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红枫似血


德国人:我们在青岛下水道留下来的“油纸包”包有新鲜的肾、德国牧羊犬兽医、德国帕萨特司机、德国香肠;德国人还说我们确实有良心,我们把最好的技术都给了青岛,自己国家却被水淹,我们是舍己为人,道德模范。

青岛下水道,每年的梅雨季节到来的时候,都要被搬到新闻媒体上面报道,这让其他经常遭遇堵水的城市来说,对青岛是极其羡慕的,因为德国修建的良心下水道,100年不堵水,那么实际上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德国真的有这么敬业?还每隔一段就有个油纸包?里面还装有修复图纸以及备用设备?

(青岛下水道)

一:百年不积水、堵水的青岛

青岛栈桥海岸线东边,就是青岛拱形的暗渠,这格拱形的暗渠高两米五、宽三米,按照这样的宽度和高度,就算是姚明都可以在里面自由行走。

(如今的青岛下水道)

在100多年前,德国人就在当时的青岛(还是个小渔村),设计了极其先进,据说足以让青岛百年内不受堵水影响,利用超现代的排水系统、还有雨水和污水分流的模式。

(雨污分流模式)

当然雨下的大了,时间久了也会有积水,但是青岛人说最多也就淹到脚脖子,这样看来青岛的排水系统确实一个字——赞!

二:事实上青岛真的是因为这个所谓的排水系统而不积水、堵水吗?

我们先看看百年前德国修建的下水道,据了解,当时德国所修建的下水道也就80公里左右,经过百年间的雨水冲洗,原来的排水系统早已经被改造,就现如今留下来的德国排水系统最多也就3公里,要知道青岛市的整个排水系统总长度高达3000公里,这个占比只有千分之一的“德国排水系统”真的就让青岛不积水?

(维修后的下水道)

况且这个所谓的“油纸包”也太不专业了,下水道里面的材料最常用的也是陶、瓷、水泥制成的,怎么可能会有金属?

三:科普青岛之所以积水、堵水不严重的原因

首先:肯定是地理因素;青岛市丘陵地形,整体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加上三面都靠海,这些排水系统都是依照地势所建,这样的地形以及排水系统,让雨水可以很快的融入到大海,除非个别地势低洼的地方。

(青岛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其次:我们也不做杠精,德国当时确实有可以借鉴的排水系统理念,尤其是雨水和污水分流的措施,这让青岛下水道修建人员所借鉴并实际应用,好的地方可以借鉴,但是却不能夸大其词。

最后下水道的有效的管理和维护,青岛排水系统处理处长安宝月曾经跟媒体人员说过,青岛的下水道管理和维护都是及时的,平时会有人清理,而且还有防汛应急机制,这样即使长时间的暴雨只要在事前做好预防措施,便可以将积水控制到最低。

(定时进行下水道维护)

但是即使知道真相的网友们还是会传谣言,说德国在青岛的那段时间,一心一意修下水道,从来没有建设大楼以及别墅。

我们不妨回看下历史,德国人当年进入青岛之后,就将青岛沿海居民给赶走了,不但在此地用青岛人作为苦力,建设总督府、还在鱼山路建立脾斯麦兵营、还建立了军营及牢房,而现在所流传的没有建立别墅,可以说是彻底打脸了,因为当时建立的别墅数不胜数。

(德国在青岛修建的别墅)

(德国在青岛建立的军营)

还真以为当时的德国是来度假的?学习雷锋吗?帮我们建设下水道吗?

1897年的“曹州教案”怎么来的?迫使清廷签订的《胶澳租借条约》怎么来的?

