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活着?

生而为人,来到世间,我们每一个人前世今生,都如命运一般,自己说了不算,是父母给了我们最原始的基础,吸收了大自然的精华,才有机会来到人间。

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人类,尽管和芸芸众生的其他万物一样,有着生命的开始,生命的结束,但我们人类,毕竟还是区别于其他生灵,因为我们是有着思考,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世界的高级动物——人类。

正因为如此,不同于其他生灵,我们有了几千年来可以延续的文明,有了可以持续的发展,从古到今,纵览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长河,那些曾经激情澎湃的名人志士,总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们的思考,然而,面对今天的浮躁社会,我们是否想过:来到世间,是什么在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我们为什么活着?

一位同学在他的朋友圈留言:“不是这个社会太浮躁,而是这个世界太物质。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位跑出租的朋友。那是一个经历过拆迁的正宗上海人,拆迁前,他一家人住在拥挤而又繁华的静安寺附近,周边除了他家,到处都是商机无限的高楼大厦,拆迁后,他和家人分开居住,在外环外,拿到了3套房子,他的小家住一套,父母住一套,还有一套简单装修一下,租了出去。拆迁前,他工作在一家生意不好不坏的老店,生活过的如工作一样波澜不惊,但面对城市的扩张,显然消费不断的增长,已经让他看到了收入满足不了日常所需的捉襟见肘,但这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然而,一张动迁书,让他的生活大变样,他们一家人不但住进了大房子,而且每月还有一份租金入账,于是,他辞了眼前的工作,开起了出租。当然,他辞工的原因不光是因为单位到家的距离太远,毕竟,在上海上班,每天单程2小时的路途,早已是见怪不怪的常态了。本来我是和他没有交集的,一次出差订车,让我们有了交流的机会,由于那段时间我经常出差,而且他的家和我住的很近,于是就相约以后用车就联系他,这样一来,我们一路上的话就多了起来,谈到极致时,他告诉我了这些曾经的经历。用他的话说,活在上海很艰难,以前在店里上班时,单位效益不好,收入自然少的可怜,一年到头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如今,家搬到了郊区,住的宽敞了,还有一些租金收入,的确不是一个坏事,但眼下他的女儿正在读大学,比较花钱,而且,

住在城市,开门七件事,睁开眼,一开水笼头,那就开启了一天花钱的节奏,为了保持生活与收入的平衡,他就尝试着开出租的工作。

我们为什么活着?

听他这么实诚的讲话,我有点儿感动,觉得他们一家人活的挺不容易的,所以,后续的日子里,凡事有去机场什么的比较远程的距离,我一般都会电话联系他一下,一是考虑他熟门熟路,出门的效率高,二是也想照顾一下他的生意。

就这样,我们一来二去竟成了朋友,而且我们通过聊天还发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鸽子,但受条件的限制,他可以尽情的养,我只能赏心悦目的看,毕竟,我们家那蜗居的样子,住人已嫌紧张,哪里还有供“禽兽“生养的地方。

再后来,我换了工作,出差机会少了很多,我们之间见面的机会自然就没有往常那样频繁,偶尔有那么一次需要用车,我电话联系他,他都欣然应允,这让我心里很是安慰,当然也为有这么一个朋友而高兴。

上周我去浦东机场,联系了他,电话那头,依旧是很爽朗的笑声,他满口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我就很放心的放下了电话。

按说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小的几乎没有拿出来说的价值,然而,事情就在不经意间不怀好意的发生了,我是第二天早上的航班,那天夜里接近11点的光景,我已睡下,突然间接到这位朋友的电话,他告诉我车子突然坏了,不好意思,明天没有办法接我了。面对突然而至的坏消息,我有点错乱,但考虑到去浦东机场的路线还算比较远的行程,临时叫车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于是赶紧打开手机,在APP上下了订单,还好,行程远的单子比较受出租车司机的喜欢,那天我比较顺利的到达了机场。

前天,我又去虹桥机场,这是一个不远不近的行程,而且出发的时间比较宽松,这个时候,我一般会优先选择坐机场大巴,但想到这位朋友的车子上次坏了,出于好奇,当然也有关心的成分,于是就试着联系他一下,电话响了,他依旧是笑声朗朗:“去哪里?虹桥机场吗?你自己找个车吧!距离太近了没啥意思,还有上次对不起啊!以后去浦东机场再联系我吧!上次的事情我给你道个歉,上次车子其实并没有出故障,而是和朋友打牌,一时走不开,朋友也拉着不让走,所以就编了一个谎言,说车子坏了,你上次没有迟到吧?”

他在电话里高兴的说着,像讲评书那样夸张,我的心里却翻江倒海一般,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心里想:人活到这个份上,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指望?

我们为什么活着?

身为父母,如今膝下的儿女正处在茁壮成长的年龄,所以,用孩子老师的话说,我们作为父母,除了要挣钱养家糊口,更多的时候,还要不停的学习,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这不,昨天我就有幸去参加了一场关于如何带着孩子砥砺前行的家长再教育培训。

课堂上,老师讲了很多,当然都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最后如何取得人生成功的典范,以及像什么“陪着不等于陪伴”、“择校不如择师”等等的观点分享,讲课的老师很有经验,她准备的内容也很充分,有理论的讲解,更有实战经验的分享,在整个听课的过程中,我也曾深受感动。但回家后,一个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老师的那些讲话,感觉到,整个课堂都在表述一个观点:你的孩子你做主,你要学会把控孩子的成长方向,孩子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一定要成功,如果你没有这种想法,就没有必要参加这样的家长课程。

这样的观点,我认真的思考了许久,总感觉那里有点儿不对劲,但也百思不得其解,朋友圈真伟大,正在这个时候,一位前同事转来一篇文章《一条鱼,不该被迫去爬树》,文中所曾现的观点就是

当代教育所处的迷思:以“优秀”和“精英”为导向的培养准则,正在把个性迥异的孩子们变成教育机构的模具。

我很喜欢文中引用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我们为什么活着?

在课堂的最后,是老师的总结性发言。她说:“

静待花开,还需耕耘,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让孩子有一颗平常心,内心强大的活在当下,作为父母,你有很大的责任,尤其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校园内的各种社会欺凌,屡屡发生,这个时候,父母作为孩子背后的依靠,最需要的是你对孩子的信心,知道吗?你的孩子为什么会早恋?答案有一个,她缺少你作为父母对她的爱心!”

听完这些总结性的观点,很多家长,尤其是女性家长,都激动的不住点头,我自己也懵圈了,内心深处不住的谴责自己,作为父亲,在过去的日子里,究竟自己做了那些对不住孩子的事情,对孩子的爱到底有哪些不到之处,那样子,就好象此刻的我,不是父亲,而是一个犯了严重错误的人。

就这样思考着,我想到了我爹,那个大声讲话,脾气暴躁的农村人,在我们兄妹几人的成长中,父亲的严厉一直激励着我们,就算是有时候犯了一些错误,遇到一些困难,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想想父亲那瞪着眼睛的样子,我们兄妹三人中,哪个人敢去麻烦正在忙碌农活的父亲?

梁启超说:

“少年强,则中国强!”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面对教育名家,我不仅要问:如今的社会,到处泛滥着课外无休止的培训,置国家为之付出巨额经费的正规教育于不顾,真的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吗?

作为家长,请三思而后行,作为掌控国之重器——教育方向的大官们,也请你们为了国之命运,拿出你们的良心,为国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