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拳擊手,後來爲了國家而犧牲

他是一名拳擊手,後來為了國家而犧牲

他是一名拳擊手,後來為了國家而犧牲

我知道,現在只要說到拳王,大家很快就會想到鄒市明,這很正常,或許你們不知道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有一位亞洲拳王,他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成為了“唯一進入十六分之一正式比賽”的亞洲拳擊選手,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他就屬於是二戰以前的亞洲拳王了。他的名字就是靳貴第!他是河北人,1916年出生的,由於家庭比較貧苦,所以,他從小就開始習武,可以說他的運氣也是非常好的,當時他所拜的師父是著名武術家張思桐,可以說師從武林高手那自己本身的功夫也是很過硬的。靳貴第在1933年的時候應徵入伍,這年他才17歲,當時他是進入了閻錫山的部隊。

他是一名拳擊手,後來為了國家而犧牲

他的長官是讀過日本士官學校的商震,平日裡很注意官兵的體育鍛煉,在軍隊之中還開辦了武術隊,摔跤隊,拳擊隊,而其中要數這個拳擊隊最為出色,而靳貴第也很快在其中嶄露頭角,當時商震就開始想要花重金來邀請洋人擔任拳擊教練,為中國培養出一批能夠去參加奧運會的人來,靳貴第並沒有辜負商震的期望,很快便擊敗了很多的西方選手,名氣大起。當時商震軍中有四個拳擊高手,名字分別是王瑞蘭、靳貴第、靳桂和李夢華!後來,在奧運會選拔賽中,這四人全部入圍,參加奧運會正式比賽!

他是一名拳擊手,後來為了國家而犧牲

我們先來了解下當時中國在體育方面的現狀。

1933年秋,上海一個業餘拳擊隊的主力隊員馬悅盛在與英國金茨利俱樂部的拳擊手比利比賽時被擊成重傷,一時輿論譁然。一些外國人得意洋洋,諷刺挖苦,根本不把中國拳擊運動員放在眼裡。到了1935年,中國拳擊運動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湧現出一些可以與歐美拳手抗衡的優秀選手,且接連在國際拳擊賽中取勝。中國拳手取得的這一長足進步,是與商震和澳洲拳王陳漢強(華僑)等人分不開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商震當時辦的這個拳擊班起了很大的作用,8月10日,第11屆柏林奧運會拳擊賽正式開始。靳貴第遭遇英國中量級拳擊冠軍希瑞姆頓。他愈戰愈勇,使得希瑞姆頓難以招架,頻頻後退,贏得臺下華人同胞一次次的喝彩。受挫的英國選手惱羞成怒, 竟違規以左肘猛然將靳貴第撞倒在地,靳貴第還沒起來,又遭他猛擊幾拳,再次栽倒,口鼻出血,腰部負傷,英國選手嚴重的違規行為令現場噓聲四起。現場裁判羅林(法國人)判希瑞姆頓嚴重犯規、靳貴第勝出!但對此判定,英籍主裁格林不予理睬,反判希瑞姆頓勝出。愛爾蘭籍檢察員也昧著良心作了偽證,一時全場譁然,觀眾不肯離去。但是,任由中國拳擊隊教練如何憤怒抗議,起不到任何作用。

他是一名拳擊手,後來為了國家而犧牲

好景不長,大家都應該知道1937年發生的事吧,就在這年的十月中旬安陽保衛戰爆發,經過半個多月的苦戰,我方殲敵2000多人,開創了抗戰歷史上面的以弱抗強的先列,雖然最後安陽保衛戰失敗了,但是卻給日軍在華北地區一大重創。在安陽保衛戰中, 危機關頭面對日軍的坦克,靳貴第身上綁滿手榴彈跳了上去,與侵略者同歸於盡。

“曾參加1936年柏林世界運動大會(奧運會)的中國拳術選手靳貴第、靳桂、王永蘭(即王潤蘭)三人不幸殉國疆場。還有一位李夢華仍在前線作戰,不僅(是)整個拳擊界的榮耀,更是四萬萬民眾的光輝!

這是1938年出版的上海《孤島週刊》刊文,祭奠了為國戰死的中華拳王,題為 《中華四拳士——靳貴第等殉國記》的報道。

他是一名拳擊手,後來為了國家而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