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江湖里,仗义侠多为野心家

在缺乏规则、秩序的币圈,从未“怼”出真相和规矩,唯一确定是的“怼”出了声名和流量。之后,收割变得水到渠成。

今日,小编为你带来一篇评论文章,换一个姿势审视“大佬之战”。

从人民斗争的经验历史看,要警惕那些随时会微笑又随时会翻脸的人。尤其,是要警惕那些以打倒偶像的名义来成为新偶像的人。

台面上的唱念做打,都是为了台下的幕后交易。而一个行业越是新锐,失序之中就容易孵化出更多的野心家。

比如最近越来越让人看不懂的区块链。

《经济学人》以前有过一个专题,看标题就让圈内的人陷入狂热:区块链,信任的机器。文章解释了标题含义,区块链让人们在互不信任,并没有中立中央机构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互相协作。

区块链技术是关于创造信任的技术,而围绕在区块链和币圈的,又是一个创造信任的神话。区块链没有专家,但区块链项目上市则需要信仰充值。在公众对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技术实力毫无判断力只能沦为韭菜的情况下,野心家就应运而生。

警惕收割韭菜的人,就要警惕谁是不是卯足了劲要做明星。

比如说,今天已经被人冠以“割韭菜教主”的玉红。

区块链的江湖里,仗义侠多为野心家

玉红在区块链的路径,堪称红与黑式的典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在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后,先是以低调、勤恳的形象示人,在其朋友圈里,可以看到玉红穿着T恤和牛仔裤参加大小论坛的照片。

甚至在发起三点钟社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玉红也相对低调,“区块链说实话我理解得也不够深入”。

几个月的时间,是否足以让一个做游戏起家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摇身成为区块链大佬?玉红提供了一个本土式的答案。

先借着三点钟社区的概念在圈内成为“知名创始人”,然后在贵阳数博会期间,公然怒怼EOS是传销币,引来更多关注,接着,随着各种 XMX 微信群的建立,玉红的营销术也逐渐浮现出来。

玉红曾在12小时内拉满99个名为“3点钟&XMX全球社群联盟”的500人群,且背后不乏名人助推,而它的计划是,要在21天内拉满2100个社群。可以预想,每个群都拉满,将是105万人的规模,也就是一百万颗新的韭菜。

这种玩法并不新鲜。一个区块链的小白,依赖营销术获得影响力,继而靠指责他人来塑造某种“正义形象”,加持人设,最后,靠着这重人设以社群营销来发币。最终,XMX也成了割韭菜的代名词。

事实上,玉红说了什么并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随后就有网友爆出,XMX抄袭了EOS的底层代码。

类似的还有陈伟星。先是依赖在创投领域积累的人脉挤进区块链圈内,塑造出一个“大佬”的信任感,依赖其他成名人物的公信力为自己背书,随后再依靠社群运营、舆论操控等手段来迅速强化丰满个人形象,塑造出“挑战者”和“正义感”的观感来吸粉。于是,李笑来就成了新的靶子。

通过无数场口水仗,陈伟星成功将自己塑造成了“币圈崔永元”。这个绰号的另一层意思是,成功通过舆论战,让自己站在了某种高地上,继而合法和辅助做更多商业尝试,比如,骂完转基因再来开有机食品商城的崔永元,和骂完圈内大佬和明星项目之后,再来做个打车币。前面的舆论战,让他们在后续的发币环节上占据了声量和道德的优势。

区块链的江湖里,仗义侠多为野心家

这才解释了为什么圈内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因为不断有人要上位,而肉眼可见的上位路径又极其单一,可以预料的是,未来被拉入舆论漩涡忙着自证与反证的,李笑来不会是最后一个,EOS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问题的实质,还在于一些野心家利用了币圈的信息鸿沟和远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信息即权力,谁能迅速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更多人,谁就能在一个信息不透明的市场里充当霸主。这就是大家拼命做网红、做社群和怼大佬的真实目的。

这套路径之所以能够成功,又是因为币圈缺乏风险制衡机制。如果将今天的ICO类比为最初期的证券市场。1990年,中国正式建立证券市场,然而,早期的证券市场因为缺乏市场禁入等等完善性的惩罚措施,导致市场欺诈、内幕交易等等行为时常发生。七年后,中国开始正式实施了市场禁入制度,涉嫌内幕交易、违法信息披露、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主体,进行严格的市场禁入。

在币圈仍然处在混乱、无序和蒙昧之中时,请警惕那些无来由就冲到台前唱戏的家伙,那些婉转高亢的声音里,多半潜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才是一个韭菜的高级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