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求生」吃雞中的投資邏輯

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相信任何時候,上帝都不會拋棄他。

有一天,他所在的地方發洪水了。水剛進來時,並不深,人們紛紛逃難,有人喊他:快跑呀,洪水來了。他說,我不會跑的。上帝會救我的。

水越漲越越高,他爬到教堂屋頂上,這時救援船來了,救援人員喊他上船走。他說,我不走,上帝會來救我的。

洪水更兇了,他爬到教堂的尖尖上,這時,救援直升機來了,他再次拒絕了救援,他堅信上帝不會拋棄他,一定會拯救他的。

最後,他被淹死了。

死後,他的靈魂憤怒的質問上帝,我那麼信仰你,你卻見死不救……

上帝說,我救了呀,我先是讓人喊你跑,然後又派了救援船和救援直升機……

每次踏空之後我都會翻出這個小故事看一遍。


這兩天踏空了,很淡定。週四我在備用號喬令頻道上發了一篇《場外有幾萬億子彈》,我知道市場目前不缺資金,底部貼的模型裡上證50也翻多了,但是我是踏空的。

我思考了一下踏空的原因,是因為空倉時間太久。我在萬億子彈那篇更新裡講到了市場不缺資金,缺少的是信心,我的記憶思維告訴我,市場信心還未恢復,所以我忽略了上證50的模型翻多。

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的投資行為是理性的,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判斷是有根據的。通過收集信息並且作出判斷進而追求利潤最大化,沒有人會把錢往水裡仍,但人是有情緒的,所以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理性。

我在2015年股災的時候,用技術分析成功規避了股災2.0,3.0,2016年的幾次大跌也成功的規避了,2017年的年末又成功逃過了大跌,包括今年的長達半年的大跌。於是我就用同樣的方法去判斷盤面,依靠記憶思維去理解市場,所以在大跌的時候總能逃過去,也正是因為始終把風險放在了第一位,即便是去年準確看多白馬,週期,也沒有將利潤最大化。

我去年在這裡更新了整年的白馬以及週期,在跌破20天均線的時候翻空白馬,各位應該還記得大格力以及家電的那幾只,還有ST華凌,ST鄭煤,洛陽鉬業,還有那個做最久的濰柴動力和海爾電器。因為格力的操作順利,後來才按照格力的方法選到了濰柴動力,但是如果你今年用同樣的方法去操作白馬股的話,那年內的虧損超過15%了。

迴避了白馬股下跌的那些資金,如果現在你告訴他這裡白馬是底部,他肯定是不相信的,包括我自己,相信這裡是底部的,他也會相信48塊的格力是底部。

我經常聽到有些人在說,“我早知道他會漲,我看了,但是我沒注意”,其實我相信這不是“事後諸葛亮”,也不是故作炫耀,而是他們確實知道這種選股方法,只是因為近期的一些變化,導致了他懷疑了這種方法。

我就是這樣踏空中國平安的。

市場同樣的方法,不可能適用於任何時期,市場一直在變化,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款遊戲叫絕地求生,騰訊開發了一款手機版本的,又名走投無路老陰逼。這是一款射擊逃殺的遊戲,有100名遊戲玩家同時跳傘到一座小島上,在遊戲的開始大家一無所有,然後通過收集資源,收集武器,收集醫療藥品,對抗其他玩家,想盡一切辦法苟,讓自己活到最後,剩下的最後一個就是第一名“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這個遊戲有兩種流行玩法

第一種就是直接跳到拳擊館,這裡是這個地圖上最富裕的地方,直接鋼槍,激進打法,贏了就滿載而歸,什麼都有,這裡被淘汰的概率也很大,因為人太多,隨時有被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人給錘死的風險,當然也有可能你成功的走出拳擊館,最後卻被趴在草叢裡的老陰逼給陰死了。

“絕地求生”吃雞中的投資邏輯


第二種就是跳到郊區,這裡的物資比較分散,人也很少,安全係數要高一些,但是搜東西就要很多時間, 也有可能一把衝鋒槍趴到草叢裡一苟到底,最後縮個天命圈也能吃雞,這樣進決賽的概率很大,但是也有可能因為你很慫,在決賽圈的路上被對手擊殺。

“絕地求生”吃雞中的投資邏輯


兩種打法其實就類似於市場裡的兩種操作風格,激進和穩健,想要博取高收益對應的也就是要承擔更高的風險,想要穩健的在市場裡活下去,那就要把風控放到首位。

假設,現在你有100萬的資金,現在有一家公司告訴你未來一年上漲50%的可能性有20%,跌50%的可能性有80%,那麼我相信大家都不會選擇這家公司。但是如果你把錢存到銀行裡貶值20%的可能性有90%,那很多人會選擇賭一把,其實如果你仔細的算,這個時候錢存銀行的保值成功率會更大。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對人們的行為預測做過總結:一是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收益;二是在確定的壞處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三是,人們對患失比患得更加敏感;四是,多數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是由參照點做出來的。

最後問大家一道選擇題:A.你確定會損失50000元。B.你有60%的可能損失100000元,40%的可能不賠錢。你會選擇哪一個?

偶爾寫點雞湯安慰下自己,不然我這種踏空半年的人又要穩不住了,我覺得行情不要太著急,機會很多,模型我打算把更多的板塊都貼進來,加點工作量,大家看的方便。


“絕地求生”吃雞中的投資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