免费获胶州湾99年的租期以及铁路修筑和采矿权。而他们当时修建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为了排水吗?这些下水道更多的是为了连接当时德军的多个军事要塞,而帮助其修建青岛下水道的中国劳工全部都没有活着回到自己的家乡。

所以说,不要拿此事当作玩笑或者谣言,我们可以借鉴别人先进的技术,但是不能忘了他们当年的初衷并不是为青岛修建下水道,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羽评郡主


有人说下水道虽然看不见,却能在关键时刻考验这个城市的良心,传说之中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青岛就拥有非常庞大的下水道体系。然而最近有传闻称,青岛这样完善的排水系统得益于德国制造。一百多年前德国修的下水道到现在还能派上用场,并且每隔一段都有有一个油纸包,里面有图纸,备用零件都还是崭新的。

感情当年德国来殖民的时候还顺便帮我们做了好事?这等精工细作,简直是吊打全国的下水道系统啊。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当然不是!

1898年,清政府无能。在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德国以为能霸占青岛,才愿意耗资耗力在青岛搞建设。当年的德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下水道建设经验,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的。他们将生活污水和雨水分开处理,这样在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就不会因为生活垃圾的阻塞而无法排出。德国还修建多条暗渠,且内部都是用陶瓷贴面,雨水很快就能顺着下水道排入海洋之中。

对于下水道,他们的建造技术一流,但也仅仅是围绕着他们自己所居住的租界建设了一下,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水品。对于他们的生活污水,他们从来都是直接往华人所居住的区域排放,导致华人区成了臭水沟,青岛人民受尽了折磨。

新中国成立以后,青岛政府马上开始整顿当年德国居住区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后来青岛政府借鉴了德国技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市区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排水系统,他们还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国其他省市之中。今天青岛下水道总长3000公里,德国所建造的那一段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一百多年后,德国建造的下水道确实还在使用之中,只是青岛政府已经重新翻修过了,很多连管道都已经换了。而且下水道里面全都是水泥,如何能挖到油纸包呢?想想都不可能。

但是每当到了夏天雨期,德国修建的青岛下水道一定会被网友们再度重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城市的排水系统实在太差,遇到大雨就会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德国下水道的谣言正好戳中了大家的自卑心理和崇洋心理,让他们淡化了这段屈辱的历史。

不过回想起来,一百多年前的德国殖民者住在青岛十七年,没有盖什么高楼大厦,而是把下水道给修了。即使在今天,中国能有多少城市在搞建设的时候,会做这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业绩的事情呢?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只是一本德国手电的说明书


192645026


据传说青岛下水道是被划为德租界时修建的,百余年后,若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只需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就可以找到一个邮包,邮包里有光亮如新的配件。


经证实这是网上传言,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德国人确实在霸占青岛时修建了很多基础设施,我们现在看到的天主教堂、八大关里的德式建筑都是当时留下的。德国人特别爱干净,当时青岛的路又窄还崎岖,村民都在路边单独盖一个茅屋为厕所。德国人侵占以后开始挖管道制作古力盖。使当时青岛的容貌焕然一新。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在59年国家就重新返修了青岛的地下管网,现如今青岛的地下管道基本都是我国自主建设的,曾经德国设施已经被淘汰,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德国的一些先进理念。

纯手工码字,图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


我爱青岛


身为一个青岛人我必须来强势回答一波

我看到好多说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隔一段就有备件,还用牛皮纸包好几十年了依旧崭新,还有的说德国人来青岛后第一件事就是修下水道,还有的说青岛遇到大雨不内涝就是亏了德国当年修的下水道。把德国人说的多神奇,我们现在的技术都赶不上百年前的德国。

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就是信口雌黄。

我们说德国当年来青岛那是侵略,是战争行为,在那个时期的德国技术自然高于中国,他们在自己的占领区按照自己的思路水污分离修建基础设施供自己使用,可以说他们的占领区很干净卫生,但是污水都排到了我们中国人的居住区置我们国人的身体健康于不顾。

再说他们现在修建的下水道现还在青岛使用的一共只有三公里,就这三公里的下水道能保证一个城市不内涝?青岛之所以很少内涝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地理环境优势,三面都是海地势北高南低,水自然都是往海里流。2、我们通过学习外国先进城市的成果,自我消化吸收,设计了符合自己需要的排水系统。

