造反或者不满,务必需要花时间稳定内部局面。

司马懿死后,后来司马师死了,均不长久稳定,直到司马昭才渐渐稳固,所以有精力可以灭蜀了。要是司马昭寿命也短,那估计不好说了。

其次,吴国的威胁不能忽视哦。

司马昭

其三,诸葛亮死后,蜀国确实还有一大批比较优秀的文臣武将。

这些文臣武将大多是刘备和诸葛亮共同提拔上来的,比如执政者蒋琬和费祎,比如镇守汉中的吴懿和王平,比如镇守南中的李恢和马忠,比如镇守吴蜀边界的邓芝等等,只要这一批老将在,蜀汉一时确实难以消灭。

这一点司马懿应该也是很清楚的,他没有急于和曹爽争权,只要曹魏内部基本稳定,时间拖长,肯定对蜀国国力不利的。

诸葛亮

大致就这几点原因吧,码字不易,求赞求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