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攪局」電商江湖,社交電商怎樣破局才「靠譜」?

之前很多人認為,B2C 電商行業,淘寶和京東是兩座跨不過的山。但其實互聯網沒有終局、沒有邊界,總有機會。許多行業專家認為,隨著國民消費需求和消費行為的不斷變化,社群電商將成為“消費升級”路上的必然形態,未來3-5年是社交型電商高度發展的時期。拼多多、靠譜好物等一些社交型電商的崛起,充分說明,重視長尾互聯網用戶的裂變爆發才是電商的突圍之道。

1社交電商方興未艾,百家爭鳴

社交電商可以看成是社交時代,傳統線下層級經銷模式的一種網絡延伸和演變,很多人聽到騰訊的”社交“產品,馬上能想到恐怖社交網絡的“裂變”效應。

在網上做生意,流量是關鍵。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其實沒有解決商家的流量問題,流量越來越貴。淘寶頁面前列店家全都是財大氣粗的傳統品牌,這和我們日常逛那些黃金地段的商場,裡面的店家排序並無二至。

社交型電商模式的“去中心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不是平臺直接發展流量,而是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會通過社交來吸流量。這樣的傳播量也是巨大的,這就解決了商戶獲客的成本問題,而用戶的社交網絡其實是有一定的用戶篩選性作用。

拼多多是典型的社交電商。它的核心就是拼團驅動人與人關係裂變。據美國SEC網站披露的招股書,拼多多2017年全年成交金額為1412億元人民幣,而且拼多多用戶量已破3億,月活已超過1億。

發展過快的拼多多投訴率也一直居高不下,高達 13.12%,每年高達幾百萬起!用APP來作為引流工具,對於顧客的時間成本損耗過高,因此用戶體驗有負重感。

2靠譜好物玩法不斷迭代,做真正的社交型電商

在今年4月份,靠譜小程序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 而在早在2017年9月就已經獲得新榜千萬級別的天使輪投資。

社交玩法多

“社交裂變,如果不能像水波紋一樣層層自然擴散出去,是談不上裂變能力的。” 靠譜小程序創始人魏明傑如是說。

靠譜好物目前主要由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構成,在開放平臺之後,針對微信社交的兩個主要場景:朋友圈和微信群,靠譜小程序進行了兩個產品嚐試,探索如何擊穿微信端社交關係。

第一個流量產品“測測你和群內誰是絕配”,是基於性格測試的人際關係破冰工具。不同於傳統測試,這個玩法需要分享到微信群才能完成,這個才是真正的社交裂變, 在測試數據中,第三週達到了2000萬PV,日活用戶峰值達到50多萬。

第二款流量產品“互賞紅包”,能發錢,也能被打賞;不僅熟人可以,也可以分享擴散讓陌生人領,穿越群關係的社交圍牆。數據顯示,在試運行兩週後,產生了數百萬流水。

重視商品和服務

拼多多的瘋狂生長帶來的輿論差評,再一次印證,消費者絕對不會只在乎價格和活動,平臺終究要為質量的把關不嚴而買單。

在浩如煙海的商品中,如何挑選出最適合的品牌和產品?靠譜好物依靠的是一支上百人的買手團隊,他們在國內外尋找貨源,經過嚴格的篩選後,最終可能只挑出1%的商品上線呈現。靠譜好物選擇廠商和品牌商有一套標準,比如銷售規模是否為行業前幾名等。

靠譜好物嚴謹的選貨流程審品流程,也得到諸多優質品牌和廠商的青睞,超過50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已經和靠譜好物建立了戰略合作,靠譜好物儼然已經成為社交電商中品質保證的標杆。

今年6月,靠譜好物更是受時尚潮流品牌戴森的盛情邀約,親赴新加坡戴森亞太總部參觀,建立了一系列的戰略合作。

同時,靠譜好物還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倉儲體系和售後服務體系,確保商品從成交到結束每一個環節的用戶體驗都良好。

靠譜好物全力打造更加有效的、能滿足消費升級的解決方案,讓精選商品與網絡社群進行低成本的高效自由連接。通過微信小程序,透過意見領袖或購物達人,完成真正意義的社交分享。

3小體量有大力量,靠譜小程序已經撬動行業蛋糕

大家網絡社交,最大的平臺最終還是微信,所以真正的社交型電商就應該在最大的社交平臺上。

小程序相比傳統APP,優勢明顯:無需下載、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無需卸載……並且進入小程序的快捷入口也會讓用戶的操作更簡單。同時,小程序綜合APP與微商城的功能,可以拓展出更多場景,而微信作為用戶幾乎每天必用的APP也給了小程序更多的打開機會。

時不我待,靠譜小程序多次獲得戰略投資,就是對社交電商行業的提振,同時也說明了新媒體行業大佬的認可,也代表了行業的風向標。100天 GMV從0跨越到2000萬、618單週環比增長800%……這些數據也都說明,只要能解決用戶痛點,解決行業弊病,就能贏得用戶。

後電商時代,傳統電商平臺的流量紅利不再,移動社交已經佔據了人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突破傳統電商模式的社交電商已經成為用戶消費習慣之一,在電商正規軍的攻城之下,社交電商已經開始洗牌。相信在未來的方向上,懂用戶、重質量、玩法多的靠譜好物正是路標。

小程序“攪局”電商江湖,社交電商怎樣破局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