这些才是青岛很少内涝的主要原因。

再说有些人在外国人面前膝盖总是直不起来,月亮都是外国的圆,要承认过去的历史是我们的屈辱,但是他不能成为我们奋斗的枷锁,而应该是我们的动力源泉。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重蹈覆辙,也不能因为这段历史就自我贬低,民族复兴之路在我辈之人肩上,我们应该抬头挺胸大步向前进。


一门土炮


我曾经因为好奇进入过德国人修的下水道内,相比国内的下水道来说,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非常空旷,即便我张开双手在里面奔跑也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狭窄,不仅如此,当我打开手中强光电筒的时候,我发现每隔一段路程,下水道的墙壁上都会有一个小空间。
当时的我是屏住呼吸的,我伸手探进了空间里,在里面抓出了一包黄油纸包住的包褢,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密密麻麻放着维修的零件和一张记载着非常清楚维修方法的图纸,正当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东西时。

我背后有一个声音传来,说的是非常蹩脚的中文,他在跟我问好,听口音应该不是本国人,我转头一看,是一个高大的白人,他头上正戴着一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安全帽。
他从我手中拿过图纸,一点点详细地跟我讲解了这张图纸的内容,原来这张图纸是上世纪德国人在修建青岛下水道时留下的图纸,他跟我说完之后觉得有些口渴,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放在了空旷的下水道中,招呼我坐了下来,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两杯满满的德国脾酒,和整整一大盘的羊腰子准备开吃,正当我要吃的时候,我发现我编不下去了。。。


是的,相信我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吧?没错,所谓德国人下水道中藏有图纸、零件、维修工具的事情纯属人们编造的故事,大家看到的时候,只要将其当成笑话来看就行,没必要太过于当真。


之所以这种传闻在中国会有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德国制造”没有节制的崇拜导致的。

德国人工业制造的精细

德国的工业制造在整个世界确实是属于顶尖的,我曾经在一个医药公司实习过,公司里很多测量微生物的机器都是花了大价钱从德国进口而来的,从德国进口这些机器的价格也往往是国内相同机器的数倍之高。

那时候我还以为公司的领导是崇洋媚外,迷信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道理花了冤枉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

于是我就问了公司里面的老职员,通过询问我才知道,公司并不是不想用国内生产的机器,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生产的机器实在是用不了。

因为那是一个和国际接轨的医药公司,经常会有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员过来检查,他们检查用的也是非常高的标准,虽然国内的检测机器有时也可以用,但是在很多细微的精度测量上却有着或多或少的误差。

在出现过一些错误后,公司才会花大价钱从德国进口的这些机器回来使用,从很多高精度的工业制造来说,德国确实比中国的很多企业要用心。

关于100年后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里,仍旧在青岛发挥巨大作用的传闻

虽然德国人比较严谨,生产制造的时候也比较用心深入,但是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德国制造”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神话,我们都在传的青岛下水道有德国人包裹的传闻,已经经过很多人的亲自探测证明是假的。

但是除此之外,却还有着一个影响很大的传闻一直被人们深信不疑。

那就是很多人将现代青岛城市道路不会淹水的功劳放在了德国人修造的下水道上,以为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将近100年后的今天还在为青岛整座城市的防淹大业做着巨大的贡献。


但实际上德国人当初只修建了200公里的下水道,也只局限在当初德租界的范围内,现在青岛的很多城区在大概100年前也还是人口不是很密集的农村郊外,德国人是不可能将下水道修到这些地方的。

而且德国人修建的下水道在混乱特殊的年代里早就因为没人疏通、维修,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堵住、荒废了大半。

真正能流传到现在还能使用的只有仅仅三公里的下水道线路,这些是后人重新疏通过才能保留到现在的,虽然只剩下了三公里,但能用这么久也足以说明那个年代德国人在青岛投下的精力程度了。

现在青岛的下水道线路完全是由我国自己疏通建造的,是独立于德国人下水道线路的,全长接近3000多公里,在青岛的地下错综复杂地构出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空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虽然现在青岛很少被淹,但是雨水漫过路面的状况还是偶尔会发生的,跟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唯一的优点就是三面环海容易疏通,雨水漫过路面的情况只是比较少而已,在不少地方还是有的


所以说这个传言是假的、是一个无厘头的笑话、是一个无限神话德国人的虚假传闻,德国人的严谨、以及工业上的精细是无法否认的,但是这里面却总该有一个限度,他们虽然严谨,但却是在可以理解范围内的严谨,绝对不可能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内,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该妄自菲薄,虽然国内很多产品公司都是粗制滥造的,但是拥有着严谨精神的企业却也是有的,只不过我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的眼睛罢了。


孤客生


每逢雨季,人们对全城看海的现象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城市内涝已经成了中国城市市政建设的通病。几乎每年都有汽车误入涵洞积水中,司机无法逃脱丧命的新闻。只有一个城市从未发生过内涝,那就是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近几年,随着雨季城市内涝日益被人们诟病,一个传奇故事在网络流传甚广。传说青岛没有内涝,皆得益于一百年前德国修建的地下排水管道,而且德国人还在下水道里,每隔一段都放有一个油纸包,里边放有图纸和备用的零件。人们纷纷为德国人精细的工作精神而感叹。


当然有人会质疑,德国人真的在下水道中,放有备用的图纸和零件吗?


其实这是一则谎言。谎言被拆穿之际,一时间崇洋媚外、忘记青岛被殖民屈辱史之说,充斥网络。


有书君认为,人们传播这则谎言,只是想让中国学习德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渐提高城市市政建设水平,不再出现雨季城市看海的现象。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这就是崇洋媚外,就是忘记了德国霸占青岛的历史,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嘛。



青岛难淹有三宝,有书君就来聊聊青岛无内涝的原因吧。


一,青岛独有的地形特点,是青岛雨季无内涝的关键。


首先,青岛处于丘陵地带,我们去青岛旅游会看到许多坡道。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它又三面环海,其下水道依势而建,而且借鉴了德国所修下水道口大多通向大海的做法。因而雨季可以排水通畅迅捷,直接排向大海。低洼地区的积水半个小时内也可以排尽。这就是青岛无内涝的关键。


二,青岛现有的地下排水管道是青岛无内涝的保证。


我们先回顾一下德国造下水道的历史。1897年,德国凭借“巨野教案”的口实,强占青岛。1898年,又强迫清政府签署了《胶奥租借条约》,租期99年。德国人自以为能够长期霸占青岛,他们想把青岛打造成其在东亚的基地,他们开始改造青岛的城市建设。


当时青岛的卫生状况不佳,雨季时,低洼地段污水横流。德国人初来时,曾经历了一次瘟疫之虐,因而他们开始修建青岛的地下排水管道。他们采用了雨污分流先进的设计理念,排水口大多通向大海。当然,德国人只是在洋人居住区修建了雨污分流的管道,中国人居住区只修建了单条管道。



德国当时在青岛共修建了80公里的地下水道,青岛的城市建设也清晰的打上了殖民文化的烙印。


1959年,青岛就对德国造的下水道进行翻修。青岛借鉴了德国比较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雨污分流设计新建管道,并大力扩建改建旧管道。经过多年的市政建设,德国造的下水道仍在使用的已不足3公里。


青岛现有的地下排水管道基本都是自主建造,其总长度已经达到3000多公里,这是青岛无内涝的保证。德国造下水道使用长度还不足总长度的千分之一,所起作用已经微不足道了。


三,青岛对排水设施良好的日常维护是青岛无内涝的强有力支撑。


一个城市的市政设施是否能正常运行,离不开日常的检测和维修。也许有人会疑惑,青岛对排水管道的日常维护中,真的需要谣言中所说的零件吗?


初次听到这则故事时,有书君也曾感慨德国人的精细精神。其实,只要深度思考一下故事细节,这则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下水道的原料一般都是陶质、瓷质或是水泥的,根本没有铁制构造,何曾用过零件。德国人在青岛修的下水道,上半部是水泥材质,下半部贴着瓷砖,无需铁制零件。故事传说的油纸包中,历经百年还油光呈新的零件就无用武之地了。



故事虽然是谣传,可是百年前德国修建的下水道就贴瓷砖,可见德国人对城市排水设施的重视,德国人在工作中的精细程度。


青岛借鉴了德国人对排水管道的重视度,还有精细的工匠精神。他们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做的相当到位,同时他们还有完善的防汛应急预案,一旦遇到暴雨,排水设施可以迅速发挥作用。这是青岛无内涝的强有力支撑。


有书君认为,青岛对排水设施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才成就了青岛雨季无内涝的传奇。


龙应台曾说,检验一个城市是否发达的标准,就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三个小时,看看是否排水通畅。有书君认为,龙应台的说法虽然有些片面,但也应是我们城市市政建设应该注意的。


我们不会忘记德国侵略青岛的屈辱史,以史为鉴,读史可以明智。借人之智,习人之长,增己之力,随着我国市政建设的发展,有书君相信雨季城市内涝会成为历史,再无此类谣言泛滥。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德国制造,享誉世界,这是不争的事实。其精益求精的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但,即使如此,我们国人也不能随意附和,人与亦云。

关于“下水道放图纸和零件”,这是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谎言。

下水道真相1



1898年,青岛成了德国的殖民地,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进驻青岛的德国人,看到污水横流的街道,看到苍蝇成群的场面,唏嘘不已。

这不是他们要的环境,这不是他们要生活的地方,怎么办?治理。

于是,德国人开始修建青岛的下水管道。在修建下属管道时,德国人利用“雨污分流”的先进理念,来进行设计和施工。

工程做得非常不错,但非常可惜,总共建设长度只有八十公里,覆盖面积主要是服务于德国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而大片的中国老百姓居住区,还是“雨污合流”模式,并且还要承受德国人排下来的污水。于是,德国人干干净净的住着。而我中华子民继续无可奈何的臭着,这一臭就是几十年。

下水道真相2



不知何时,有人对于“下雨不堵”的青岛,开始“寻章摘句”地研究,最后得出结论,青岛的“下雨不堵”是德国的排水系统太强大的原因,而且指出“下水道里,每隔一段会有油布包,里面装有图纸和金属零件。”

这个谎言何其真,不仅肯定了德国系统的先进,而且还补充说明,有人打开油布包看到了崭新的零件。

请问,以水泥管道、瓷片等材料做成的管道,金属零件往哪里用?

对于这个“油布包”,三年前,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乔全荣发声指出:子虚乌有,完全不符合真实的“德国造下水道”材料使用情况。

所以,说“下水道里有油布包,里面装有图纸和金属材料”的事情,纯粹是扯。

下水道真相3



很多人都以为现在的青岛排水系统中,“德国造”还在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并惊叹“德国制造”的强大。

事实上,德国造的排水系统,现在能用的只有三公里左右。而青岛全市排水系统管网合计总长度已超过了三千公里。

这三千公里的管网建造者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广大建设者们,是他们为青岛的排水系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1958年开始,青岛的排水系统重新设计和施工,并且很快领先于全国各大城市,管网长度也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一路飙升。

当然,青岛排水系统的领先,也得益于青岛的历届政府,他们有着前瞻的眼光,总是倡导“城市发展,排水先行。”

但不能否认的是,“德国造”排水系统对于青岛市排水系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雨污分离”系统给了青岛人非常大的启迪和帮助。



德国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但我们应当客观合理地看待各种言论,学会辩证思考,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蓝风破晓


青岛只是德国的一个缩影,真正德国的排水系统更壮观。

打开井盖,大约两秒钟,会出来一个升降机,圆柱形,轿厢高两米半(防止姚明退役后去德国做市政工人),直径60,足够一个人乘坐,但只能站着,没有座位。

感受到压力有变,升降机会在2秒钟后启动,向下运行12.5秒,进入地下54米,之后门自动打开。

接着是一间20平米左右的准备间,里面有各种只有无菌服(防止地面尘埃污染地下),备用手电筒(德国排水系统自带led照明)等,换好服装后,从后门走出。

走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狭窄的双车道地下公路,和两辆奔驰商务,里面只有前排两个座位,后边是大工具箱,里面是地下管线的各种零件。

车是电动的,没有尾气,排水管在地下隧道的左侧,外表采用镀铬技术,加上定期擦拭,看上去锃明瓦亮。

右侧隧道壁每隔2千米就有孔洞,里面有淡黄色的油布包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等上前一看。

原来是包着薄脆的煎饼果子。


schdreamfly


一个城市的建设,最体现城市良心的东西,往往是那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譬如地下水道。下水道系统虽然不起眼,但是它的重要性不亚于电力供给和垃圾处理。你试想如果一个城市没法正常排水,那会是一副怎样惨淡的景象?

△武汉夏季淹水图

早前有传言说,青岛之所以是一座不怕水的城市,这得益于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系统。不仅如此,德国人在下水道里每间隔一段距离都放置了一份用油纸包裹起来的图纸和零部件配件,而且还有人证实,那些零部件配件到现在都是崭新的呢。

这是真的假的?

回答日:德国人确实在青岛建造过下水道,但是年代久远且规模有限。而且装图纸和配件的油纸包裹是不存在的。

请大家记住:德意志是侵略者,而不是来给中国青岛做慈善的!

△网友的讨论

1897年,德军借助“巨野教案”出兵胶州湾,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就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胶澳租借条约》,租借期限为99年。从1987年12月5日开始,胶州湾再无清朝的一兵一卒,德国殖民者自此在胶州湾站稳了脚跟。

德国占领胶州湾之后,在那里建立了德国人生活的租借区,并且利用德国自身先进的技术对租借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这其中就包括下水道系统。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系统与传统的下水道系统很不一样,传统的下水道恨狭小,人几乎无法站立,而且没有功能分区;但是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很宽大,以容纳一辆小汽车在里面行驶,并且有许多暗渠协助下水道排水。墙面都用陶瓷贴面,也有利于水的流通。更重要的是,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下雨的时候,雨水不会因为下水道中有污水和垃圾而造成堵塞,以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

△德国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示意图

德国人建造下水道的规模仅限于德国军民生活的租借区,德国人将雨水排向大海,而把污水则排向华人生活区,因为这样他们就能享受完美异味的海浪和沙滩,而华人居住区则苦不堪言,但是却敢怒不敢言。

德国侵占青岛17年,总共修建了80公里的下水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青岛就开始整顿德国人造成的污水问题,在整顿的过程中,青岛市政府发现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系统非常先进,于是就有人提议:可以借鉴德国人的技术来建造青岛的下水道系统。这项提议很快便被青岛市政府接受并开始落实。

但是当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图纸。没图纸那就照着实物做,于是青岛市政府就派遣专家下到德国人建造的下水道中学习考察,经过多年的努力,专家们基本摸索出了德国人建造下水道的技术。到上世纪几十年代,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总长达到了近3000公里,而且当年德国人建造的那80公里下水道也早已破损,后来经过了几番修复才得以保存下来继续工作。

所以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说,青岛的下水道系统是中国制造!

△如今的青岛下水道

德国在侵占青岛期间,没有大规模地建造高楼大厦,而是把相当一部分财力人力用在下水道建设这件事情上,可见德国人是多么的务实,不像现在许多城市喜欢搞表面工程来宣扬政绩。

现在我们知道了,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下水道并没有什么图纸和配件,现在青岛的下水道也不是德国人建造的,那么这种谣言是从何而来呢?

这也许是中国城市的阵痛,也是一种因自卑而产生的崇洋心理。

正是因为现在中国许多城市一到夏季就“看海”,他们就认为自己国家的技术水平不行,只有外国的东西才是真的好。其实城市排水不行,原因很多,比如说城市所在的地形,并不一定是技术原因。“德国人建造青岛下水道并留下图纸和配件”等谣言一出来,自然就让许多人产生了对德国制造的盲目崇拜,同时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德军占领胶州湾

谣言止于智者。

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更应该不忘屈辱,砥砺前行!

欢迎大家关注并点赞评论转发,您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